王康華府演講 談俄國流亡文學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2月09日訊】(大紀元記者何伊美國馬州報)11月30日(週六)下午,華府華文作家協會在位於馬里蘭州蓋城的華府僑教中心舉行文學聚會,特邀作客北美的著名中國獨立學者,民間思想家王康做專場學術演講「俄國流亡文學流變與影響」。
  
演講引言人,作協資深會員鄭義介紹了此次講座的源起。他表示,流亡文學是一個荒僻而古老的話題。從西方到中國,都有其充滿家園之痛的流亡文學的發展史。在他看來,王康是對流亡文學這個主題頗有研究的最合適人選。
  
王康在演講中首先對人類流亡文化加以綜述。他說,流亡是人類精神、文化、、藝術和文學的一個最古老的母題。流亡者古今中外皆是,其中,20世紀流亡的規模,性質和影響遠遠超越之前人類全部流亡史。
  
他說,除俄國作家的流亡之外,德國,法國,奧地利等整個歐洲的流亡,也是一個規模很大的流亡潮。20世紀流亡文化/文學成為全人類的現象,成為世界性的潮流。它與該時期的歷史密切相關。20世紀的流亡大致有兩個主要因素:二次世界大戰和一次冷戰,以及三場革命,即俄國十月紅色革命,德國納粹革命和中國長達19年的中國共產革命。
  
他指出:「美國之所有能容納如此多的流亡者們,在於他的自由,平等,開放,包容多元的胸懷。… 而流亡和不流亡之間,即是專制和自由的區別。」
  
王康在講述俄國流亡文學時強調,這是一個沉重而浩瀚的話題。他對20世紀俄國三批流亡者做了概述,包括他們歷經坎坷的流亡人生以以及對俄國文學和歷史所做的貢獻。
  
第一批俄國流亡作家始於20世紀初。他們從源頭上重新反思俄國的歷史文化根源,繼續發揚俄國19世紀黃金時代和20世紀白銀時代的文學傳統,即人道主義和自由精神;大規模推進了俄國的文學和藝術,與西方文學藝術交流,並在歐洲成就非凡。蘇聯解體後,大量的俄國第一批流亡者們的作品凱旋歸國,重新撐起俄國文學和歷史的天空。
  
第二批流亡者是在1928-1953期間。他們是蘇聯社會的不幸者,承擔起直接描繪俄國苦難和艱難時世的任務。
  
第三批流亡者全部在蘇維埃時期成長,經歷了整個殘酷而黑暗的斯大林時代及隨後的倒退時代。但他們的貢獻超越以往,其中尤以索爾仁尼琴最備受矚目,其影響超越所有20世紀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索爾仁尼琴代表了最高的精神形象,「他與全部俄國的作家一起分擔了20世紀俄國獨有的苦難, … 一反蘇聯文學中宣揚的工人、英雄式的共產黨員形象,不為蘇聯官方文學增添一點榮耀。他是蘇聯極權制度中的堅守拯救人類信仰的典範。」
  
王康稱俄國流亡文學為俄國命運的代言人。他最後指出,流亡不僅是一種人類現象,它也是一種宇宙的現象。流亡其其實就是對終極的偉大的拯救的追求。
  
演講結束後,王康和鄭義一起接受現場提問。針對俄國流亡文學對世界的意義,文學中的人道精神和自由,人的意義、價值和尊嚴,中國國文學和大陸作家令人堪憂的現狀,大家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討論中指出,在全球性精神的疲憊與墮落中,人們面臨的最重要的是個體的選擇。
  
談及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王康說:「莫言現象不是中國文學的勝利,它是中國共產黨政策的勝利。」他對中國當代的作家尤感失望,他表示,將來中國文學史會把他們一筆勾銷。
  
鄭義在討論中表示,因為在中國幾十年深受中共洗腦文化之毒害,並在其多次運動中有過慘痛經歷,後被迫流亡海外,他對中國大陸作家家深表體諒和同情。他還指出,徹底的無神論在毀滅著人的終極追求。但是,他感謝流亡,因為在流亡中把自己清洗,得到了重新的認識,也重獲對人道主義和自由的追求。

(責任編輯:楊飛)

相關新聞
“吃藥大王”康复記
透視中國: 瘟疫再現「王康年」
王康厚:美告誡中國勿藉武力干預他國內政
王康: 我們的精神坎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