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發源地:施普雷島

王雨晴

人氣 66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09日訊】說起柏林的博物館島無人不知,來參觀的遊客無不被島上五個大型博物館裡的豐富館藏而折服。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個博物館島所在的方圓幾公里的地方在將近800年前,還是柏林的發源地呢。

橫穿柏林的施普雷河(Spree)在市中心分了個岔,又在不遠處合流,圍出了一個與河流同名的島嶼-施普雷島(Spreeinsel)。博物館島就位於施普雷島的北端,南端是漁夫島(Fischerinsel)。聽上去是兩個不同的島,但其實是一個島的兩個部份。船形的施普雷島東西不過二三百米,南北約長一千餘米,通過十幾座橋與周圍市區相連。

位於柏林城中心的島嶼

施普雷島不只在歷史上經歷過幾百年的輝煌,而且現在也仍處於柏林中心地區,往東將近一公里就到了亞歷山大廣場,往西將近一公里到了勃蘭登堡門,這之間的地帶被稱為市中心(Mitte),是柏林老城所在。博物館島、柏林大教堂、18世紀建築風格的尼古拉小區(Nikolaiviertel)、紅磚砌成的紅色市政廳、弗裡德裡希購物大街、電視塔等景點都集中在這個區域。

從小鎮到帝國心臟

13世紀初,工商業者在施普雷河北岸和河中施普雷島建起兩座小鎮,分別起名為「柏林」(Berlin)和「克爾恩」(Cölln)。這樣一說,大家就知道了柏林城區Neukölln(新Cölln)名字的由來了。

克爾恩鎮說是在施普雷島上,其實只是在中部和南部,北部,也就是現在博物館島所在地當時由於地勢較低還只是一片沼澤。

十五世紀,柏林鎮和克爾恩鎮合併,名字定為柏林。1443年,柏林成為勃蘭登堡選帝候的京城,城市迅速發展。1701年,勃蘭登堡君主晉位為普魯士國王,柏林被定為王都,威廉一世統一德國後,柏林旋即成為帝國的心臟。

柏林城市皇宮的命運


1900年的柏林城市皇宮 (維基百科)

施普雷島的中間部份曾經是柏林皇宮所在地,是勃蘭登堡選帝侯、普魯士國王以及德國皇帝的主要官邸。在二戰中被炮彈嚴重損壞,但是完全炸毀卻是在戰後,1950年,宮殿被當年的東德共產黨政府作為「普魯士王朝專制政權的象徵」而用炸彈爆破的方式夷為平地。從歷史照片上來看,在當年的爆破現場,到處都飄揚著象徵著東德共產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旗。

70年代在宮殿原址上建起了共和國宮,這個主體為白色、正面為棕色大玻璃窗的龐然大物和周圍的歷史建築格格不入。東德人民議院和外交部在裡面辦公。

兩德統一後,此處的政治意義已經蕩然無存。2006年到2008年期間共和國宮被拆除,2007年德國聯邦議會和柏林州議會決定,2010年開始重建皇宮。之後的世界經濟危機使得德國不得不緊縮財政,2010年6月聯邦議會再次作出決定,將重建皇宮的工作推遲到2014年。現在那裏是一大片綠地,夏日裡經常看到人們躺在草地上觀看來往在施普雷河上的船隻。

漁夫島:截然不同的建築風格

施普雷島的南部被稱作漁夫島,是因為島的最南端以前是漁夫聚居地。現在偶爾也能看到漁夫島上有人在施普雷河邊垂釣,但是早已經沒有人以釣魚為生,而是純粹出於興趣愛好。

漁夫島隸屬前東德,上面矗立著六座70年代建成的、典型東德時期的灰色高樓,有20層樓,外型單調,和北端的博物館建築風格截然不同。可以說,漁夫島的過去和今天,是德國社會幾百年來歷史變遷的一個縮影。

至於施普雷島北部的博物館島的歷史與輝煌不是一兩句話能寫清楚的,將在下期文章中給讀者們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相關新聞
全球最大旅遊展柏林揭幕
組圖:柏林09國際旅遊博覽會服裝爭艷
台灣參加柏林旅展 主打單車旅遊
第44屆柏林國際旅遊博覽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