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看墨爾本房價

標籤:

【大紀元5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張茹澳洲墨爾本編譯報導)記得在2007年聯邦大選時,工黨信誓旦旦的承諾,一定要解決當時被稱為「危機」的住房負擔問題。「房價和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不相稱的」,工黨這樣說道。是的,沒有人反對。但三年多過去了,這個問題不但沒有得到緩解,反而愈演愈烈,成為一個棘手的大難題。上週REIV公佈的2010年第一季度的房價數據顯示,與去年同期相比,墨爾本中間房價增長了30%,達到$524,500,墨爾本已經進入了有史以來房價最難負擔的時期。下文我們將通過一個平凡家庭祖孫買房的經歷,展現半個多世紀以來,墨爾本地產市場的變遷。

據時代報報導,Georgina和Ronald Rae夫婦在1955年買了他們的第一套房子,當時價格是$6900元。那是一套三臥室的木板房,位於Box Hill North,後院不遠處就有一個化糞池,「我經常擔心孩子們會掉進去,」82歲的Rae夫人回憶說。

買這套房子前,Rae夫婦花了六年的時間存下$1510元訂金,剩下的房款是通過貸款支付,夫婦倆共養育了8個孩子,他們整整花了37年才還清所有的房貸,開始時每月還款$10.72。

去年12月份,Rae夫人的外孫,31歲的Joel Anderson在Richmond買了一套單元房,價格是$436,000,他貸款了95%($414,200),另外從父母那裏獲得$40,000元搞裝修,他每月還款$2425元。

「我認為房子現在漲得太貴了,有些失去比例,對嗎?都漲瘋了。」Rae夫人說。

這三代人的經歷是半個世紀以來,澳洲人生活方式和房價變化的縮影。當年的Rae夫人和她的外孫一樣,要經過一番艱苦的努力才能擁有一套自己的物業。但50年前的人們對生活的期望值不高,很節儉,在買房前會攢很多錢。

Rae夫人的女兒,Jennifer Anderson女士回憶說,父母當年除了食物外,幾乎買不起什麼別的東西。自己這一代才是「非常幸運」的一代。

「整個世界都為我們敞開了門,有很多錢。」

「那時,每個人都能買得起房子,」她的先生Warren補充道。

Jennifer和她的丈夫Warren在1977年開始建他們的第一套房子,當時Jennifer 26歲,Warren 27歲。他們付了$25,000在Warrandyte買了1英畝的土地(4046平方米),建了一套4臥室的精裝別墅。建築費是從銀行貸的款,$35,000,一共$60,000元。他們的收入比平均水平高一些,每年有$100,000元收入。7年以後他們還清了貸款,比父母的房貸還要早還6年。

Jennifer說,富裕的生活使孩子們對生活的期望值很高,但兒子Joel也是現在環境的受害者。

1980年代,儅Jennifer買完地之後,當時的平均房價是收入的3倍,今天,這個比例變成了8倍。

Joel Anderson的經歷在當今的年輕買房者之間是很典型的,他認真找房子找了一年,每天晚上都在網上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查找信息,去看房,參與競拍,在拍賣中不斷失敗,最後請了買家代理才終於在Richmond買到一套破舊不堪的單元房。「這個過程真像一場惡夢」, Joel這樣說道,「市場完全失去控制」。 31歲的Joel是一家公司的銷售經理,每年年薪$60,000。他每週收入的60%都要用於還房貸,就連女朋友也不得不時常接濟他一下。

Joel說,父母和祖父母那一代買房不用借那麼多錢,但現在房價上漲的速度超過人們積蓄的速度。

根據一月份公佈的國際住房負擔能力抽樣調查,在墨爾本購買中間價位的房子,業主收入的50.4%都要用於還貸

調查發現,墨爾本住房「嚴重的令人難以負擔」——在272個接受調查的城市中,墨爾本住房的負擔能力排在倒數第三,略微好於悉尼和加拿大的溫哥華。

Swinburne大學住房研究教授Terry Burke警告說,目前房價的漲幅是不能持久的。

,在1955年,Rae先生的房子是他作為牛奶工人全年收入的兩倍。「當時,人們都可以靠一個人的收入供房,養家餬口。」Burke教授說。

今天,像當年的Rae先生一樣,一個人工作還要養8個孩子,幾乎在維省的任何地方都買不起房子。

象Joel這樣的年輕人,擁有平均水平的年薪,買了一套低於墨爾本中間價($524,500)的單元房,還要用7倍的年收入來支付這套房子。

Burke先生說,很多墨爾本人的收入還低於Joel,他們乾脆就被排除在房市之外。「屆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將建立在債務之上。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美國已經給我們做出了榜樣。」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澳移民政策變動 移民代理趁機斂財
澳紐軍團日遊行卡車失控  7老兵受傷
陸克文被指責“掩埋壞消息”
組圖:墨爾本澳紐軍團日大遊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