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快樂:改造個人志業

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

人氣 9
標籤:

採用MPS流程,意味著每個人都能選擇自己想要的工作場所,但是如果毫無選擇或選擇不多怎麼辦?

萬一因為某些外在限制無法離開現職,或找不到符合意義、樂趣、專長這三項標準的工作,又怎麼辦?

有些行業或職位比較可能發揮專長,也能提供意義和樂趣,例如一般人都認為擔任醫生比當二手車經銷商來得有意義。

吳姿紐思琪的研究也提到,職等較高的員工比較可能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志業。

不過,無論當執行長還是小職員、當醫生還是推銷員,每個人依然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增加終極貨幣的收入,將自己的工作看成一份志業而非一份差事。

吳姿紐思琪和另一位心理學家達藤(Jane Dutton)指出:「員工即使從事限制最多、最機械化的工作,還是能對自己的工作發揮某些影響力。」

吳姿紐思琪和達藤在研究醫院清潔人員時發現,有一組清潔人員只把工作看成一份既無趣味也無意義的差事。

另一組則持相反態度,不但運用創意改進自己的工作,也和護士、病人、訪客有較多的互動,並且努力為病人和醫院工作人員創造更舒適的環境。

他們是從比較廣義的角度來看清潔工作,主動為這份工作賦予意義,所以他們不只是清除垃圾、洗滌骯髒的床單衣物,也能增進患者的福祉,使醫院順利運作。

工作態度比工作本身更能創造樂趣,認為清潔工作也能影響他人的清潔人員,活得比那些自認醫療工作沒什麼意義的醫生更快樂。

研究人員在許多美髮師、資訊工程師、護士、餐廳廚工的身上也看到同樣的傾向,他們懂得與顧客、同事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有些工程師也秉持類似的態度,把自己看成老師、團隊創造者和人際關係建立者,認為自己對組織很有貢獻,所以比較願意把工作看成一份志業。

結語

活在當下

要改造世界,先改變自己。

——印度聖雄甘地

我很樂觀地認為,我們的社會有可能邁向心靈富足的境界。

我也相信,大家都能找到兼顧現在和未來利益的職場工作、充滿快樂氣氛的學習環境、既有意義也有樂趣的感情關係。

我還認為,快樂革命總有誕生的一日,但這些改變不可能在一夕之間發生。

本書提出了一個條理清晰的快樂理論,但人生卻是不按牌理出牌。理論最多只能為變動不居的生活建立一個穩定的基礎,為我們搭起一座提出合理疑問的平台。

當然,要將理論化為實際行動是很難的,扭轉根深柢固的思考習慣、改變自己和世界,都得付出龐大的心力通常,大家只要發現某些理論難以實行,便棄之如敝屣。

說來奇怪,大多數人寧可不辭辛勞地追逐物質成就,卻輕易放棄對終極貨幣的追求。如果我們期望得到快樂,就必須全力以赴。

要活得痛苦很容易,只要一步——無所事事——即可辦到,但追求快樂卻沒有捷徑。@(待續)

摘編自 《更快樂:哈佛最受歡迎的一堂課(修訂版)》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不堪職場壓力 憤怒員工以古怪方式離職
職場上 如何拒絕同事提出的要求
自由業甘苦談:遠離職場在家工作
Small Talk 改變職場大境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