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70歲生日 感動一生完成兩大願望

人氣 34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旅法華裔作家高行健在倫敦大學演講廳說:「我很感動,我以前沒有過過生日,現在用討論會來慶祝我的生日,很感動。」

據BBC報道,這是1月4日高行健在他70歲生日那天,在「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上對台下三百多聽眾說的。

高行健說,他感動和高興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在70歲生日之前,他完成了一生的兩大願望:

一個是了卻了在大學時代就渴望拍幾部電影的理想;一個是用剛成書的《高行健論戲劇》對自己的戲劇創作作一個理論性總結。

在他70歲生日當天,幾位作家朋友為他在倫敦舉辦了兩天的「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

在研討會上發言的作家們,在討論高行健創作思想的同時,也在探討中國作家和藝術家對人類思想史和世界的未來有什麼樣的影響。

研討會上還放映了三部影片《洪荒之後》《影子》《八月雪》。其中《影子》在高行健2008年獲米蘭國際藝術節的「特別致敬獎」時,頒獎者特別提到「給人深刻印象」。

真誠與純粹

在倫敦的著名華裔詩人楊煉在研討會上的發言中,用「真誠」和「純粹」來評價高行健的作品。

楊煉說,高行健的70年,不僅遭遇了中國最動盪的生活,更置身於中國人最混亂的思想中。綿延數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在鴉片戰爭後首次面對真正的外來衝擊。

而五四和此後的一次又一次運動,使中國人「淪為二十世紀世界上最極端的自我文化虛無主義者」,也就是「文化自殘者」。

楊煉說,高行健在歷時幾十年的漫長、複雜的創作歷程中,做到了真誠和純粹,而且自覺的實踐,從而真正成為一個精神上的倖存者。

現居香港的著名文學評論家劉再復,委託從瑞典來倫敦參加研討會的作家陳邁平,帶給高行健一封祝賀信。

劉再復在信中評價高行健的創作是「扎根中國文化又超越中國文化,追尋的是人類普世價值」。

劉再復把高行健200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主要作品《靈山》稱為:「展示了中國非正統、非官方、鮮為人知的另一脈文化……通過活生生的意象呈現出豐實血肉、生動氣息和不朽的活力。」

對於中國政府在高行健獲諾貝爾文學獎後的冷淡態度,劉再復說:高行健為中國文化在世界贏得崇高地位立下極大的功勞,中國政府對他的做法是「母親不認識兒子的悲劇」。

但劉再復相信,中國偉大的文化最終會認識自己的天才的兒子。

先驅者

前《今天》雜誌社社長陳邁平在研討會上的發言,為今天在中國大陸的年輕人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唯一的華人獲獎者高行健而感到遺憾。

陳邁平把高行健稱為中國文學創作道路上的「先驅者」。他說,高行健的探索和創新打開了一條新的獨特的道路。

對於高行健作品因為前衛和抽像而缺少讀者,陳邁平在會後表示,真正偉大的作家是在人們讀懂了他們的作品之後才產生了讀者,人類的精神境界也就因此有了新的提高和拓展。

他還說,諾貝爾文學獎就是給這樣的作家的,他們為自己創造出了讀者,而這也就是諾獎的意義之一,讓那些被人們冷落的優秀作品引起人們的重視。

主持第二天研討會的台灣女作家、獨立中文筆會會長廖天琪,在研討會休息時接受採訪時說,如果高行健仍然留在中國的話,他不會獲諾貝爾獎,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廖天琪說,高行健到國外後有了新的發展空間、新的創作題材、新的藝術表達方式,這是在缺乏言論自由的中國大陸作家可望不可即的。

廖天琪肯定了高行健尋找融合東西方文化、宗教和哲學等的表達上的不斷嘗試,但她不敢斷言這種努力是否會真正成功。

文學的「靈山」

居住倫敦的著名作家馬建是這次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的組織者,他說,因為高行健離開中國後的22年中沒有過一天假期,朋友們把他稱為「藝術瘋子」。

馬建說,高行健在22年中創造了一個新的文學世界,他創作中最強烈的表現是:生命就是要發出個體獨特的聲音。

馬建在研討會上評價高行健的創作是「用文學意識感染讀者,尋找人類生命中最重要的意義。」

他說,人類自古以來都行走在尋找精神家園的路上,其實每個人都在漂泊,都希望取得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平衡。

馬建認為高行健作品中的人物體現了個體生命的特點,讀者可以從那些有各種缺點的主人翁們身上發現作為「人」的驕傲。

高行健在小說《靈山》中說自己在尋找靈山,小說結尾時仍然沒有找到。但馬建說,高行健對每個主人翁內心的刻畫,完整的建立起一座文學的「靈山」。

高行健在接受採訪時說:生命是短暫和脆弱的,作為個人的唯一主動能力,就是獨立思考和表述,這才是生存的見證。

這也是作家和藝術家的天職和使命。高行健就是在這樣不斷的身體力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比婭等中國異議人士將出席法蘭克福書展
《台灣冷拒 歐洲熱迎》法蘭克福書展 熱比婭明演說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喜歡看大紀元 文章有深度
專訪楊煉:做一個乾淨的人才能談文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