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中國已陷「權貴資本主義」泥潭

人氣 10

【大紀元2012年10月28日訊】《紐約時報》發表文章稱,今天的中國大陸之所以陷入「權貴資本主義」的泥潭,貧富差距驚人,原因在於政治體制改革遲滯。有經濟學家稱,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已經到了臨界點。

文章稱,近期,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2年9月份居民消費價格變動情況」顯示,9月份中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1.9%。一如市場預期,升幅較8月有所縮小。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5%,非食品價格上漲1.7%。

雖然9月份CPI的升幅較8月份有所縮小,但專家認為,通脹預期壓力仍舊很高,當局應特別警惕通脹壓力。外界也普遍質疑,目前,中國百姓覺得生活成本越來越高,9月份CPI是否被低估?

據一份今年第1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2.9%的居民認為物價「高,難以接受」。對此,中國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釋,這是個人承受能力的差異。如低收入家庭的支出大部份集中在食品和水電氣等生活必需品上,當前CPI調查的八大類商品及服務項目中又以食品類、居住類漲幅居首,因而低收入家庭會感到價格漲幅大、生活壓力增加。對高收入人群來說,食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重小,而他們購買的轎車、手機、電腦、液晶電視等價格又多為降價趨勢,因而對價格上漲也就沒有那麼敏感,承受能力也更強。

文章稱,該發言人進一步解釋說,CPI調查的範圍更加廣泛,是一個加權計算後的綜合平均數,其中既包含上漲的品種,也包括了下跌的品種,如果居民用具體上漲的商品或服務項目的價格與公佈的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相比,就會覺得CPI低估了。即對CPI數據與現實感受兩張皮的是窮人,富人對此感受不強,怪只怪你窮人沒有財富承受能力。

顯然,中國的權貴階層和富人階層並不代表中國最普遍的真實世界。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恰恰是中國最有消費能力的權貴階層和富人階層其實對於拉動國內消費並無多大幫助。未來,隨著大量移民以及資本外逃,這些最有權勢的財富的階層更難以對中國的消費帶來有效的拉動。

文章認為,在富人增加海外就業以及推動海外經濟發展的時候,大量中國的普通民眾卻由於財力有限以及對未來預期的擔憂,一直難以有進一步消費的能力和動力。這導致了在出口不振以及投資拉動邊際效益不斷遞減的情況下,拉動中國經濟的最後「一駕馬車」——消費卻變成了「無馬之轅」。這一尷尬問題的背後,是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

在這一尷尬問題的背後,是日益拉大的貧富差距。在這一問題上,「馬太效應」表現得尤其明顯,即窮者越來越窮,富者越來越富。而「馬太效應」達到一定程度,勢必造成消費市場扭曲,如果兩極分化的態勢不被扭轉,市場將面臨崩潰。

文章最後稱,今天中國之所以陷入「權貴資本主義」的泥潭,貧富差距驚人,原因就在於政治體制改革遲滯。上個月,中國市場派經濟學家吳敬璉在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說,中國經濟社會矛盾已經到了臨界點。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紐時:從「我爸是李剛」看權貴隻手遮天
紐時:薄熙來長子曾被懷疑毒害谷開來
紐時曝光薄熙來1975年4000多字情書原文
中共官場為何秘密?紐時:絕對權力所需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