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如果北京發生大地震,人們去哪裏避難?

楊寧

人氣 240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3月19日訊】通過電視,可以看到日本大地震後,災民們或是回到沒有倒塌的自家住宅(不得不說日本房屋的質量真棒),或是在避難所躲避,根本不見有人露宿街頭。反觀中國的幾次大地震,我們基本看不到避難所的影子,災民們不得不在露天下安頓,等待著帳篷的到來。而在日本避難所的災民們雖然幾十人輪流用一條毛毯,吃著數量不多的飯團,但與缺少一切的中國災民相比還是幸運了許多。

想到不久前公佈的中國2010年GDP超過日本成了第二大經濟體的新聞,就不免覺得滑稽。且不說中國人均GDP只是人家的十分之一,單從地震前後兩國政府、人民的表現,以及避難所的設置等等,就可以看出中國同日本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說,日本大地震所引發的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是:如果中國發生大地震,應該去哪裏避難?或者不妨更具體地問:如果北京發生大地震,人們應該去哪裏避難?北京有多少避難所?人們知道避難所嗎?

來自網上的信息稱,北京《新京報》曾委託相關市場研究機構對北京市民進行過一次隨機的抽樣電話調查。在接受調查的650人中,有半數未聽說過應急避難場所。而在剩下的300位市民中,有55.7%不知道距自家最近的一處避難場所在哪裏。

一半從未聽說過應急避難場所,一半不知道離家最近的避難場所在哪裏,這意味著甚麼?意味著一旦發生地震,這些居民如果能從倒塌的房屋中幸運逃生,也不知道該前往何處躲避並獲得幫助,而這或許只能使救災更為混亂。

顯而易見,沒聽說、不知道的原因一方面是當局疏於宣傳,不將標識寫清楚。以北京面積較大的朝陽公園為例,很多經常到此遊玩的人根本就不知哪裏可以避難,像寫著「應急指揮」、「應急供電」、「應急供水」、「應急停機坪」、「應急棚宿」、「應急廁所」等地方都需要花費一番功夫才可以找到。

另一方面導致老百姓應急避難知識匱乏的原因是否也是由於當局的「漫不經心」?當局覺得反正避難所也並不充足,是以不宜宣傳過多。從網上的官方數據得知,北京目前9個區縣約32處應急避難場所,大多在鬧市區的公園裡,且只能容納156萬餘人,對於人口近二千萬的北京而言,確實是太微不足道了。

當然,也有人說,北京還有不少地下人防工程,也可以當作暫時避難場所。問題是地震後誰還敢往地下鑽?世界上包括日本在內,地震的避難所,要麼是大型建築,如體育館、大禮堂,要麼是空曠的廣場、高處的平台等等,根本沒有一家選在地下的。

也許,對於急劇擴張北京的當權者而言,地震似乎可以是一個忽略的因素,畢竟近年來北京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並不高。然而,回溯歷史,我們才意識到北京離大地震並不遙遠。

根據有關地震的史書記載,歷史上,震源在北京地區的震級大於4級的地震共計發生過近200次,大於5級的地震10餘次。北京歷史上的最大地震出現在1679 年,即清代康熙年間,地點在三河到平谷一帶,最高震級為8級、烈度為11度。據有關地震週期估測:6級地震(強震)最長間隔大約280—300年左右發生一次。上一次這樣的地震發生在1730年,即清代雍正年間,地點在北京的西北郊地區。那下一次呢?或許就在2010到2030年間。

兩個多星期前,一位住在北京的朋友打來電話,說夢見他住的高樓在地震中倒塌了。他心有餘悸地說,希望這僅僅是個夢。

我並不想危言聳聽,我也不希望災難降臨,但無數的天災在提醒我們:人是怎樣的脆弱!正因為人是如此之脆弱,才讓我更擔心如果北京真的發生大地震,人們該怎麼辦?至少添置更多的避難所、加大宣傳應急避難知識應該從現在開始做起吧,而若想真正地躲過災難,找尋到真正的福音才是根本!

相關新聞
楊寧:六十年過去了,中共仍沒還政於民
楊寧:新聞一事一評(7)
楊寧:新聞一事一評(8)
楊寧:大陸的戶籍制度何時可以廢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