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哈佛演講 熱情民眾擠爆會場

許多民眾自外地趕來 約200多人無法進場

【大紀元2011年09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辰劍橋市報導)民主黨主席蔡英文應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邀請於15日在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以「台灣:下個十年的政策挑戰、選擇,與領導力」進行了兩個小時的演說。她暢談了台灣的民主進程以及如何用民主解決台灣的政經問題,其中涉及兩岸關係、新工業政策等。她更與聽眾分享了自己參選的心路歷程。當天民眾出席踴躍,許多遠從外地趕來,但由於場地不夠大,約200名人士無法入場。

蔡英文表示,民主是台灣深入人心的國際形象,是台灣與國際社會交流的基本語言。過去百年,台灣經歷了殖民、戰爭、獨裁,最後邁向民主。在日據年代、國民黨白色恐怖時期,台灣人從來沒有放棄對自由、人權以及政治改革的追求。在當前國內國外的政治氣候下,如何捍衛並鞏固民主值得深思。內部而言,立法司法系統的獨立性必須被保障,從而消除當政者的干預。外部而言,中國政府施加的壓力不容小覷。一方面,中國用「一個中國」對台灣施行外交孤立;另一方面,近年來以經濟合作為名,干預台灣社會的民主。台灣人民需要覺醒,從而選擇台灣及自己的未來,達成「台灣共識」。

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表示,自1978年開始的開放並沒有使中國在政治上有實質性的進步,如今年發生的艾未未被捕事件。雖然中國公民社會的進程緩慢,但最終卻必然由量變轉為質變,邁向民主化。年輕的一代是中國未來的希望。她直言,未來的兩岸關係存在各種可能性,也相信四年的歷練使民進黨更加成熟,必能處理好兩岸關係。但是兩岸政策最關鍵的底限是維持和平,這是對台灣、中國、其他亞洲國家以及世界最有利的選擇。

蔡並簡述了「十年政綱」中關於綠色能源以及創新產業的部份。她表示,平衡工業發展及自然生態是重中之重。首先,能源危機及污染使綠色能源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日本海嘯後的核電危機也使得台灣了解核能最終必須被淘汰。她承諾,台灣會在2020-2025之間,用綠色能源代替核能,成為一個無核國家。

新興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廉,成熟經濟體的大量工作外流,這是全球經濟大勢所趨。台灣必須側重創新產業,並激發年輕人的創業熱情。她相信,在一個多元、開放、民主的社會才會有真正的創新,而台灣絕對有在創新工業領跑的能力。

蔡英文自嘲自己說話「乏味」,與其說她是熱情洋溢的政治家不如說她是大學教授。她分享自己參選的心路歷程。在1984年執教時,從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走入政界並參選總統,但進入政壇後她慢慢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所以也抓住機遇,希望能讓台灣的未來更好。如今,她已信心百倍。

她坦言,作為一個領導人,比熱情更重要的是智慧。面對現實、腳踏實地、權衡利弊做出決定。而支持者的熱情是自己最寶貴的財產。

蔡英文還回答現場聽眾提出的台美關係等問題,並對於台灣學生海外生活給與建議。會後,蔡英文親切與聽眾合照留念。後援會理事高健元向記者透露,對許多遠從羅德島州、新罕布什州專程請假過來聽演講,但卻無法進場的人士,他表示深感遺憾﹗◇

相關新聞
台雙英陣營 下階段造勢訪美
蔡英文訪美臨門反擊 批馬辦越權損形象
蔡訪美建機制 馬月底提願景
蔡英文抵華府  與美討論對中策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