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詩的語言發展史

南方朔

人氣 11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8日訊】 6月25是端午節,又是詩人節。而對於詩,現在的人已知道得愈來愈少了。自從人類懂得使用語言和文字來溝通表達之後,原本只不過是做為媒介的語言,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工具,而成了一個場域。人們在這個場域裡敲打語言、錘煉文字,俾使自己能說以前不會說的事。語言文字因為這樣的敲打錘煉而豐富,而人類的知覺、感性,以及說理的能力,也就隨之而精進。從這樣的角度來看,人類的發展史有一大半可以說是沉澱在語言的歷史中。
  
因此,語言這個場域,乃是文明的主要生長點之一。人們在這個場域裡將舊的語詞和新的意象相連,使語言文字被不斷翻新;人們也透過字的拆解重組,以及重新黏合,而讓新的意義能進到語言中;這是語言的孳乳繁衍,它將人與外在世界聯繫到了一起。
  
詩人扮演語言開發角色
  
而這是一個事後回頭重看,實在讓人不由得為之歎服的過程。早期的人類,所創造的語言字詞有限,他們能夠理解、描述,以及駕馭的世界也同樣有限,因而使得古代人無法長篇大論地進行描繪與陳述,這也使得他們的記述多風格古樸,文詞裡的孔隙和聯想空間較多,並特別注意音韻上的重疊補充強化,俾便於記誦傳述和記憶。不論任何民族,早期的記述多以簡潔的韻文為主,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而在語言文字成長的過程裡,它的這個場域裡,有極長的時間,詩人都扮演著首要的開發語言潛能的功能。他們在或長或短的詩文裡,要讓語言和心裡的想法,外在的事物與景象等緊密相連。這使得他們不得不殫精竭慮的錘打文字,創造意象,豐富字與字組合裡所能包含的信息容量;在豐富字義的同時,他們還必須豐富語言的聲音想像,讓無論興奮、感傷、高潔、孤獨,每一種情緒都找到可以歸屬的語言介面。
  
由於詩人在很長的時間裡扮演著語言開發的首要角色,因此當人們在回頭閱讀以前詩人的作品時,一方面當然可以將它視為文字那樣來慢慢欣賞體會,但語言學家卻會從語言成長的角度來探索詩人們的創造過程。這是另一種專門化的閱讀方法。而詩人們開發出來的新語言和新意象,即是後來人的集體資產和集體記憶。它沉澱在人們常用的成語裡,也蛻變為人們例行的語句、語法和語言的想像模式之中。
  
在漢語這個語言創造的場域,有韻的文體,從《尚書》、《詩經》,一直到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以至於元曲和後來的雜劇,它的作者都可以歸為詩人之列。這是龐大且悠久的語言開發史。而除了語言開發場域的這一部分外,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另一個佛經文化的傳統,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佛經翻譯家,藉著翻譯這個新文體,將漢語言裡灌注進了許多印度和西域文化的元素,使得漢語從造詞、句型、語言意象到語法構造,都為之豐富不少。舉例而言,後來稱各種專門技術工作者為「師」,如「醫師」、「導師」、「餅師」、「算師」,……等等;以及許多事情都加上「頭」來做形容,如「指頭」、「木頭」、「骨頭」……等,即都並非來自中原,而可能出自天竺或西域,而被佛經翻譯家們所引進發明。
  
無數成語源自英語
  
詩人創造語言,西方亦然。在西方的大傳統裡,從希伯來聖經、希臘史詩和戲劇,一直到但丁《神曲》、莎翁的詩和劇,以至於浪漫時代的詩,它也都是韻文體,也可算是廣義的詩人事業。古老的暫不置論,就以英語為例,就有無數今日行之已久的成語和套句,都可以在英語中找到源頭。就以英國詩人鼻祖喬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為例,在他的詩裡就可找到許多被發明的新語詞,而且具見匠心,如:
  
──他形容一個教書匠的馬為「瘦骨嶙峋」(As Lean as a Rake)。在這裡Rake指的是農家所用的竹耙或木耙,只有耙齒,彷彿瘦馬的骨頭。這是比喻式的聯想,新的意象遂告出現。
  
──喬叟曾經當過羊毛皮貨的管理官員,他很知道毛皮如何縫起來,於是,由「縫」(knit),他遂在詩裡寫道「縫起額頭」(To knit one’s Brow),意思延伸,即是「皺眉頭」。
  
──例如,中古歐洲有一種大十字弓,它用的弩箭為「長箭」(Bolt),直長而漂亮,於是喬叟遂用「挺直若箭」(Bolt upright)來形容一個高身兆漂亮的新婦,於是,聯想再加上語用的約定俗成,它遂成了「亭亭玉立」。
  
──例如,古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 43 B.C.-17A.D.)曾在《愛之藝》這本詩集裡,教人如何去挑弄勾引,他有詩句曰:「他們來看別人,也被別人看。」後來,喬叟乃是第一個用中世紀英文表達類似情況的詩人,他寫道「看與被看」(To see and be seen),延伸之意,乃是「招蜂引蝶」。
  
──例如,從古羅馬詩人起就有人說過「盲目的愛」,但喬叟則是第一個英國詩人,說出「愛情是盲目的」(Love is Blind)。
  
──再例如,蜜蜂飛進飛出,顯得很忙碌,因而長期以來,人們皆將蜜蜂視為大自然的規律代表之一,但喬叟卻首次用「忙若蜜蜂」(AS Busy As a Bee)來形容一個婦人在人前人後假忙,雖然他用這個比喻有點諷刺性,但「忙若蜜蜂」終究流傳了下來。
  
──英美諺語裡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Murder will Out),而考其出處,則在於喬叟的作品裡。他講一個惡徒,將7歲小孩殺害,而後棄屍糞坑,而後指出「謀殺者終將敗露」(Murder will out)。這是個簡省句,嚴格而言應寫為 Murder Will come out,而後即延伸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再例如,中古時代歐洲盛行鍊金術,術師用硫磺來燒,氣味怪異,會發出一種被稱為「公羊臭」(Rammish)的味道,因而喬叟遂曰:「臭若公羊」(To stink like a goat)。將人身上的臭味比之於公羊,以此為始。
  
──文學史已證明,「右耳進,左耳出」(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這個比喻,乃是喬叟所創用。後來過了將近400年,另一英國文豪史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也寫道:「他們所說的,對我是右耳進,左耳出。」這句話主要用以表示人的不用心,太過魯鈍。它現在似乎已全球通用。
  
發揮想像飛越領導作用
  
除了喬叟在語言發明上居功厥偉外,莎士比亞更堪足述。由於篇幅所限,只論他所寫的十四行詩第三十首,以概見其餘。
  
莎士比亞計寫十四行詩154首,第三十首名為《往事追憶》(Remembrance of things past),它將「追憶」用名詞表現,成為主體,雖然全句有點同義重複──「追憶」即「往事」,正因「往事」,始能「追憶」,但句型特殊。當年法國文豪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 1871-1922)完成七大卷追憶,法文定名為《追尋失去時光》(A’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但該書最早英譯者蒙克里夫(C.K.Scott Moncrieff)認為,將法文書名照直譯為《追尋失去時光》(In search of Lost Time)實在太過平淡,因而遂將莎士比亞的詩句詩名挪用。而有了這個書名,普魯斯特的著作也更加相得益彰。
  
詩人創造語言,而這種具有新義的語言從而成為共同的資產和記憶,有許多更在古代發揮了使人心端正,或想像飛越的領導作用。這些故事實在難以窮盡。在此,可據麥孔尼(Michael Macrone)的《詩之複習》(Brush up your poetry !)一書,再擷列若干為證。
  
16世紀英王亨利第八的王師史基爾頓(John Skelton 1460-1529),他有「把狼關在門外」(To Keep the wolf from the Door)之詩,這是極好的借喻,可以延伸為修身養性、不近邪惡等意義。
  
例如,威亞特爵士(Sir Thomas Wyatt 1503-1542)乃是英國十四行詩的早期重要詩人,被認為「莎士比亞前的首要詩人」。他除了抒情詩外,也寫了許多對語言做出反省的作品,留下許多句子,流傳至今,如「語言廉價」(Words are cheap),「語言不過一陣風」Words are but wind),「語言不過就是語言」(words are but words),「由空話到功業有好大一片空間」(From words to deeds is a great space),「一堆話裝不滿一個斗」(Many words will not fill a bushel)……等。他的這些話,每一句都可以送給台灣這些空話太多,但事情一件也沒做的政客官僚。
  
產生感悟與思考新面向
  
馬洛(Christopher Marlowe, 1564-1593),乃是莎士比亞前的最偉大劇作家,他在一齣戲裡留下「曾經戀愛的人,哪個不是一見鍾情?」(Who ever loved that loved not at first sight?)這個名句,當時曾被倫敦人琅琅上口,後來還被莎士比亞借用。
  
唐恩(John Donne 1572-1631),他被認為是最深刻且形上的詩人,有過「鐘聲為他而鳴」(For whom the bell Tolls)及「沒有人是個孤島」(No man is an Island),這兩句都在同一詩內,說的是人的死亡和與上帝合一等神祕感情,對後代發揮了很大的啟示作用。
  
大詩人班強生(Ben Johnson 1572-1637),寫過「飲我僅僅以妳的眼」(Drink to me only with thine eyes),這句詩美得不可方物,而且柔情萬千。他另外有「不是一時,而是永遠」(Not of an Age, but for all time),意義極為深刻,台灣政客喜歡說,「XX是一時的,XX是永遠的」,可以說都是班強生的惡質抄襲者。
  
詩人創造語言,而新語言又可以產生新感悟和思考的新面向,其中的故事實在多得難以窮其盡。而在此刻的台灣,事務紛亂,是非倒錯,就讓人想到大詩人葉慈(W.B.Yeats 1865-1939)的詩句:「事務分崩離析,中道難守」(Things fall apart; the centre cannot hold.),單單這一句鏗然有聲的句子,就可概括台灣的總體相。至於結果呢,20世紀另一大詩人艾略特(T.S. Eliot 1888-1965)有詩曰:「這是世界終結的方式,不是砰的一聲,而是嗚咽一場。」

──原載《新新聞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北大清華人大中文系畢業生沒人想當作家 (6/28/2001)    
  • 赴澳留學緣何不認托福﹖中國考生多啞巴英語 (6/28/2001)    
  • 中巴混血兒吳憶樺設籍辦妥 將安排入學 (6/28/2001)    
  • 我的家鄉是青島嗎? 出了名的成龍忘了故鄉 (6/24/2001)    
  • “雅思”英語考試7月1日起縮短口語測試時間 (6/24/2001)    
  • i-Mode即將登台 (6/23/2001)    
  • 楊振宁談“滲透法學習英文” (6/22/2001)    
  • 魏京生 :北京辦奧運:手銬與金牌 (6/20/2001)    
  • 全球6800种語言半數恐百年內滅絕 (6/20/2001)    
  • Oracle、Sun聯合推出系列新型Java工具反擊微軟 (6/20/2001)    
  • 全球現有語言 五到九成本世紀消失 (6/19/2001)    
  • 無法用語言來評价的年代: 方方點評中國當代女作家 (6/19/2001)    
  • XML Schema終于問世 Web服務標准化大潮一定來臨 (6/18/2001)    
  • 李怡: 董建華「白馬非馬」的詭辯邏輯 (6/17/2001)    
  • 构造未來Web頁面的工具語言—XML (6/16/2001)    
  • 破除觀念的誤區(三): 哲學和文學 (6/16/2001)    
  • 趨勢科技掃瞄引擎換裝雷霆緝毒手ScriptTrap (6/15/2001)    
  • 好萊塢十大經典電影台詞 (6/14/2001)    
  • 英特爾稱2007年PC机將可進行同步翻譯 (6/14/2001)    
  • JAVA語言將重新風靡PC領域 (6/14/2001)
  • 相關新聞
    英特爾稱2007年PC机將可進行同步翻譯
    好萊塢十大經典電影台詞
    趨勢科技掃瞄引擎換裝雷霆緝毒手ScriptTrap
    破除觀念的誤區(三): 哲學和文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