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出書「新時尚」 斂財大賣「天價書」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怡蓮報導)近年來,官員出書蔚然成風已成「新時尚」。「因書而腐」的官員也紛紛落馬。最近公佈出來的國家藥監局原副局長張敬禮,「違規從事營利活動」的總案值高達1700餘萬元,其中獲利最多的是出書。由他撰寫的書最高賣到了每本566元的天價。

官員出書成「時尚」

山東大學孫文廣教授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賣到這麼高價的書,是官員背後腐敗的一種表現。他說:「國家藥監局是最容易出腐敗的一個政府機關,蓋一個章就可以造藥了;他開一個工作會議,就把書推銷出去了。現在大陸官員用各種手段撈錢,別人行賄有風險,自己寫書出書名正言順,再用權力推銷。」

原湖南省郴州市委書記李大倫,在位時出過兩本書,通過市委宣傳部強行攤派,幾年下來,就掙了3000多萬元;四川省成都市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高勇,從擔任涼山州副州長起,以「支持出書」或者「買書」的名義,索要贊助費數達百萬元。

據說,目前官員出書成為「時尚」,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陝西省不少官員出版了小說、散文和文集。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楊樂生告訴媒體:「在陝西,官員寫作非常普遍,從基層到廳局,從鄉鎮到省委,可以說已成規模了。」

官員出書「路線圖」

浙江著名異議人士吳義龍說:「在西方國家官員寫書、出書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中國這種情況就比較特殊,他們主要是通過權力來完成在這一切。」

一位曾是雲南某市長的秘書向媒體描繪了一幅官員出書的「路線圖 」。官員如果想出書,便會安排「秘書班子」為自己寫署名文章,包括調研報告、理論文章、學習體會之類,在當地報刊上刊登,等文章積累到一定數量,便會有人主動為其整理彙編公款出版。

據說,一般而言,官員的那些「文件彙編類、生活瑣記類」的書籍因為市場有限,一般不會暢銷。但官員可以通過權力資源使之消化,強銷給自己職權範圍內的機構、個人,然後對於自己的這一「勞動所得」「名正言順」地欣然笑納。

一位官員在私下透露:「我也清楚自己不是寫書的料,但同事因出書得到上級的賞識,被紛紛提拔上去,就打算自己也出本書。」

據說,有的官員想出書,但又拉不下面子讓秘書代勞,就私下到高校或研究機構找人代寫,再付給對方一點稿酬。 還有很多地方官員,自己介入教科書的編寫、出版和發放。目前教科書也已成為教育腐敗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

「說到底就是中國這個體制上的問題」

孫廣文教授指出,現在共產黨的腐敗到處皆是,幾乎無官不貪。官員大多數是由下面的人代筆,他自己只要簽個字就完了。他說:「要抓腐敗必須走民主化的道路,讓新聞開放,讓媒體真正成為人民的喉舌,而不是黨的喉舌,媒體一監督,腐敗就很難了。」

他表示,上面說抓腐敗,完全是做秀。對於民告官,司法機關都不受理。現在就是上面最高的官員帶動了下面的腐敗。

吳義龍先生也說到:「不是官員就不可以出書,不可以題字。關鍵問題是他能不能讓公眾知道內幕或讓媒體可以監督、讓人民知情。」

他指出,解決的辦法是要讓媒體可以監督,開放言論自由,一切透明化。他最後說:「當然,這也涉及到權力是怎麼來的問題了,如果權力是老百姓選舉出來的,那就沒有問題,因為老百姓會監督的。說到底就是中國這個體制上的問題,才是一切腐敗的根源。」

相關新聞
茅台酒漲20%  分析:官場腐敗行情上漲
大陸省級貪官受賄千萬 比俄國多千倍
貪腐伊州州長萊恩 被拒出獄探視病妻
《新湘報》記者揭滬昆高鐵招標黑幕被開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