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首次亞洲演講 冀大陸政治犯保持信念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5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怡香港報導)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姬星期一透過視像會議形式與香港大學師生對話。她呼籲中共領導人包容不同意見,並希望遭中共監禁的所有政治犯保持信念。

昂山素姬在開場的演說中,分享了她對教育的體會。她認為教育的使命應當是培育對人類尊嚴的價值觀,帶領人類朝正確方向發展,「教育應當是真正的學習過程,並非純粹一部生產機器,製造溫馴服從,不懂思考為何公義與自由不是與生俱來權利的人民。」同時協助自己面對人生挑戰、尋找充實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學習的最高境界是將我們變成關心別人和富責任感的世界公民,以知識裝備自己,用實際行動表達我們所關心的事。」

昂山素姬又說,民主及教育都很重要,因為民主是基於人民,如果人民有好的教育就會有好的民主。

在答問環節中,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昂山素姬,前後被軟禁總計有十五年,她希望所有政治犯都要保持信念,這點非常重要,「我要向所有被囚禁人士說,要堅持信念,這個很重要的,如果你不能堅持信念,就不能過完整與平和的人生,所以你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她又希望中國領導人能包容不同的意見。

對於大陸民眾爭取民主的前景,昂山素姬強調中國人不是孤軍作戰,「我認為中國人會找到辦法,創造言論自由。我認為我們的自由終須由自己來開創。我唯一可以說的是,如果你正嘗試在中國爭取自由,你並非孤軍作戰;全世界有很多人都在向同一個目標努力,我們都與你同在。」她續說,「無論如何,中國人口非常多,在這樣的(爭取自由的)運動方面,應該起著先驅者的作用。」

她還說,不擔心在經濟發展下,中國民眾會忽視民主的重要性,「人越有錢,越會開始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治安在那情度上意味某些權利要受保護。感到安全的權利會引向民主和人權。我不認為你需要絕望。」

被問到如何看待「六四」,她說,「我們正走近天安門大屠殺二十二週年,我們從香港的角度看,情況好像越來越差,長期在香港支持這運動的人,好像感覺很無助。」

談到緬甸目前的局勢,昂山素姬認為,緬甸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司法不獨立,司法獨立有助吸引更多投資,亦可保障民主和人權。「最大的挑戰就是嘗試在緬甸建立法治,也就是司法獨立,我們認為除非有司法獨立及法治,否則我們在人權及民主方面不會進步。而我們也不能夠營造一個促進人權的營商環境。」

講座結束前,現任職仰光的港大社會科學學院院長何立仁教授代表大學,致送國學家饒宗頤教授的親筆題字「如蓮華在水」給昂山素姬,以讚揚這位主張以和平手段抗爭 ,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的政治領袖的一顆「不被世間污染的清淨心」。

昂山素姬女士是香港大學「百週年傑出學人講座」第八位主講嘉賓,也是她自去年十一月獲釋後,首次為亞洲區大學舉行講座。

在1989 至 2010 的二十多年間,昂山素姬三度遭到軟禁,前後總計有十五年。最近一次獲釋,是在2010 年11 月緬甸大選後,昂山素姬期望能在國內推動其長期信奉的民主及國家民族和解理念。

在長期的和平抗爭過程中,昂山素姬獲得國際間廣泛的支持及認許,於1990年獲得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1991年諾貝爾和平獎,1992年尼赫魯促進國際諒解獎。二十多年來被國際推崇為象徵自由、民主、非暴力抗爭的領袖人物。◇


5月30日,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姬透過
視像會議形式與香港大學師生對話。(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5月30日,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姬透過
視像會議形式與香港大學師生對話。(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5月30日,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姬透過
視像會議形式與香港大學師生對話。(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5月30日,1991年諾貝爾獎得主、緬甸政治領袖昂山素姬透過
視像會議形式與香港大學師生對話。(攝影:潘在殊/大紀元)

相關新聞
緬甸警察首長否認翁山蘇姬絕食抗議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喜歡看大紀元 文章有深度
香港民主人士集會紀念六‧四21週年
諾貝爾獎主歐謝羅夫中大演講 指導學生做實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