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范亞峰:從反日遊行看中共未來局勢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駱亞採訪報導】大陸近來各地相繼發生反日示威遊行,在有的地方遊行出現轉向,民眾打出「反官僚、反腐敗」的橫幅標語,部份學校為防學生上街採取封校。對此法學家、北京著名憲政學者范亞峰認為,藉助反日遊行表達對當局的不滿是當前社會主流的心態。

范亞峰在接受大紀元採訪時表示,目前的態勢是反日遊行是中共當局兩難的選擇,它對遊行抱僥倖心理,但這種僥倖是不存在的,反日遊行還會作為關注焦點持續下去,不會很快結束。對當局的不滿是社會的普遍心態,因此未來大規模的街頭化將促成很大的政治危機。

范亞峰指出,中共已經是一個癌症晚期病人,利益集團們抱著與其在手術台上找死,不如等死的心態作最後的掙扎,為了控制社會變革的要求,不斷擴大打擊面,前不久洛桑會議,當局打壓,使中國家庭教會也宣告跟「黨國」徹底決裂。當局強化暴力濫用的程度,令民間力量和「黨國」力量的交鋒已經達到高潮,不出幾年中國將發生大變局。

「黨國」是等死的癌症晚期病人 反日遊行 收放二難

釣魚島撞船事件尾聲之際、中共五中全會召開之際大陸開始出現學生上街的反日遊行勢頭,有傳聞上週網絡各地開始出現上街遊行的呼籲,因此部份學校開始封校、部份學校採用週末上課以防止學生上街,但上週末仍有地區爆發了一定規模的遊行,甚至雞西的反日遊行出現轉向,標語中開始針對大陸內部的社會問題。

范亞峰博士指出,「黨國」對反日的心態既要利用又要控制,所以就像2005年反日遊行,包括九十年代反美遊行,黨國操控一樣,一開始它們要利用,一旦事情達到一定的規模,他們又要反過來控制,但是是否能做到那樣收放自如那? 現在的態勢是反日遊行是他們二難選擇的問題。

他說:「打一個比喻,好比一個癌症晚期病人,有二種做法,一個是上手術台,風險很大很可能死在手術台上。目前來看黨國腐敗、歷史的重袱、民心的喪失、及龐大的利益集團的形成,已經是病入膏肓。就是說它自己很清楚,只要一上手術台就很難下來了。所以這樣情況下,整個利益集團作出的決定就是與其上手術台找死,不如等死,等死的話它還可以多活一段時間。」

「等死的話毫無疑問,一年之後,當合法性資源喪盡之後,運用最後的暴力不斷強化暴力鎮壓,來控制住社會的變革要求,所以這種情況下就是不斷擴大打擊面,不斷強化暴力濫用的程度,正因為這個原因,他得罪的人不斷增多。總體來看國際跟國內環境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就是『黨國』面臨許多的兩難,反日遊行就是這樣的兩難。

「如果鎮壓的話,極大損害了『黨國』從抗戰當中、從1989年以來不斷地尋求民族主義來作為合法性來源的一個根底。不打壓的話,不斷擴大的二、三線城市的遊行毫無疑問又是中國街頭化的前奏。」

反日遊行「黨國」僥倖不存在

范亞峰認為當局在反日遊行上抱一個僥倖:第一反日遊行不會持續下去,第二反日遊行街頭化抗舉不會導致其他板塊街頭化隨之而起。但實際上總體來看,這種僥倖是不存在的。

他分析說:「反日遊行短時期內,聚集的熱點不可能很快下去,可以說中國二、三流城市這種反日遊行還會繼續。事實上來說,中國社會參加反日遊行的人數不大,但想藉助反日遊行來表達不滿情緒是一種主流的心態,並不是像外界所說的那樣簡單。也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寶雞的遊行裡有所謂推動多黨制這樣的口號。正因為這個原因,溫家寶政改講話、諾貝爾和平獎、洛桑會議、反日遊行、五中全會在政改方面無所作為,這幾個因素綜合在一起,中國社會力量與『黨國』力量的碰撞高潮期來臨,這樣高潮期可以在一、二年內就可以見到碰撞的結果。」

范亞峰博士還認為當局維穩體制的核心價值是不出任何事情,他舉例在奧運時候,「黨國」表揚的重要用詞就是「大事不出、小事也沒有出」,因此是一個絕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在對待反日遊行上,現在的態勢是中共對反日遊行處於兩難的選擇。」

他認為民間的動態非常複雜,他舉例說:「現在僅僅是在論壇上,微博上發帖呼籲就有可能有數目不詳的民眾聚集,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形成觸目效應,有可能上千人甚至是上萬人的動員並不是很難的事情。所以它們就會對待民主力量一樣全力鎮壓和嚴防死守。反日遊行的開始沒有採取鎮壓態勢,其後各大學封鎖已經表明了「黨國」對反日遊行的真實心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對民族主義做一種更加準確的同情和理解,實際上是中國民間力量政治成熟的重要任務,一種政治智慧。」

「黨國」濫用政治暴力激怒中國知識階層

范亞峰指出當局不僅對高智晟、陳光誠這樣維權人士的殘酷打壓,現在開始對北京的徐有漁、崔衛平等等這樣非常溫和的政治改良派也都受到了沒有理性的、非法的對待。他認為當局將維權人士、政治改良派都當成敵人看待,這是毫無理性的政治暴力的濫用。這種濫用會激怒中國的知識階層。

他舉例北京有一家中國最好的獨立書店「萬聖書店」,老闆劉蘇裡被北京國寶報復毆打脊椎骨骨折,他認為這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他說:「這個老闆多年沒有參加任何政治活動,無緣無故被毆打。事實上,10月份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用暴力控制住留下陰影,這種陰影本身加速了人們的離心力,這種離心力是黨國沒有想到的,在知識界加速度推進。」

他還認為當初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崩潰,禁錮知識份子是重要的原因,現在「黨國」也一樣正在自掘墳墓,他說:「所以他們最近對北京知識份子的控制,包括對我本人的監控。我長期以來溫和,尋求的不過是法制,是胡溫自己都強調的核心價值,但在這樣情況下還是受到警察的毆打和非法傳喚,現在為止還有24個警察嚴防,沒有任何手續的就禁止我的人身自由和基本人權,這種無理、蠻橫及強暴超過了法西斯希特勒,這種瘋狂的舉動是在做自掘墳墓的事情。」

洛桑會議標誌家庭教會和黨國關係徹底破裂

范亞峰博士指出,「黨國」把家庭教會的一個普通會議,今年10月在南非召開的第三屆「洛桑會議」,「定為反華會議」,並不惜一切方式動用國保、安全局、居委會、派出所、當事人的單位來打壓,在國際社會遭到的反彈,這也是當局遠遠沒有料到的。他說: 」這個事件標誌著中國家庭教會和黨國關係徹底破裂,標誌著家庭教會內部對黨國抱有幻想的結束。同時黨國對家庭教會踐踏和對參加國際會議的人蠻橫無理的打壓,宣告了他們不願在社會管理體制上作任何的變革。不僅沒有變革,而且更加倒退。」

他認為在中國社會家庭教會和其他各種力量已經充分發育成熟,形成強大的社會力量之下,當局這種毫無理性顯然為自己製造了為數眾多、力量強大的對立面,他認為從這個點上講「洛桑會議」把家庭教會全面納入了中國民主化轉型中,他強調一點:「 中國基督徒需要深刻認識到,如果家庭教會不做抗爭的話,他們的命運就是被徹底鎮壓。」

變數不斷增多 數年內中國會出現大變局

范亞峰認為「黨國」的維穩體制從這幾年來的核心大事是2008年奧運、2009年中共六十年、2010年世博會。在世博會10月31日結束的最後一個月中出現上面提到的幾個重大變數不是偶然的,當局尤為緊張,打壓力度是最近10年來最嚴厲的。他指出:現在北京警察是不惜一切代價確保北京不出事,北京大批人連吃飯的權利都被剝奪,恐怕連法西斯都沒有達到這種控制程度。但同時二、三線的城市像寶雞反日遊行出現多黨制這樣的口號,總的來看中國街頭化運動藉著反日遊行已經順利破局。

他還說:「黨國維穩體系在多個變數的擠壓之下,應該說中國民間社會和黨國的碰撞,從1989年過去21年之後,已經出現全面高潮。總的來看,新的高潮更加不利於黨國的變數在不斷的增多,包括人民幣匯率的壓力,冬季黨國的維穩保持高壓的態勢,能維持多久還是一個問題。當這種高壓不能維穩之後,總的社會的民間力量反彈的力度肯定會加大。所以不出意外的話,未來一、二年到二、三年內中國會出現民主化變革的戰略機制。總體來說這個契機對中國民間力量是有利的,這也是黨國惶恐不安,把這個鎮壓機器暴力運用提升到登峰造級的地步。」

因此對未來,他估計說:「我認為最可能的方式是跟台灣一樣,是以大規模的街頭化促成很大的政治危機導致轉型。最終的結果,希望不出現流血事件,絕對不流血也不可能,我的判斷大規模的流血可能性很小。」

范亞峰小傳

1969年生,安徽人。1992年畢業於安徽師範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9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獲法學碩士學位(外國憲法)。1995 年-2000年為北京教育學院教師。2003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法學博士學位(比較憲法)。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後因為政治原因被當局開除。他也被公认為中國家庭教會領袖。

其主要學術成果:「內聖歸內聖外王歸外王——自由主義與儒家傳統初論」,《原道》第七輯,貴州人民出版社。「英國憲政的自由精神的生長」,《法大評論》第二輯, 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中道初論「,天則所演講。「憲法解釋的可能性」,《政法論壇》2005年第2期。「公民民主憲政論」,美國《中國法律與宗教觀察》 2008年第2期。

主要學術活動:主持公法譯叢(貴州人民出版社),法學論叢•公法系列(北京大學出版社),創辦「公法評論」網、聖山網、中福聖山研究所。學術興 趣:憲法學、政治哲學與社會理論、儒學與神學。主要維權活動:組織基督徒維權律師團,主持家庭教會維權行動;組織中國公民維權聯盟等。

相關新聞
溫家寶談話遭遮罩 金鐘指中共懼怕政改
辛灝年多倫多妙評中共政改言論
夏小強:溫家寶談政改被解禁的寓言
金劍:略論中共政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