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校長「兩會」哀歎中國教育

人氣 43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08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近日在「兩會」上,政協委員、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哀歎「入園難」、「入園貴」,引起人們的關注。他說,自己一個名牌大學的校長,現在來找他的竟然大多是要他幫助解決「入幼兒園難」的問題,並痛斥政府對教育投入欠債巨大,禍害子孫。並指出當下教育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教育公平,二是教育質量。

財政對機關幼兒園傾斜性投入 加劇教育不公平

據《中國青年網》報導:在幼兒教育上,一直處於教育不公狀態。公辦幼兒園很少,機關幼兒園很強勢,每年總會受到政府強勢的財政補貼,但只能成為特權者後代的「天堂」,一般老百姓孩子是根本不可能有機會進入到機關幼兒園讀書的。非正規幼兒園已超正規園,但質量卻不太好,可卻是老百姓無奈的選擇。

在廣東省財政廳提交的一份《廣東省2011年省級部門預算草案》中顯示:八所機關幼兒園以廣東省委政府部門下屬事業單位的身份,獲得財政撥款共計6,863萬。

《新華網》報導:近兩年來,「幼兒入托難」已經成為非常突出的社會問題。一方面,少數公辦幼兒園條件好資金足,卻不面向社會開放,只接收特定機關單位子女,導致想要辦理入托的家長,不僅要找關係、走後門還要交納不菲的「贊助費」,或者靠通宵排隊爭搶少得可憐的入托名額;另一方面,大量民辦幼兒園要麼收費奇高,要麼條件較差,致使幼兒入托成了千萬家庭揮之不去的一塊心病。

有評論指出,財政對機關幼兒園的傾斜性投入,人為地加劇了適齡兒童「入園難、入園貴」的困境,也使「教育不公平」的狀況更為嚴峻。

把公共福利事業變成資源去敲詐社會

有資料顯示,10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還未到4%。

據世界銀行2001年的統計,澳大利亞、加拿大、法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已佔GDP的均值為4.8%,而哥倫比亞、古巴、約旦、秘魯等中低收入國家公共教育支出也已佔GDP的均值為5.6%。

對於當今的中國教育質量問題,有著幾十年教齡的杭州李亮(化名)老師向大紀元表示,89年提出的教育產業化,是導致目前教育質量問題的源頭和根本原因。「現在的教育在中國完全是一團糟。陳至立當教育部長時提出教育產業化,要求各個學校自己去創收、增加收入。」

他認為,對於提高教師福利,其實政府只要多投入一點點就可以做到。「給他們開了這條路,結果每個學校便各顯神通使勁的搞創收了,從學生身上搜刮錢財。」

「教育本來是個公共福利事業,但是中國大陸現在把它變成了一種資源。誰在這行業裡掌握了資源,誰就可以利用這個資源去敲詐勒索這個社會。」他說,一些好的明牌大學,重點中學,他們對公眾的態度是:如果想到他那兒去讀書,就必須付出代價,要另外拿出擇校費和各種集資費。

對於中國教育的現狀,李亮說讓他感到寒心。「中國當代教育目的, 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完全是站在政黨的立場,把教育的行業作為自己的工具,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他們就可以不擇手段利用教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了。」

誰搞爛了中國的教育系統

1998年,江澤民任命從未從事過教育工作的陳至立為教育部長,在其卸任教育部長後,江澤民把她升為國務委員,統管全國及全軍的教育。

陳至立主管教育部七年,造成了教育改革混亂,教學質量倒退,教風學風渙散墮落。全國濫發大學文憑、學位現象普遍。城市適齡青少年有百分之二十以上不能享有法定九年義務教育。大、中學院校風氣差,嫖、賭、抄三風充斥校園。

陳至立將教育當作一場大生意,搞「教育產業化」,使本來普及就很差的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名存實亡。在對大學無限度擴招的同時,課以巨額學費。不少農家子弟的父母靠賣血供養子女讀大學,但是陳對教育投資卻很少,鼓勵教授搞項目發財,學生素質明顯下降。

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嚴重,好不容易上了大學的人付了巨額學費卻學不到東西,找不到工作。人們痛恨於教育界的現狀,更有網友疾呼:「像陳至立這樣的女人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相關新聞
華人大學講師:感受到寧靜的美
中國貧困線奇低被質疑 上億人「被脫貧」
2011留學  熱門國家爭著出利好搶生源
中國民主黨浙江委員會:要求全國人大審議並規範對外經濟援助及政府投資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