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日:中共官方涉嫌用錯誤數據誤導公眾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0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海寧編譯報導)10月24日,匯豐銀行發佈了中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本月商業信心有所恢復。但官方涉嫌用錯誤的數據誤導公眾。

「中國褐皮書國際」(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簡稱CBBI)公司總裁米勒(Leland Miller)發表於《華爾街日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表示,現在大家一緻認為,中國的製造業在經歷6月份的信用緊縮後受到經濟刺激計劃的激勵,已經開始復甦。這個想法看似受到最近一些月度經濟數據的支持。中共最近也宣佈第三季度其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速加快。這樣的觀點受歡迎並不奇怪。在薄熙來腐敗醜聞和即將討論經濟政策改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背景下,中共統治者當然能從「經濟在增長」的感受中獲益。在民間,看好中國經濟的人覺得自己的「復甦論」得到了應驗;看衰中國經濟的人則可以指責中共在其承諾的改革上倒退,重新回到用政府經濟刺激來拉動短期增長的老路。

但是,CBBI的內部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增長的神話搖搖欲墜。問題並不僅僅是當局對數據的篡改或者是方法問題。即使數據在技術上準確,其表現也可能誤導人。該公司通過對中國各地各行業兩千家公司的調查,發現中國經濟在第三季度根本沒有強勁反彈,而是經歷了又一次溫和衰退。製造業和房地產業營收放緩,礦業和交通運輸業則遭遇大幅度下跌,服務業和零售業在第二季度的慘淡後略有增長。

在PMI連續增長幾個月之後,市場對製造業充滿了樂觀情緒。但是CBBI的數據顯示,收入出現增長的中國公司比率下降;國內和國際新訂單增長都出現減緩。其它領域出現的增長放緩,比如產業鏈上游的礦業和下游的建築行業,都證實了這一趨勢。

許多分析人士相信中共的政策刺激計劃引發了經濟增長,但事實上毫無根據。這一輪經濟疲軟證明了這一點。中國的貨幣刺激計劃和其它國家不一樣,通常由銀行的直接借貸完成。但是調查中,中國銀行表示第三季度信用的增長在全國範圍內放緩,總貸款數量下跌更多。另一方面,稱自己獲得貸款的公司比率連續六個季度下跌,而新貸款申請的拒絕率上升了兩倍。如果上一季度有甚麼主要的政策刺激計劃的話,中國銀行和企業似乎都沒感受到。

如何解釋中共的「經濟增長」與真實情況的差異呢?首先,市場過度依賴零星和不穩定的月度經濟數據。月度數據每四個星期就會發佈一次,幾天的遲滯就會造成嚴重的歪曲。比如PMI在幾個月內就從明確的經濟衰退變成了強勁復甦。但更長期的季度數據表明,中國公司的盈利、收入、工資、僱傭率和價格一路走跌。這不是經濟災難,但也不是大家一致認為的經濟擴張。

其次,選擇數據報告區間極為重要。中共使用年同比增長來報告重要經濟數據,而不是用季度同比增長率。因此,頭一個季度的真實經濟狀況同中共的數據幾乎沒有關係,因為比較的基礎是頭一年同一個季度的數據。這經常導致錯誤的結果。而且,第三季度的報告區間更加重要。在某些情況下,其結果的相互矛盾非常尖銳,比如上海的製造業收入、廣東的零售業收入和北京的工資增長根據報告區間的不同,變化很大。

CBBI的數據指出,雖然中國製造業和房地產業連續幾個季度滑坡,但在第三季度比一年前有些微改善。但是憑此無法預測中共經濟的走向。因為薄熙來案和預定11月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有很多理由報告正面的經濟數據。但即使中共的數據是準確的,也不應當全盤接受。

(責任編輯:李緣)

相關新聞
華郵:中國政經不穩 美商投資卻步
福布斯揭秘:零售業慘淡透露中國經濟陷衰退
大陸企業債遠超地方債 影子銀行或引爆系統性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數據亮眼」外媒:經濟失衡更嚴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