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OPH到OPT以及OPM的致富三部曲

富翁沒有說透的致富祕密(2)

張潛

人氣 128
標籤:

OPH指的是成立一間公司或架構一個系統,用別人的雙手,來幫我們做事情,也就是用系統來賺錢的第一種模式。

然而,這個模式其實可以進階變得更高級,成為OPT(Other People’s Time,運用他人時間)法則,加速錢進來的速度。

OPT的模式是指,不見得運用別人的雙手,而是可以運用別人的時間來賺錢,而在別人為你提供的這段時間裡,他可以用手、用腳、用腦都可以,關鍵在於他就是要奉獻自己的時間和心力,來為你賣命。

勞力密集 VS. 勞心密集

所以,OPT和OPH的差別就在於OPH屬於勞力密集的系統,而OPT已經升級到勞心密集。
例如說成立一家筆電代工廠,得要建立很多的生產線,算是勞力密集產業,而線上的每位作業員所負責的都是其中一部分零件組裝。

因此,OPH的系統比較屬於封閉型、低階的,毛利通常很低,得要靠大量接單來產生更大的利潤。

但是因為人力成本上揚、競爭對手增加,或是客戶端不斷砍價,許多產業的毛利率都愈來愈低,像是筆電代工產業的毛利率現在已經掉到百分之三到四,甚至有的代工廠連毛利率百分之二的訂單都願意接。

所以,這種OPH模式只是用量來衝規模,充其量只是在用人力來賺血汗錢,或者純粹練體力而已,根本無法致富。

至於OPT模式則是將時間放進來做考量,在這個模式之中,員工的時間不是只拿來用雙手幫老闆組裝,而是員工開始會被老闆用來研發、企畫、開發等等,這種工作相對於OPH模式,因為有用到腦力,屬於比較勞心的工作,因此,OPT模式中,每位員工就會如同一個個獨立的小系統,小系統一起運作之後,當然OPT的效益就會比OPH來得高。

例如,蘋果電腦就是很典型的OPT模式,他們自己開發、企畫、行銷,主導產品的所有流程,推出了好幾代的iPod、iPhone,而且更厲害的是,蘋果電腦還建立了線上軟體商店App Store。

而在這線上商城裡,蘋果和所有的開發商合作,讓開發商在自己的平台上面推出許多殺手級軟體,藉由下載率來進行七三分帳,蘋果集合了所有開發者的聰明、智慧,藉由功能強大的軟體,帶動自己設計的硬體銷量,這可以算是蘋果第一層次的OPT模式。

至於第二層次的OPT模式,則是將硬體製造代工的部分,全部丟給鴻海做,鴻海以自己強大的OPH運作模式,將成本降至最低,增加接單機會,也帶動自身的股價。

雖然鴻海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代工組裝廠,但它的毛利率或股價表現,絕對還是拚不過它的最大客戶–蘋果電腦。

所以誰比較聰明呢?答案很明顯。

因此,生活中常可以看到OPT和OPH的差別,只是一般人看不透這兩者之間的界線而已。例如你開一家服飾專賣店,你請了幾位計時店員,但這些店員都只是運用OPH模式而已,因為他只是靠著自己的口才向來往的路人做推銷,運用自己的雙手幫你賺錢,但是他卻不懂得幫你企畫、研發、設計,可能是你給他什麼,他就賣什麼。

不過,如果你找到一個員工,他不僅懂得賣衣服,他還知道服飾要怎樣搭配、擺設,才容易吸引路人,或是在某些旺季或淡季時,給你一些設計上的建議或行銷上的策略,讓你生產出更適合市場的產品出來,那就代表這位員工具有OPT的價值。

況且,OPT的毛利效益絕對比OPH來得高,因為OPT模式不需要用量來衝高營業額,靠的是創意、腦袋。就好比面板開發人員、晶片程式設計者,或是系統開發人員,這些都是運用OPT的運作模式在工作。

而像竹科工廠的老闆找了很多工程師來,就是要藉由工程師的時間與腦力組成系統,幫他賺錢,而成衣廠是藉由別人的雙手一個個將產品做出來,兩者同樣都是系統化模式,但架構不同,產生的效益也有所不同。

如果錢是水,你要水桶?水管?還是水庫?

不過,最高級的賺錢模式莫過於OPM(Other People’s Money,運用他人財富)模式。OPM模式是借用別人的錢來賺錢,例如投顧基金公司、上市櫃公司集資、創投公司等等,他們說服別人把錢掏出來,然後利用龐大的資本主宰市場發展,用別人的錢讓自己賺更多錢。

這種模式的企業不需要別人的雙手、時間,只要別人心甘情願掏錢出來,這些企業就有資本去購買另一批人的雙手、時間,為自己及股東獲利。所以這種賺錢模式通常會比前面的OPH、OPT來得更快,規模也更大。

就像猶太商人都懂得要拿別人的錢為自己賺錢是一樣的道理,因此,猶太商人特別知道要和銀行業者打好交道。

例如,著名的猶太船王洛維洛就很懂得運用向銀行借貸的遊戲規則。每一次當建造完一艘船,他會先找到客戶,把船租出去,而拿著租約,到銀行貸款再造另一艘船。

等到船下水後,客戶給的租金再拿去銀行繳貸款。洛維洛用這種方式,最終成為了船王,也印證猶太人所說別拿自己的錢去發財的道理。

所以,我們可以拿三樣東西來比喻上述這三種模式,第一種是水桶,水桶型收入就是有做才有錢,也就是OPH模式,例如,礦坑工人要挖礦、成衣廠工人要上工。這些人多半要做事,才會有錢;沒做,不會有錢進來,因此他們工作的時間也多半是固定的。

第二種東西則是水管,用來比喻OPT模式。運用他人的時間或腦力,就好像是架設了很多條水管,而每一個人對你的貢獻有多有少,就如同水管有粗有細,但通常水龍頭一打開,水就會經由水管進來,許多一般上班族都在這個模式底下為別人效力。

至於OPM模式就好比是水庫,大水庫其實是由很多條河川,或是一條水量充沛的河川匯集起來的,而每個人的資產就好比一條條的河川,匯注到你這個水庫裡來,因此資產規模和獲利模式很不可思議,非常驚人。

猶太富翁之所以可以成為富翁,就因為他們看透了這三種致富模式。

像是台灣首富郭台銘就是以第一種OPH模式賺錢起家的,但是後來郭台銘也看透了這種模式的局限,所以他開始轉型,做垂直整合產業,也開始搞研發作品牌,甚至後來還介入文創事業,搞電影等等,這就是因為郭台銘他看到了自己賺錢模式的盲點。

雖然郭台銘已經是台灣首富,但他是用「量」來累積財富,這跟第二種OPT模式,如蘋果總裁賈伯斯的作法,或是第三種OPM模式,如債券天王索羅斯、股神巴菲特,或是投資銀行JP摩根創辦人J.P.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等這些商業奇才比起來,郭台銘根本是小巫見大巫,所以郭台銘一直想轉型,但轉型卻沒有那麼容易。

猶太人之所以成為富翁,是因為他看透了獲利模式,所以他會選擇第三種水庫型的OPM獲利模式,運用別人的錢來買別人的手和時間,來賺更多的錢。

這些猶太富翁主宰了全球的金融市場,用許許多多的金融商品吸引投資者,讓投資者心甘情願進入他們的獲利模式中。

但是,藉用別人的錢來賺錢,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那種吸金公司。猶太人認知到,如果他可以抓到全球消費者的需求,並且滿足他們,就可以讓別人願意掏錢出來買東西。

所以,猶太人會從民生產業或金融保險等等去下手賺錢,大量蒐集很多人的錢進來,然後,再用這些錢去建構出許多小水庫,匯集成為很大的水庫,所以猶太富翁的財源源源不絕,而且是全自動的,利潤高、效益高,風險又低,這就是猶太人聰明的地方。@(待續)

摘編自 《Money就藏在細節裡:猶太裔富翁和郭台銘沒有說透的致富祕密》智言館 提供

相關新聞
中共前高官罕見揭真相  愛滋災難禍起血漿經濟
百姓想不通的中國十大經濟謬像
三千畝良田遭貪官倒賣  魯村民網絡實名舉報
大紀元講座  盧鏡仁述穩健致富金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