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史話(177):大蕭條影響美國對外關係

人氣 39
標籤:

【大紀元8月7日訊】(美國之音報導) 圖片來源: loc.gov 胡佛總統夫婦攝於1929年

從1929年股票市場崩盤開始,美國進入了一個漫長而痛苦的時期。美國經濟陷入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危機,胡佛總統全力尋找解決辦法。對付經濟大蕭條並非胡佛需要解決的唯一問題,他還必須處理許多對外關係問題。本週,我們就向您講述此次大蕭條對美國與其它國家關係的影響。

南美發生了革命,日本在中國東北發動侵略戰爭,而美國的經濟危機使美國與歐洲的關係出現了嚴重問題。胡佛在一些外交領域取得了成功,但他沒能解決國內的經濟問題,而且,他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沒有認識到日本和德國所發生的政治變革的重要意義。

胡佛外交政策的基本點就是渴望交朋友,儘量避免戰爭。 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這位新總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情景所震撼,他親眼目睹一戰造成的慘狀,他曾領導為歐洲戰爭受害者提供食物的國際行動。這位新總統還是基督教貴格會的成員,而貴格會是反對戰爭的。

胡佛和大多數美國人一樣,希望世界不再發生大規模戰爭,對他而言,凡爾登、馬恩和其它一戰戰場的血腥證明,各國需要通過談判來尋求和平。胡佛進入白宮前就開始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胡佛利用當選總統和正式就職期間的空閒,花了十個星期出訪拉丁美洲,向各國展示,它們可以放心,美國會尊重它們作為獨立國家的權利。

胡佛兌現了諾言。就在他入主白宮後的當年,美國政府宣佈承認了所有拉美國家政府,包括那些美國並不喜歡的政府。胡佛告訴美國人民,他不會延續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拉美政策。羅斯福1904年決定,一旦美國對拉美某國政府的行為有異議,就有權對拉美事務進行干涉。胡佛說,這是錯誤的。他告訴美國人民,用友誼遠比用武力更重要。

胡佛撤走了美國在尼加拉瓜的駐軍,並準備讓美軍從海地撤軍。當時,拉美各地出現了大約五十次革命,而胡佛對此表現出了克制態度。一些拉美革命政府是反美的,他們要麼拒絕歸還欠美國公司的錢,要麼霸佔外國人的財產,但胡佛拒絕靠武力來擴張美國的利益,他要表明,美國可以把拉美各國視為同美國平等的國家。

胡佛的這一政策相當成功,美國與拉美的關係在胡佛的領導下得到了普遍改善。對美國而言,跟歐洲的關係則更加棘手,也更加嚴重。問題很簡單,那就是錢。大蕭條並不局限於美國,它向英國蔓延,向歐洲和更廣泛的地方蔓延,引發了極度艱難的經濟景況。

在德國,幣值極度貶值,嚴重的通貨膨脹使德國人必須用數百、數千甚至數百萬馬克來買東西,德國人對政府體制失去了信任,尋求新領導人來解決國家的問題。經濟危機還給一戰後確立的國際債務循環體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突然之間,美國的銀行不能再給德國貸款了,於是德國就沒有錢向法國和其它一戰協約國成員支付戰爭賠款。而由於沒有錢,協約國也就無法償還欠美國各銀行的貸款。就這樣,這個債務圈破裂了。

20世紀30年代始於美國的經濟大蕭條蔓延到了歐洲,讓一戰後建立的國際債務循環陷入危機。這種局勢在1930年頭幾個月越來越嚴重,最後,美國總統胡佛不得不宣佈,所有欠美國債務的國家都可延期一年還款。這一做法起到了預期的效果,暫時解除了國際債務危機,但卻給私人銀行帶來了更大的傷害。人們對銀行體系失去了信心。

在歐洲各地,人們紛紛到銀行提取存款,結果,歐洲的銀行無力償還他們從美國各私人銀行借來的十多億美元的資金。這還不是唯一的問題。當時,歐洲各國被迫放棄金本位制度,也就是說,他們的貨幣不再能與黃金兌換。經濟形勢更為糟糕,同時,嚴重的政治緊張關係開始威脅歐洲和亞洲的和平。

亞洲和平受到的威脅首先浮出水面。日本1905年打敗俄國,控制了當時被稱為滿洲里的中國東北地區的南端。隨著時間的流逝,日本開始感覺到來自兩股力量的威脅。一是當時中國的領導人蔣介石試圖靠國民黨的軍隊統一全中國,二是俄國正在把中國的東部鐵路延伸到它的港口城市海參崴。

1931年底,日本軍方控制了東京的日本政府,出於對滿洲里控制權受到威脅的擔心,日本軍隊迅速佔領了中國東北的好幾座城市,繼而宣稱,統治整個東北。

胡佛總統和大多數美國人強烈反對日本的侵略行為,但他們不願意採取任何可能導致另一次世界大戰的行動。日本軍方領導人知道,歐洲人和美國人不會為保護中國而出兵,於是長驅直入,入侵中國大城市上海,屠殺了成千上萬的平民。

西方各國領導人譴責日本的侵略行為。美國國務卿亨利.斯廷森說,美國不承認日本對中國一些地區的佔領控制權。但是,胡佛再一次拒絕考慮對日本採取任何經濟制裁措施,並強烈反對向日本採取軍事行動。

國聯也拒絕承認日本對中國的佔領,並把日本在中國東北的行動稱為侵略。而日本對此的反應很簡單,那就是退出國聯。大多數美國人對日本的侵略行為看不過去,但他們不願意以武力對付武力。不過,美國國務卿亨利.斯廷森並不這麼想。

斯廷森是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思想的追隨者。他認為,一個國家只有態度強硬,並在危機時刻使用武力,在外交上才能強大。然而,斯廷森的想法並不是主流意見。大多數美國人覺得,日本並沒有真正威脅到美國的安全,而且他們也不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來幫助中國人抗日。

美國民眾的這一觀念直到1941年12月日本空軍偷襲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海軍基地後才發生轉變。美國的對外政策也體現在歐洲政策上。法國擔心德國日益崛起的納粹政權以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法西斯政權,提議成立一支國際軍隊。而胡佛反對這一建議,他呼籲所有國家裁軍。

胡佛認為,談判,而不是武力,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但是,德國和日本的新領導人更願意聽到侵略軍的腳步聲,而不是高喊和平的口號。(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建國史話(163):美國一戰後轉而關心國內事務
建國史話(165):二十年代對共產主義的恐懼威脅到民權
建國史話(167):哈丁病逝 柯立芝努力重建對政府的信任
建國史話(170):1920年代美國轉向保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