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殘缺與幫派 動搖英國社會

人氣 17
標籤:

【大紀元8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特稿)英國以民主文化大國自居,一連4天的暴動震撼世人,這場動亂暴露英國病態社會的面貌,幫派文化、破裂家庭、偏差的社會福利等複雜因素,需要政府根治才能避免暴力事件再次發生。

6日起從倫敦開始向外擴散的暴動,大多位在低收入戶為主的地區,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說,街頭幫派是推助這次暴動的主因。以無業青年為主的暴徒,長期依靠社會救濟金生活,沒有一技之長,透過販毒等犯罪行為維生,早已是社會治安的不定時炸彈。

社會學家說,這些幫派份子有一個共通點──他們大多是來自只有母親的單親家庭,成長過程中缺乏男性學習榜樣,沒有健全家庭,使他們對幫派更具向心力。

根據英國社會福利,未成年少女懷孕,地方政府需配發房子供她們居住,並提供撫養小孩的基本費用,這些未婚媽媽普遍教育水準低落,性伴侶複雜,未能善盡教育子女的責任,這種家庭出生的小孩,沒有適當的教育,是非觀念偏差,在講究階級的英國社會,成為永遠進不了主流的邊緣人。

前首相佘契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主政時代,將這些數以萬計失業、無一技之長、甚至沒有住所的人,名為「下層階層」(underclass),這些社會底層的人長期依賴政府救濟金維生,成為財政一大負擔。

卡麥隆去年春天執政後,重大政策之一就是要改革扭曲的社會福利制度,要求有工作能力的民眾必須接受職業訓練,出門工作,不能再依賴救濟金生活;同時政府為解決龐大的財政赤字問題,計劃減少社會福利預算,也令這些長期接受救濟的民眾感到不安。

暴動發生後,許多英國民眾開始對這些拿著救濟金卻縱火搶劫、傷害無辜的暴徒表達嚴重不滿,政府網站上已有超過10萬人連署,要求將參與暴動的救濟金請領戶趕出政府提供的住宅,大家爭先協助政府,將警方公布的歹徒照片公布在網站,要求及早將這些不法之徒繩之以法。

和1980年代種族暴動不同的是,這次參與暴動的匪徒不只是黑人,也有未成年小孩及女性,他們趁著混亂場面進入商場偷竊,從平面電視、手機、各式酒飲、衣服、球鞋、香煙等不一而足,有人更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膽行搶。

一名被捕的11歲女孩告訴法官,她知道自己不該偷東西,但心想現場人很多,自己應該不會那麼倒楣被逮。還有母親到暴動現場接應搶了東西的兒子回家。

社會學家說,隨著社會愈趨物質化,這些低收入底層的民眾很希望自己也能擁有手機等物品,他們買不起,就用搶奪,滿足消費的慾望。

暴動現場也不乏投機份子,他們受到現場氣氛的影響,做了平常狀況下不會做的犯罪行為,但施暴的匪徒,則在暴動的現場獲得了渴望的控制權,放火毀物,讓他們壓抑的憤怒有如爆發的火山漿,一發不可收拾。

病態的社會,需要從根治起,這場暴動可以是英國整頓社會的好機會。

相關新聞
騷亂過後 倫敦人自發清洗街道
倫敦騷亂 旅英華人談感受
倫敦持續混亂 市民號召反暴動
倫敦遇襲被搶  馬國留學生驚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