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山 .內寮古道(礁坑古道)

Tony 撰文、圖、攝影

人氣 30
標籤:

上一次走內寮古道(礁坑古道),匆匆已是七年前的往事了。

七年多來,古道途中的土地公廟、番婆厝的照片,常出現在於山友的旅記。而這些年來,山友們不斷探訪這片山區,踏查出許多新的路線,使得這區域內幾條縱向的古道之間,又多了橫向的聯繫道路,路線組合更為豐富。

陽明山國家公園內的古道,就以擎天崗大草原以南至平等里這片山林裡的幾條古道(竹篙嶺古道、礁坑古道、瑪礁古道、內雙溪古道、高頂山古道)最適宜造訪,交通方便,路程適中,又有山友熱心維持路況,而古道穿梭森林裡,或有草原,或有溪流,沿途又多先民拓墾遺跡,而古道都為傳統泥土路,風味自然原始,很適合無法深入山林,而又想探幽尋奇的旅人。

內寮古道的起點位於內寮產業道路(平菁街93巷)小19公車終點內寮站所在的內寮聚落。以前我走這條古道是從公車站牌出發,沿著內寮產業道路前行上坡約二百多公尺,柏油道路終點,即是古道的登山口。

現在則有較受歡迎的新的登山口,從內寮站公車站牌旁的民宅(平菁街93巷100號)旁即有石階步道可上行,一出發即遇岔路,直行為內寮古道水路,左岔路為內寮古道陸路,兩條路線一走溪岸,一條走山腰,約半小時的路程之後,兩條路線即在礁坑溪上游的溪岸會合。


內寮古道登山口。從100號民宅旁石階上行。

岔路口。左為陸路,直行為水路入口。


內寮古道(陸路

我計劃走內寮古道的陸路上山,回程再走水路下山。從登山口的岔路取左行,一小段石階路之後,繞過一座水塔,循著山脈支稜上山,小徑走於雜樹林之間,路旁有零星的竹林,山徑一路爬升。

約五、六分鐘,遇左岔路,由此下行約一、二分鐘,即接內寮產業道路的終點,是傳統的登山口,我七年前就是從左岔路這條路線上來的。

續行的山路漸漸趨緩,沿途有高長的竹子聚攏成一叢叢的竹林,山路漸走漸平緩,腰繞而行,景致怡雅。前行約八、九分鐘,漸聞水聲,古道與礁坑溪上游溪岸愈近,不久右側有小徑來會,這條山徑就是登山口取直行的內寮古道水路。

續行不遠,古道與礁坑溪交會。最近多雨,礁坑溪流水淙淙,變得盎然多姿,與上次來時溪谷乾涸,水潭一片死寂的景象全然不同。越溪後,左側路旁有陽明山農場界柱,續行不遠,古道再次與礁坑溪交會。溪岸邊設立柵欄,是為了防止擎天崗牧場的牛隻逃出。

柵欄前有右岔路,可通往瑪礁古道,樹幹釘著小標誌寫著路程約八分鐘,這是山友新開闢的山路,成為內寮古道與瑪礁古道之間的橫向聯絡道,我回程就打算走一段瑪礁古道,然後由這條橫向山徑接回內寮古道,再走水路下山。


礁坑溪。 。

古道越溪處,設有柵欄


內寮古道土地公廟

越過礁坑溪,續行不遠,就來到內寮古道著名的小土地公廟了。古樸的石砌廟身依舊,屋頂則被覆蓋白色帆布保護,廟聯「白雪知公老,黃金賜福人」,已重新漆過,字跡清晰可辨。

登山十年之間,我曾在山區見過無數的石砌土地公廟,內寮古道的這座土地公廟是我記憶深刻的一間小廟。七年多以前,與老婆相偕走內寮古道來到這裡,遇見這座古樸的小土地公廟。

當時廟前枯葉滿地,古道景象滄桑,周遭靜謐,令人歡喜。還記得當年老婆虔誠在土地公廟前默禱的模樣。後來老婆偶爾聊起往事時,還說過有機會要來這座土地公廟還願。

老婆要還什麼願呢?這些年來,身為旅人的我,悠遊山林,雖然勉強算是一個福人,卻一直與黃金無緣。或許土地公給了我們另一種形式的「黃金」,在個人如何參悟而已。

走過礁坑古道之後的四個多月,老婆因意外懷孕而歸隱,從此難得有機會陪著我深入山林古道了。得知老婆懷孕,我曾語重心長的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下子又要為人父母再辛苦十年了。

這些年,過程中,不覺得日子過得快,而回首時,七、八年就這麼匆匆之間(苦)過去了。生活能夠平安,內心能夠自得,還能悠遊於山林,或許這就是土地公所賜予的黃金歲月。


竹篙山南峰草原

從山友的旅記,得知附近有一條捷徑可通往竹篙山南峰,那也是我想念的一處草原祕境。同樣是在七年前,我與老婆走竹篙嶺古道時,途中曾經過的草原。

從土地公廟續行約五分鐘,遇左岔路,循著登山條,轉入這條岔路,小徑穿過稀疏的林間,緩緩上爬,路況良好,路徑清晰。

約七、八分鐘,穿出森林,前方突然出現一片青翠草原,草原上有一顆「北市196精幹點」基石,這裡就是所謂的竹篙山南峰了。

雖然有山峰之名,其實是一塊平坦的草地,周遭都被樹林環繞,所以宛如桃花源祕境。七年前來到此地,就驚豔於這片遺世獨立而宛如隱士的小草原。後來竹篙嶺古道的前段因芒草盛長,古道變得難行,這片草原就變得難以親近了。後來山友另闢山徑,可由內寮古道這條小徑進入竹篙山南峰,可以輕鬆的抵達這片草原。今天走內寮古道,當然就要多走幾分鐘路,順道繞進來重訪這片小草原了。

來到草原時,天氣已由陰轉雨,微雨飄飄,不能如預期的躺在草地,欣賞天空的雲嵐姿勢。獨自走在這片草原,雨中漫步,也覺得愜意。在這裡待了一會兒,才循原路折返,續行內寮古道。


往竹篙山南峰草原的山徑,路況良好。

竹篙山南峰草原。


番婆厝

續行不久,古道進入更平坦的林間空地,附近的林間散落隱藏著一些石厝殘跡。至此古道又與礁坑溪交會,過溪之後,就來到了番婆厝。斷垣殘牆依舊在,雨後地濕,否則這裡是適合休憩的地點。

稍作停留而已。過番婆厝,古道分為左右兩線,殊途同歸,而右行為主路,有登山標誌,於是取右行。不久即進入古道末段的爬坡路,約十分鐘路程,抵達稜上,山路趨緩,路面逐漸寬闊,路面有牛糞味道,距離擎天崗已漸近。

不久,右側有一條寬闊的山路來會,這就是瑪礁古道了。瑪礁古道與內寮古道在此交會。續行不遠,有左岔路來會,這是由番婆厝上行的另一條山路。直行不遠,就來到擎天崗的草原邊緣的芒草區了。天雨,山嵐漸攏,不想辛苦的鑽芒草路,於是在此折返,走瑪礁古道下山。

瑪礁古道有熱心的山友定期維護,路況更勝內寮古道。下行約十七、八分鐘,路面有塊小石頭寫著「2.3K」,隨即遇到右岔路,指標寫著往內寮古道。由此進入,約七、八鐘,抵達內寮古道土地公廟前越溪處的柵欄,再循內寮古道下行,來到內寮古道水路岔路口,轉入水路。先越過礁坑溪,從對岸高長的竹林巨叢旁通過。

內寮古道水路沿著於礁坑溪而行,沿途須兩次越溪。礁坑溪平日水流不多,溪水充沛時,內寮古道水路的溪谷景致,真可以媲美內雙溪古道。下行約30分鐘,抵達平菁街93巷100號民宅旁的登山口。在抵達登山口之前,有岔路越過礁坑溪通往瑪礁古道及內雙溪古道。這條岔路是附近古道之間的橫向聯絡道之一。

這麼多的縱向古道及橫向山徑交織於這片山區,旅人們可以排列出多少夢幻迷人的古道路線組合。

旅遊日期:2011.10.12


旅行地圖


——本文轉載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http://www.tonyhuang.idv.tw/@
【路程時間記錄】
【去程】小19公車內寮站—6分鐘—岔路往內寮古道傳統登山口—8分鐘—內寮古道水路岔路口—3分鐘—第一次越溪—3分鐘— 第二次越溪/岔路往瑪礁古道—3分鐘—土地公廟—5分鐘—岔路往竹篙山南峰草原(約8分鐘)—5分鐘—番婆厝—1分鐘— 岔路(取右)—13分鐘—內寮/瑪礁古道岔路—3分鐘—芒草區—5分鐘(芒草高長,小心通過)—擎天崗環形步道
【回程】內寮/瑪礁古道岔路口—18分鐘—岔路往內寮古道—8分鐘—內寮古道第二次越溪處—5分鐘—內寮古道水路岔路口—30分鐘—小19公車內寮站

【附記】
我最早認識礁坑古道是來自山界前輩林宗聖所著的《陽明山十大傳奇》一書,因這條古道沿著礁坑溪的上游溪岸,林宗聖因此命名為「礁坑古道」。當地的聚落地名為「內寮」,後來山界多稱「內寮古道」,又將古道分為「內寮古道水路」及「內寮古道陸路」,因此本篇旅記改用「內寮古道」,而以礁坑古道為附註。


內寮古道登山口(平菁街93巷100號民宅旁)。


內寮古道前段多竹林。


竹林路,路況良好


內寮古道小土地公廟前的小空地及奇形怪樹。


林間舒適,古道平緩好走。


番婆厝。


古道出森林,即將進入芒草區(在此折返)。


回程,先走一段瑪礁古道。


瑪礁古道,路寬好走。


途中轉入右岔路,下行約8分鐘,望見內寮古道就在下方。


續行內寮古道。


轉入內寮古道水路。在此越溪。溪對岸有高大的竹叢。


內寮古道水路,山徑不如陸路寬闊,但沿溪而行,有淙淙水聲相伴。


途經一小片孟宗竹林。(農民懸掛警告牌,懇請路過遊客勿偷採。)


接近終點的小片杉林區,附近有岔路越溪通往瑪礁古道。


抵達登山口(平菁街93巷100號民宅)。

相關新聞
宜蘭羅東 .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羅東運動公園
新北市三峽 .紅河谷越嶺古道(熊空段).加九嶺
歷史回想.霧社事件的省思-從電影《賽德克.巴萊》談起(上)
歷史回想.霧社事件的省思-從電影《賽德克.巴萊》談起(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