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產能過剩和需求疲軟

外媒:製造業幾乎無增長 政策行動長期損害經濟

標籤:

【大紀元2013年10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週二中共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中國小企業疲於掙扎,面臨產能過剩和需求疲軟。九月份官方PMI是51.1,低於路透社的民調預期值51.5。

路透社10月1日報導說,週一由匯豐銀行發佈的PMI顯示,由於國內需求疲軟,九月份製造業增長小於預期。

官方PMI比匯豐版本在標本採集當中更傾向於大型國營企業。

數據顯示小企業的分類指數為48.4,比上個月的48.8下降,而大企業從51.8上升為52.1。

整體新訂單分類指數從上個月的52.4上升為52.8,出口訂單從50.2上升到50.7。

分析家:政策行動短期內提升增長但長期損害經濟

路透社報導說,分析家警告,中國經濟反彈由於其脆弱的基礎,可能是短命的,政府的政策行動短期內提升增長但是長期來說損害經濟。

為了支撐經濟活動,中共政府已經放鬆了政策,加速基礎設施投資,維持公共住房支出和給小企業減稅。

這不像2008年,當時政府啟動4萬億元刺激方案,但是給經濟背上債務,直到今天也沒有還清。

中共政府已經給2013年設定了7.5%的增長目標,官員說可以達到目標,但是它仍然標誌著中國23年來最緩慢的增長步伐。

「問題是,復甦有多持久?」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濱說。

商品指數過去兩週顯著倒退

澳新銀行經濟學家寫道,「我們的澳新銀行中國商品指數在過去兩週也見證了顯著的倒退,受到能源和大宗商品的帶動,暗示對於商品的需求已經有所軟化。」

「進一步,我們還沒有看到中國顯著的補充庫存的活動,雖然經濟勢頭在過去兩個月加速。」

週一的匯豐PMI為50.2(八月份是50.1),達到五個月來的最高。但仍然讓投資者失望,因為它低於上週的預估51.2。

匯豐調查認為,疲軟的國內需求是冷卻的原因,並且顯示工廠連續六個月裁員。

美聯社:製造業幾乎無增長 令人質疑復甦力度

美聯社報導說,九月份中國製造業幾乎沒有增長。雖然中共使用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比如加大鐵路建設支出和給小企業減稅,但這些措施似乎還沒有轉變為一個顯著的上升。

「增長範圍顯然縮小,顯示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強。」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分析師張立群說。

相關新聞
7個經濟數據洩密中國經濟驚人現狀
何清漣:當中國經濟只剩下房地產時
華爾街日報:雁田興衰 中國經濟的縮影
牛刀:中國史上最大危機逼近 苗頭已出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