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傳統士大夫觀念 技職迷思難改變

人氣: 8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05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灣台北報導) 近來頻於國際上奪得各式大獎等成就,大多來自技職體系學生,但台灣教育依然被傳統士大夫觀念所縛,以分數及學歷為出人頭地依歸;這種狀況其實是建立在大家「共錯結構」上,政策不斷討好家長,學校拚升格,家長觀念不變,技職教育難以發揮真正的適性功能。

亞都麗緻總裁嚴長壽,日前出書談及對台灣教育的觀察;學院風格主導了職業教育生態,憂心台灣未來找不到基礎技術人力;技職校院不斷拚升格學院、科大,又聘請無實務經驗的博士進入技職體系,反而弱化「實務」強項,造成技職體系混淆。

有許多學生到高中時,才發現技職體系似乎更適合自己,很大一部分來自義務教育時,老師或家長對於高中職的迷思,認為技職教育為「次等教育、第二國道」既然有能力上大學,就不要選擇技職這條路。

目前就讀高雄餐旅學院的黃奕宣,從國二起就愛做蛋糕,因為家人期望選擇就讀明星高中,但學業壓力讓她變得不快樂,之後花了一個月時間說服家人,於是重新考進台中高農食品科。

最後憑著對蛋糕的熱忱與努力,獲得2009年香港婚宴蛋糕裝飾銀牌、2010榮獲FHA結婚蛋糕金牌,主評審更以「無可挑剔」加註評語,讓她更加堅定自己所選擇,也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技職與普通大學可互跨領域

樹德科技大學校長朱元祥表示,高中職體制雖然很早分野,但是到大學部分還是可以互跨領域,以學生角度來看,有些學生性向可能後來才有明顯發展;所以只要考取聯招分數,就可從高職跨一般大學,高中生也可以跨技職院校,讓學生有再次選擇的機會。

他談到,中國人對士大夫的觀念已有幾千年的包袱,總希望子女要考上好大學,但發現有些家長逐漸認同技職教育,是因為發現未來在就業上較容易,也接近職場,大學畢業生只是理論性比較多,實務性較少,彼此屬性不同而已。何種較適合其實見仁見智。

教育部也指出,不少高職生拚命補習插大,反而扭曲了原本的技職教育,所以才會逐漸放寬升學的管道,也坦承升格後的技職院校和科技大學,的確存在實作與理論無法並重的問題。

隨著台灣產業升級,與因應時代變遷,許多科技大學校長認為,技職體系的學生必須實務和學養並俱。

對此,嶺東科技大學校長陳振貴指出,一般技職體系為了升科大,的確紛紛聘請具有博士學位的助理教授,但在另一方面也聘請有業界實務經驗老師,兩部份同時並進,希望招聘到既有博士學位,又有2年以上實務經驗、有證照的老師,這也是各校正在努力的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