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代筆日趨流行 未來我們還能看見名家手稿嗎? 

人氣 1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8月16日訊】在近日國家圖書館舉辦的名人手稿展覽會上,90余位近現代名家的近200件手稿首次亮相。

  新華網消息,這些手稿包括名家的代表作手稿,如康有為的《大同書》,郭沫若的《屈原》,巴金的《家》、《春》、《秋》等,還有具有史料价值的名家日記、書信。

  中國文化中一直有個說法叫“字如其人”,因而這些珍貴的字跡看上去极為親切,仿佛存留著作者們鮮明的個性和生活的印跡,能代替他們和觀眾交談。

  由此想到另一個問題,隨著e時代的悄然而至,很多作家紛紛“棄暗投明”,改用電腦寫作。年輕的新生代作家更是徹底地拋棄了手寫,把電腦當做了馳騁思維的天地。現代文明的發展會不會最終導致手稿的絕跡呢?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當代的大家,看看究竟誰還在用手稿。

  寫過《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還有《菊豆》、《霸王別姬》等作品的劉恆十分珍視自己的手稿,他的作品全部手寫,但原稿從不輕易示人,供稿用的都是复印件。和劉恆一樣,馬原習慣把原稿留下來作為紀念,他是書寫的崇拜者。先鋒派作家格非也習慣用手寫,然后讓打字速度較快的夫人幫忙打在電腦上,自己再進行修改。他坦言:“這里面有個習慣問題,對著電腦我簡直沒法寫。而且我寫作時習慣抽煙,打電腦要用兩衹手,抽起煙來太不方便。”另外,格非認為自己寫字速度快也是他鐘情于手寫的一個重要原因,比起一天几萬字的書寫速度,他的打字水平實在難以承受。

  評論家白燁絕大部分是手寫,少數不急用的稿子用電腦,但此時電腦基本僅起到書寫的作用,衹是把心中已有的腹稿用鍵盤敲打出來而已,不能像手稿那樣邊寫邊构思。賈平凹全是手寫稿,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也沒什么原因,使慣了!”青年作家陸濤也是全部手寫,寫完后再找人用電腦打印出來。對此他解釋道:“我怕電腦病毒把我辛辛苦苦寫的東西給毀了,而且面對稿紙比較有親切感,表達更為流暢。”

  歷史小說家唐浩明也是手寫一族,他說自己年過半百,再學電腦比較困難。另外,總覺得對“机器”有排斥的感覺。他形容自己用手寫字,就像農民用鋤頭种地,都是“汗滴禾下土”。

  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位,還有不少作家仍然是手寫一族,比如王安憶、遲子建、鐵凝、張承志、林斤瀾、浩然等。總的來說,年齡偏大的中年作家使用手稿的較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這些作家長期以來養成了用紙、筆的傳統方式書寫的習慣,面對電腦輕則思維阻滯,重則靈感枯竭﹔另外,電腦知識缺乏,打字速度跟不上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從他們的現狀來看,完全与電腦隔絕的几乎沒有,大多數人已經体會到電腦的文字處理优勢,基本學會使用電腦。看來這些作家已經靈活地把電腦优勢与自己的寫作習慣結合起來,不僅保留了手稿,也享受了高科技帶來的方便与快捷。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電玩盟主賽 250部電腦同時開打 (8/16/2001)    
  • 康柏微軟掌上電腦廣告榮獲“丟臉大獎” (8/16/2001)    
  • 恆生指數收高150點 聯想集團<0992>引發補空買盤 (8/15/2001)    
  • 紅碼二型侵香港政府內聯網 (8/15/2001)    
  • “紅色代碼II“感染港府內聯网 (8/15/2001)    
  • 新聞調查:PC誕生20年最重要的影響 (8/15/2001)    
  • 小軟件幫你輕松擺平系統 (8/15/2001)    
  • 不支持停止監控電腦 聯邦法官委員會認為上班時應受監視 (8/14/2001)    
  • IBM在北美市場拋棄AMD (8/14/2001)    
  • 网絡作案詐騙六百万 (8/14/2001)    
  • 甲骨文發表行動導向電子商業軟體 (8/14/2001)    
  • IBM已停止在北美銷售含超微晶片的電腦 (8/14/2001)    
  • 實話實說:液晶顯示器六大暗傷 (8/14/2001)    
  • 中國山東省“廣交友不結社”精神領袖牟傳珩被捕 (8/13/2001)    
  • 美國電腦界為個人電腦舉行20慶生會 (8/13/2001)    
  • 紅碼二病毒目前還在中國擴散 (8/13/2001)    
  • 購買筆記本電腦應小心的三大陷阱 (8/13/2001)    
  • 美國IT業新動向:公司愈大愈”景气” (8/13/2001)    
  • 需求疲軟 美國高科技業幵展削价戰 (8/13/2001)    
  • 有主見會設計電腦問世 (8/13/2001)
  • 相關新聞
    有主見會設計電腦問世
    需求疲軟 美國高科技業幵展削价戰
    美國IT業新動向:公司愈大愈"景气"
    購買筆記本電腦應小心的三大陷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