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吃蝸牛養蝸牛

德龍

人氣 877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12日訊】法國人愛吃蝸牛遠近聞名,特別是節日餐桌上更不能少。法國人每年要吃掉二萬五千噸到三萬噸蝸牛。自然生長的蝸牛根本不夠吃,所以,很多蝸牛養殖者應運而出。

在法國南部的格勒諾布爾市,有位叫馬丁•布朗的女士,她原本是市政府的公務員,由於工作不順心,壓力大和人事關係問題讓她夜不能寐,日不思食,於是在丈夫的支持下,在她54歲那年辭去了工作,開始自己租地飼養蝸牛。她說,當時選擇養蝸牛,是考慮到蝸牛、特別是綠色蝸牛供不應求,而且,養蝸牛不需要特別的技術和不佔用太多的土地。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了,雖然今年收益還不是太大,但她感到身心輕鬆,也樂在其中。

法國人為何愛吃蝸牛?

據布朗女士介紹,最早的時候,法國人吃蝸牛是從波蘭人那裏學來的,那時是吃那種勃艮第地區的蝸牛,並不好吃,因為當時缺少肉類食品,有人就想到了蝸牛裡的肉可以讓人解饞,又可補充營養,後來人們逐漸的又發現,蝸牛肉不僅含高蛋白、低脂肪、零膽固醇,還含有豐富的氨基酸、維生素、鐵鈣等礦物質,其肉質鮮嫩耐咀嚼,口感和味道不亞於鮑魚、魚翅、干貝。

怎樣正確吃蝸牛

首先要用熱水燙洗蝸牛,用手把肉從殼裡取出,把消化系統部份摘除,然後沖洗,再放到由醋和鹽混合的水裡做漂白處理。

嚴格的說,一個重35克的蝸牛,經過清洗後,只剩下差不多3克重的部份是可以吃的。但是,有些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增加蝸牛的重量,往往不把蝸牛的下體排泄部位摘除。所以,當我們買到做好的蝸牛,回家吃的時候就要小心,首先是要觀察一下,看該道菜中的蝸牛是怎樣清洗的,再小口的品嚐一下新鮮程度,然後再吃掉剩下的部位和調味料,不要把那些不該吃的東西吃進嘴裡為好。在大自然中撿回來的蝸牛就應該將蝸牛的排泄系統部份摘除,因為野生的蝸牛甚麼都可能吃到,人不小心會中毒。

至於烹飪方法則各有千秋,可以油炸,爆炒,做餡兒或入湯,法國人更多的吃法是用黃油加香菜入味後放入烤爐內烘烤。

怎樣人工飼養蝸牛

蝸牛有二千多個品種,馬丁•布朗女士飼養的是一種叫大灰殼蝸牛。這種蝸牛肉多,且不亂吃東西,可以保證肉的質量。

她把五百平方米的土地分隔成五個一百平方米的養殖區,每個養殖區放入二萬個只有三個星期大的蝸牛幼蟲。因為蝸牛喜歡潮濕、陰暗和溫暖的環境,所以,首先在每個養殖區內均勻的搭起可供蝸牛棲息和餵食的木板架子,上面放有供蝸牛啃噬的一些菜葉和經過調配的加鈣麵粉,這樣會讓蝸牛的殼長得又大又厚實。這種建構還可以為蝸牛遮擋陽光。每天要向蝸牛的身上澆一次水,喚醒它們去吃食,這樣可加快蝸牛的成長速度,同時也可保持濕度。

在成熟的蝸牛中,篩選出個大、體重和皮厚的蝸牛,留做來年繁殖新蝸牛所用,這些「種蝸牛」從11月份開始要冬眠四個月,到來年二月份,也就是春天時節開始甦醒,這時,已經強壯起來的蝸牛就開始產卵了。將這些產好的卵收集到帶蓋的塑料盒子裡,三個星期後就可以放入養殖場中了。蝸牛的成長期在150天到170天左右。在大地上凍之前就可以收穫了。把「種蝸牛」放到一個溫暖、陰暗和潮濕的房間內,開始進入冬眠。其餘的要儘快的處理好,賣掉、吃掉或冷凍起來。

蝸牛的收成好壞除了要仰仗著天氣外,還有大約20%的損失是被那些食肉類動物如松鼠和烏鴉給吃掉了。

今年,馬丁•布朗夫人成功地將收穫蝸牛的80%連殼賣出了,另外的20%是做成了成品菜出售的。走過了四年飼養蝸牛的路,馬丁•布朗夫人很高興當初的選擇。她計劃著爭取年收穫蝸牛達到17萬個的水平。

相關新聞
法國人美食趣談
研究顯示美食文化助長法國的酒精中毒問題
釋放味蕾.法國美食之都
泰勞吃蝸牛沒煮熟 腦膜炎成植物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