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股基金經理人失信心 投資人撤資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樺編譯報導)投資人對於投資美國股票的共同基金經理人的表現越來越不滿。今年上半年投資美股的共同基金回贖金額已達約80億美元。據投資公司協會(ICI)的估計,而在過去10年間,投資人自美股基金撤走的資金比投入的資金多出了510億美元。

據共同基金研究公司星辰(Morningstar)指出,2001年以來投資美國股市的指數基金(Index Funds)的資產每年都有增長,這意味著撤出的資金大多是來自有經理人操盤的基金。本世紀初以來美國股市發生了兩次熊市,基金經理人在這兩個熊市的不良表現,讓投資人看清,基金經理人無法長期擊敗股市。投資管理顧問伯羅夫說:
「經理人無法提供附加價值,」

據彭博資訊報導,以往當投資人撤離美股基金,如於1988年和2002年,第二年會再進場。但現已不見這種模式了。2008年股市崩潰時投資人紛紛撤出資金,即使2009年和2010年股市出現反彈,還見資金繼續往外撤。2007至2010年間,見有3,350億美元自美股基金撤走。

上世紀90年代,包括富達投資公司(Fidelity Investments)的明星經理人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內的基金經理人,為投資人提供每年18%的投資績效率和成功的宣傳,美股基金征服了美國民眾。林奇指導的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於1977至1990年間每年收益達29%,而同期標普500指數每年回報率15%。在90年代10年期間,投資人投入美股票基金的資金達1.3兆美元。

但本世紀最初10年間,標普500每年回報率僅見2.7%。其中有三年,投資人還蒙受兩位數的損失,有些表現更差,且高達56%的積極管理型美股基金表現低於指數。

波士頓MFS投資管理資深主管芬尼根指出,資金流向已顯示美國投資人投資行為的轉變。

投資人避開美股基金,將資金投入債券基金、國際股票基金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儘管還有許多投資人願意投資美國股市,但可以通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而不是依賴經理人做出的投資決策。2007年至2010年間美股ETF每年吸引逾1,000億元。

桑德歐尼爾夥伴的分析師表示,投資人也紛紛湧向國際股票,以便在快速成長的新興市場中獲利,並可多元持有。ICI數據顯示,過去10年,國際股票基金吸收了4,910億美元。而同期的債券基金是最大的贏家,共吸收到1.1兆美元。

相關新聞
華郵:美國擬成立消費金融保護機構
美擬增新的金融監管機構
共同基金今年繳出亮麗成績 拉美基金奪冠
美西北共同基金提議華裔家長:青少年理財宜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