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秒讓你扭轉乾坤:為什麼獎勵沒效果

李察.韋斯曼 Richard Wiseman

人氣 6
標籤:

為什麼獎勵沒效果?

如何讓面試順利?如何靠犯錯改善社交生活?

如何讓錢包失而復得?

如何說服小孩把作業寫完,使員工提升績效,讓大家多關心環境?很多人認為最有效的方法是祭出最大的獎勵,但研究是否也能證明這真的是誘因?還是只是一種迷思?

在一項經典研究中,史丹佛的心理學家馬克‧賴普(Mark Lepper)與同仁找來兩群學童,叫他們隨意畫一些圖。在讓他們碰蠟筆與畫紙之前,他們告訴其中一群學童,畫畫就可以獲得精美的「優良小畫家」獎章,但他們對另一群學童完全沒提到任何獎勵。

幾週後,研究人員回來,發放畫紙與蠟筆,衡量孩童繪畫的興致。令人驚訝的是,一開始就被告知會得到獎章的孩童,反而花在畫圖的時間比同伴少很多。

為什麼會這樣?賴普表示,可以得到獎章的孩子心裡會想:「大人想要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時,通常會給我獎勵。現在大人說,畫畫就給我一個金牌,所以我一定不喜歡畫畫。」

同樣的效果在很多情境中也一再出現,所以結論很明顯:如果你讓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又給予獎勵,那獎勵反而會減少興致,減少他們的動力。你在瞬間把遊樂轉變成工作了。

有人主張,這效果只適用在大家喜歡做的活動上,獎勵其實可以鼓勵人做不喜歡做的事。為了證明這個說法是否正確,幾年前我做了一項研究,找來兩群人,請他們下午到倫敦的公園裡撿垃圾。

我告訴參試者,他們是參與一項如何說服大家愛護地方公園的實驗。其中一組的打工時薪很高,另一組很少。經過一小時辛苦乏味的工作後,我請每個人評估他們喜歡那天下午的程度,你可能會以為打工薪水高的人可能感覺會比打工薪水少的人好。

結果剛好相反,打工薪水高的人對工作的平均評價是兩分(滿分十分),打工薪水不高的人評價卻高達八‧五分。薪水高的人似乎覺得:「大家通常會付錢請我做我不喜歡做的事,我的打工薪水不錯,所以我一定是討厭清掃公園。」

相反的,打工薪水少的人心想:「我不需要獲得很多錢,就可以做我喜歡做的事,我打掃公園只賺了一點錢,我一定很喜歡打掃公園。」所以這項研究顯示,過多的獎勵可能還會對人們做事的態度有礙。

許多研究也一再出現類似的結果:幾乎不管是什麼獎勵或任務,獲得獎勵的人往往表現不如那些沒有預期會獲得獎勵的人。

有些研究顯示,獎勵能讓短期的績效提升;但長期而言,獎勵反倒破壞了原本要鼓勵的那個行為。

如果承諾給予獎勵無法產生激勵的效果,那提出什麼樣的誘因效果才會最好?想要鼓勵人多做他們喜歡的事,可以在他們完成活動後偶爾給予小小的驚喜,或讚美他們辛勞的成果。

如果是他們不愛做的事,一開始給予實際但不過量的獎勵,接著以讓人感覺良好的話語鼓勵他們繼續投入(像是「要是每個人都能像你一樣維持公園清潔就太好了」),即可產生效果。

不過,除了讚美、小小獎勵、肉麻的吹捧外,還有其他的方法也可以馬上產生說服的效果。想要迅速協商成功、緊急求援、請人幫個小忙,你可以思考如何給人良好的第一印象、了解集體思考現象以及施比受為什麼更有福。@(待續)

摘編自 《心理學家教你59秒變A咖》漫遊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石竹:再論火燒CCTV
德甲第23輪
德甲第23輪 人氣 0
巴西扭轉乾坤擴大對非洲出口
危機就是機會,問題就是財富(1)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