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手機感應支付簡單 如何拆帳才是大學問

人氣 19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28日訊】(據台視新聞報導)手機的用途早已不僅僅是撥接電話,很快地,它可能還會有全新的角色-取代你皮夾裡那張塑膠卡片。但是,這個市場大餅該怎麼畫,恐怕還有得吵。

據《紐約時報》報導,包括移動手機的營運商、銀行、信用卡發行公司、網路支付公司及技術研發公司,都想爭奪這塊市場。而首先,他們得搞清楚,各公司該擔任什麼樣的角色,又該如何分帳。

傳統上,人們在櫃台刷信用卡,以後,可能連這張塑膠卡片都省了,你要做的,只是在機器前面搖一搖電話,靠感應來刷卡。

現在全球有上百萬支手機已經建置了相關技術,但「手機錢包 (mobile wallets)」發展仍緩慢的原因,在於各公司的應得利益,尚無法釐清。

這裡的市場利益相當龐大,因為,雖然每一筆刷卡產生的隱藏費用非常少,但光就美國來看,一年的商機累計起來,其實就超過數百億美元。

mFoundry 是一家發展公司與銀行手機付費軟體的公司,執行長 Drew Sievers 說:「歸結來看就是誰拿到錢以及誰賺的錢。

你必須要和銀行、要和手機營運商,要和 Apple((US-AAPL)) 及 Google ((US-GOOG)) 競爭,直到有人能排解局面,否則就會是趕羊進圈的混亂狀況。」長期以來信用卡獲利的部門就是支付網路 (payment network),像是 Visa 及 MasterCard,以及真正發卡給消費者的銀行,而他們仍然希望持續體系既有的方式,由商人手中賺進手續費。

不過,他們現在開始面對外來的闖入者,像是 PayPal 及 Google,想要在新的支付體系裡分一杯羹,其他的,還包括 Apple 及電信營運商,希望能透過對手機的控制權,也拿到一些手續費。

還有個關鍵角色是零售商,零售商必須建置相關設備,才能接受手機刷卡。如果這麼多單位想分錢,消費者不免要質疑,利用手機刷卡消費,可能得負擔更高的手續費,而消費者其實根本也不需要這套新的系統。

實際上,信用卡公司及科技企業,已經花超過 10 年的時間談手機支付,但直到現在,這個模式才剛剛在市場誕生。

財務服務產業研究與顧問公司主管 Gwenn Bézard 指出,現在手機製造商及電信公司已經可以承諾,讓手機支付看來更具前景,但問題是,電信營運商、信用卡公司及銀行,能不能全面達成協議。

Visa 及 MasterCard 目前主控信用卡市場,零售商必須給發卡銀行每筆交易的手續費,而支付網路,像是 Visa ,再抽取小額費用。

例如,消費者支出 1 美元,零售商可以獲得 97 美分,發卡銀行賺進接近 2%,其他的錢則支付給掌管交易的銀行及支付網路。

(接下頁) [NT:PAGE=undefined$] 如果透過手機支付,到底是不是所有相關的公司都可拿到錢,或是因此增加支付的手續費,目前都還不清楚。電信營運商可能會要求發卡銀行支付類似租費,或是雙方另訂協議,以儲存手機內重要的安全憑證。

目前有許多種技術,可以讓手機透過無線感應的方式支付消費,其中一種重要的付款方式,就是所謂的 NFC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信用卡服務及消費借貸公司 Wells Fargo 產品經理 Peter Ho 說:「我認為觀察這個產業的演進,會決定我們往何處去。」他指出,過去銀行工業和電信營運商的協商,還沒有太豐富的成果。

一些分析師認為,由於和銀行未能談出滿意結果,驅使許多營運商,像是 Verizon、 AT&T、 T-Mobile 及 Discover ,合資發展自己的系統。這家合資企業 Isis ,預計明年正式推出新系統。

而 Barclaycard 也看中美國的商機,預備推出內建信用卡手機。美國 Barclaycard 執行長 Amer Sajed 說:「對我們來說,能利用這個廣大的客戶基礎實在太棒了,而消費者也能得到或更新他們的手機設備。」銀行及信用卡發卡業者,則希望暫時避免受制電信營運商。

包括 Bank of America、 Wells Fargo 、 U.S. Bancorp 及 JPMorgan Chase,則是和 Visa 合作,採取不同的方式讓消費者可用手機刷卡。他們的做法是利用特定的手機上插入的晶片,這樣就不必和電信營運商綁在一起。

Visa 表示,和他們合作的部分銀行,可能下半年就會推出手機支付。不過在愈來愈多手機嵌入特定晶片後,也許很快會變得過時。對此,Visa 則說,他們會努力確保在所有的機器上運作正常。

Apple 和 Google 也已經建立其支付系統。Apple 的 iTunes 有 2 億個帳戶,是已登錄信用卡的,而 Google Checkout 相對沒有那麼流行。

不過兩者都可能轉為手機錢包,讓使用者可以離線購買商品或服務,他們還需要建立的是手機的晶片及銀行通路,其中,Apple 已經有自己的手機,而 Google 掌握 Android 系統,確不自己販售手機。

然而,廠商想推廣這項服務的要點,還是吸引零售商願意加入使用。有分析師說,到 2015 年,可能只有 5.9% 的商家願意用手機支付系統。

Aite Group 的 Bézard 認為,大的零售通路,如 McDonald 及 CVS,已經可以隨時準備上線,而 80% 消費者的交易,在 200 大的企業中進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之外,也有其他手機支付體系已經開始,在非洲,許多人沒有信用卡,手機常可取代現金。於日本,人們多年來已經透過手機感應,在便利店消費,在車站購票。

研究公司 Javelin Strategy 主管 Beth Robertson 認為,由此來看全球市場,有些地方已有主宰市場的電信營運商,或是銀行不多,或是有強力的中央銀行,這會使得建立一種手機支付的模式,因此變得更容易。

相關新聞
廣東惠東連環劫殺「上街不敢拿手機」
智慧手機新程式 照片自動分享
鐘錶也智慧 創新錶結合手機
手機社群網站夯 創投撒錢力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