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新一波物理熱 在台悄然掀起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8月24日訊】編者按:睽違40年,物理系再度擠下電機系,成為理工科系的第一志願。科學界大老們樂於見到此現象,當「興趣」可以取代「實用」成為學生選擇的依據時,年輕人享受知識探索與自然界變化之奧妙時,將是一個社會多元、成熟的表徵。

炎炎暑假即將接近尾聲,各大專院校即將迎來一批新生,今年大學入學考試的熱點話題,即台灣大學物理系首度打敗台大電機系,成為全國理工類組的第一志願。台灣高等院校熱門科系的發展趨勢,往往反映整個社會變遷和就業市場的熱門程度,物理系擠下蟬聯39年寶座的電機系,各方解讀不一。

回顧歷史,60年代受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學習物理蔚為風潮,當時物理即勝過電機,甚至超越醫學,成為第一志願。70年代後,政府致力於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電機系在台灣一枝獨秀了40年。「但是這個現象,在近五到十年來慢慢發生變化了,一直到今年才浮上檯面。」工研院量測所工程師施學競表示。

產業變化與人才培育

施學競說,在近五至十年中,在半導體產業中,就有物理系較具優勢的說法,某種程度說明台灣的科技產業,逐步擺脫代工,朝向高階的發展。以晶圓代工龍頭「台灣積體電路公司」為例,就蠻喜歡用物理背景的人才,因為半導體的知識偏向於近代物理中量子力學的物理背景,而當前熱門的IC設計、發光二極體(LED)等都是由較深的物理理論推導出來的,因此,大學擁有物理背景、研究所再轉入某項領域的人才較為吃香。

台積電甫通過的59億美元投資計畫,除了2.25億美元用在台積電大陸松江廠外,其餘都用在台灣的投資項目。台積電總執行長張忠謀表示看好台灣的投資環境,包括進行中的中科晶圓廠、南科、竹科投資案,此外,LED廠已動土,太陽能電池模組廠也可望在8月底或9月初動土興建。「具前瞻性的產業根留台灣,將可帶動台灣高等人才生態的發展。」施學競說。

作為學界與產業人才培育橋樑的宜蘭大學創新育成中心主任許凱雄,也證實如光電等具前瞻性產業的發展,帶動台灣高等人才的培育。「這幾年來,物理系和一般工科的就業情況已相去不遠,我接觸到不少光電產業的廠商主動徵求物理系的人才,主因物理系有良好的邏輯推理訓練,和光電產業所需的知識應用也很直接。」

探索天象、解決未來問題

但是,不僅僅是產業的變化,許凱雄更關注的是台灣社會以及整體環境的變遷。「台灣教育過去一直是就業掛帥的局面,選填志願雖然說多元,但其實還是就業導向,或許現在社會相對穩定,經濟發展到某種程度,學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依自己的興趣選讀科系。不必被就業市場牽著走,有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學問。」

特別是,近年來自然界的諸多變化,包括登火星的太空計畫、天文方面獲取的知識和訊息遠超越以往,以及近期的許多天候異象、氣候暖化、節能減碳等議題,都屬於基礎科學探究的範圍,不是工程類學科可以涵蓋的。「像《2012》、《明天之後》等影片相繼出現,也打開很多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對於自然界的變化更有探索的慾望。」許凱雄說。

而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長李遠哲認為,屬於基礎科學的物理系,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是好事!」,「學基礎能走得更遠」,他認為,台灣教育過去太重視教導孩子前人經驗和知識累積,缺乏教育孩子解決「未來問題」的能力。

同時,李遠哲也認為,隨著台灣社會變遷、科技、醫療的進步,年長一輩越來越不會給孩子太大的壓力,社會逐漸朝向多元、進步發展,年輕人釋放活力、發揮創造力,追求自己興趣,就是最好的事。

興趣勝於實用的優勢

本身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系碩博士出身的前清華大學校長李家同,對此是否代表台灣社會回歸重視基礎科學發展的趨勢,則持不同的看法。「我想這現象可能是偶發,很難肯定這個現象是否會持續下去。」長期關注台灣教育的李家同,覺得台灣教育的問題,仍然過於「急功好利」。政府還是比較希望過好一點的生活;學生選擇科系重視讓他們賺到錢、改善生活;學校鼓勵學生要做偉大的科學家,事實上不見得能做得出來。

李家同強調,台灣非常需要基礎科學,一個過分重視實用的社會,發展出來的科技不會太好。而重視基礎科學的教育,會首先引導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而非過分強調學習科學的「好處」。

「我不能確定是否整個大社會改變了,但是目前為止,社會還是非常重視實用。」李家同認為,若說物理系超越電機系,說明台灣生活水準提高了、穩定了,學生可以依興趣發展,假使這是一個長期性的發展趨勢,將會是一個非常可喜的現象。◇

本文轉自【新紀元週刊】186期「焦點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188/8370.htm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