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強壓油價 油企停產應對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14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近日,號稱中國企業500強的北京匯福糧油集團被多家媒體報導,為應對限價政策停產食用油,以及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產已現先兆。12月13日,儘管國家發改委對此進行否認,稱報導失實。 但國際市場原料價格上漲,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存在倒掛,企業生產倒賠錢,零售市場價格高漲的現象卻比比皆是。外界分析,政府強行壓制物價的惡果就會導致企業停產,同時推動物價更加高漲。

媒體傳油企大面積停產已現先兆

受進口大豆價格上漲的影響,今年以來,以大豆油為首的食用油價格出現大幅上漲,8月中下旬,國際豆油價格已經突破7,300元/噸並一路飆升到9,000元/噸,國內市場上,不論是上游的大豆收購市場還是下游的食用油批發、零售市場,價格均出現一定大幅上漲。

近日,匯福的多家經銷商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匯福停產了,停產時間就是12月2日。而就在這一天,發改委約談四家大型食用油生產企業,要求在兩節期間穩定價格、保證供應。

一位大型糧油集團內部人士告訴媒體,匯福的停產行為顯然是在應對限價政策。目前國內的食用油價格已經存在倒掛,企業生產一噸油就會賠幾百塊錢,為了減少損失,企業停產也算是不錯的選擇,而這與2008年食用油限價時期的情形極為相似。

當時,由於食用油價格大幅上漲,國家實行臨時價格干預措施,出現了食用油企業多生產多賠錢的情況,不少企業採取停產、不報價、不發貨等措施減少損失。

眼下,匯福停產可能只是開始。有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分析,如果市場維持現狀,一個月之內,食用油行業停產限產企業將大幅增加。 到時,2008年政府限價、企業限產、市場缺貨式的情形可能會再次上演。而那時正值新年前的食用油銷售旺季,如果相關決策部門不能想出好的解決辦法,後果將不堪設想。

停產的並不僅僅匯福一家。黑龍江大豆協會副秘書長王小語告訴《華夏時報》記者,據他瞭解,南方的一些食用油企業也已經停產了。停產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在政府的限價調控下,食用油生產企業出現虧損。

發改委:庫存充裕 滿足供應

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發佈公告稱,《華夏時報》稱「食用油企業大面積停產已現先兆」屬嚴重失實,公告還稱國家油料油脂庫存充裕,企業庫存充足,生產正常。發改委並表示,匯福糧油集團前幾日短暫停產的主要原因是豆油、豆粕運輸不暢,企業庫存積壓較多。

據21世紀經濟報導,12月13日,匯福糧油集團銷售部人士對該報記者回應道:「現在正常開工,停產2~3天是正常檢修。」

匯福集團目前年加工大豆能力300萬噸,年生產一級大豆油55萬噸,豆粕240萬噸。儘管匯福只停產了短短幾天,這已經讓整個食用油加工行業產生巨大震動,擔心自己會捲入其中。

企業人士:每噸油虧1,300~1,400元 壓力大

儘管匯福方面在接受採訪時表現得很「平淡」,但是匯福該人士表示:「原料上漲對企業的影響多多少少是有的」。

事實上,不只是多多少少受影響。12月13日,國內一級豆油平均價格在9,830元/噸以上,個別地區甚至達到10,030元,在經歷11月中旬以後的價格回調後,目前又有重新上升的趨勢,甚至又要逼近11月中旬10,040元最高價,這讓食用油加工企業不得不面臨越來越高的成本壓力。

但是面對成本的高企,加工企業難言漲價。12月初,國家發改委已經找中糧集團、藝海嘉裡、中紡集團和九三油脂四大集團開會,發改委限制企業從本月開始的4個月內漲價。

據悉,一些企業的大豆訂單不再運回國內加工食用油,而是返程在當地賣掉。為了保證調控要求的穩定物價、保證供應,四大企業集團不僅不能擅自提價,還必須開足馬力生產。

一食用油加工企業人士表示,「現在進口大豆油成本價在每噸 10,070~10,080元,加工成小包裝油出售,實際上,企業每噸要虧損1,300~1,400元,現在企業壓力很大。」

不只該企業感覺壓力大。另一家食用油加工企業負責人也告訴記者,國內油脂行業總體利潤率在1%左右,各種原材料價格都在上漲,「價格干預之後,會產生一個滯後效應,最後由企業承擔。」

上述食用油加工企業人士表示, 國家要求4個月內不漲價,但是企業能否扛得住是另一回事。「我們原來進口的原料油幾乎難以維持到月底,這些用完,只能重新採購高價油,到時虧損會更大。」

據某企業内部測算,作為龍頭企業的油企們,元旦前後企業現有的庫存就會消化完,屆時將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去國際市場上買高價大豆來維持生產供應,到時候企業也許只能停產。發改委可以令企業吃下原材料漲價的成本成為控制通脹的犧牲品,但當企業普遍停產,供求關係進一步失衡後,食用油可能被囤積,醞釀更大幅度的漲價。

零售油價上調10% 多地已現搶購潮

今年8月中下旬以來,大陸進口大豆均價連續上漲,漲幅約18%,不論是上游的大豆收購市場還是下游的食用油批發、零售市場無一例外價格均上漲。其中使食用油零售價面臨巨大上調壓力。金龍魚、福臨門、多力、魯花等品牌的食用油價格均已紛紛作了調整,部份食用油的價格上漲幅度達10%左右。

早在10月下旬,各地已出現食用油搶購潮,南京不少超市裏,許多民眾一買就是買兩三桶,一貨架上部份品種甚至出現缺貨的情景。無錫也出現同樣搶購。多家超市,採購食用油的市民明顯增多,市民也是5升裝的食用油3桶、5桶地往採購車內放。

在浙江杭州,超市的食用油也是自價格調漲後就出現熱銷。華潤萬家相關負責人表示,消費者最多只能購買10瓶食用油,超過10瓶需要經過相關部門審核。

珠海市各大超市內,10月中旬還有大量的庫存,各品牌大做促銷,有個別市民聽到漲價消息前來搶購囤油。而社區小超市已出現斷貨情形,貨架上的食用油已幾乎賣空。

業內人士透露,每次食用油要漲價前,都會出現這種「斷貨」現象,其實不是商家沒有貨,而是商家也和消費者一樣在「囤貨」。

油價為何出現上漲潮?

廣東省物價部門分析認為,一方面,目前大豆等國際農產品期貨價格大幅上漲,造成我國近期進口大豆價格上漲;另一方面,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等機構就預測今年全年我國油菜子同比減產5%左右,大豆保產或減產1.3%;進口食油和食油子折油合計同比減少4%,也推動了食用油價格上漲。

外界分析,中共強行壓制物價的惡果就是導致企業停產,同時推動了物價會更加高漲。如油企大面積停產,意味著市場上缺貨的可能性增大,再加上各大企業庫存的逐漸減少,相信隨著雙節銷售旺季的臨近,未來食用油供應將進一步緊張。國家限價政策只限於一時,要保證食用油價格的長期穩定,如何改善上游大豆等原料的供應價格非常重要。

「基因改造油」主導中國市場

近年來,中國進口大量基因改造食品,大豆作為最早引進的基因改造食物,已逐步佔據了中國的大豆加工市場,導致國產大豆加工企業97%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而大力發展的基因改造種植,卻受制於國外生物技術,使中國的糧食競爭處於劣勢。

大潤發超市一個品牌大豆油的銷售商說,現在的大豆油全是由基因改造的大豆搾出的,據她瞭解,市面上已經沒有非基因改造的豆油了。

對於明顯地「反常」漲價,業內人士認為,表面看來,是因為進口大豆價格上漲、游資對通脹預期的炒作和10月10日的美盤暴漲,但問題的實質還是老話題:國產大豆「定價權」的喪失。不過這些似乎並未引起當局重視。

相關新聞
俄糧食禁令生效 國際糧食今年尚足
全球糧食危機 台灣政府強徵農地倡休耕
巴基斯坦水患 糧食發放爆搶糧
俄羅斯延長糧食出口禁令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