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通脹嚴重 銀行升息外資卻步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外電報導)印度央行為抑制通脹一年內7度升息,國際新興市場的不穩定因素,加上境內投資程序處理緩慢,影響外資的投資意願,去年一年境外直接投就減少了三分之一,今年一月外資更從印股抽掉11億美元。

環球氣候異常,各地乾旱、暴雨、大雪襲擊,影響糧食收成,印度近年也飽受災害侵擾,2009年的乾旱導致蔗糖和扁豆價格上揚,2010年的暴雨則推升洋葱、蕃茄和食用油的價格。

央行面臨兩難

在物價水準持續攀升的情況下,印度儲備銀行(Reserve Bank of India/印度央行)1月25日再度升息(這是一年來第七度調高基準利率),並將3月底(2010至2011會計年度結束)通膨率預測值自5.5%大幅上修至7%。

坊間因此預測,調升政策利率的步調將不會很快歇息。一般認為,2011年印度儲備銀行將調升附買回利率至少75個基點(3碼)已成一般共識,預測將調升100個基點(4碼)的看法也不少。

央行一年內7度升息,增加企業借貸成本,再加上申請投資手續費時,而投資人更憂心物價上揚衝擊企業獲利,相關因素使得外資卻步。

《經濟時報》(The Economic Times)引述基金經理人報導,受通貨膨脹衝擊,全球投資人1月自印股抽腿11億美元。據統計數字顯示,進入印度的外資已經減少近1/3。印度去年境外直接投資(FDI)到印度的金額,較前一年減少32%,僅剩240億美元。

倫敦「資本經濟公司」(Capital Economics)國際經濟學家格萊斯(Kevin Grice)說:「這是個警訊。印度說要進行經濟改革,已經說得太久了。」

印度央行近期的報告顯示,在印度,要取得環境許可和土地所有權極為費時,政府繁文縟節,公共建設落後,使得外資卻步。

民間飽受通脹之苦

受糧食、石油和原物料價格上漲影響,印度去年12月通膨率加速至8.43%,較前一個月攀升將近1個百分點,印度央行已警告「通膨率激增」,而當月食品價格的上漲幅度更是達到了18.3%。

印度經濟增長率介於8.5%至9%,為亞洲第三大經濟體,但印度經常帳赤字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高達破紀錄的4.1%。

洋葱是印度家庭必備食材,重要性等同南韓的泡菜,過去曾有數任政府因葱價飆漲而下台。洋葱價格在幾個月內暴漲3倍,與一年前(15盧比/0.33美元)相比則上漲了6倍,達每公斤65盧比(1.42美元)至80盧比(1.74美元)。

印度有40%的人口生活在聯合國設定的貧困線以下,每人每天平均生活費不到2美元,如此高昂的洋葱價格,令這些貧困人的生活變得更為艱難。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1月發佈的報告,全球糧食價格指數在2010年12月達到214.7點,超過2008年5月「糧食危機」期間最高紀錄209.2點,創下1990年以來的歷史最高位。

據統計,自去年收穫季節以來,國際市場上玉米、大豆和小麥的價格分別上漲了94%、51%和80%,三種主要糧食作物的價格已接近或超過30個月來的最高位。糧農組織總幹事迪烏夫(Jacques Diouf)25日警告,世界正處在另一場「糧食危機的邊緣」。 @

相關新聞
跌勢洶洶 新興股票市場流走50億美元
美國降息 亞洲感受熱錢壓力
越南通脹飛漲可能爆發金融危機
印度股市連跌3天 近5個月低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