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全球景氣冷得結冰,財經政策炒短線禍福難料

南方朔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1日訊】 從4月迄今,美國股市似乎有了回春的跡象。那斯達克指數上揚了大約40%,道瓊工業指數則回漲大約20%。於是,樂觀者遂宣稱減息效應業已開始出現,美國已距衰退愈來愈遠,下半年復甦可期。
  
然而,股市的溫和反彈究竟代表了什麼意義,卻似乎愈來愈費疑猜。最近即已有分析家指出,它似乎是一種「過早的慶祝」。最近這段期間,歐元區業已開始為明年歐元紙鈔及輔幣的上市積極做準備。由於歐洲經濟疲軟,第一季通膨率達2.8%,超過預期的2%,加以歐元價位始終無法穩定,於是,就在歐元現金即將上路的此刻,估計平均每月有600億美元流向美國,其中甚至有大半皆來自洗錢集團。而除了歐洲的資金流向美國外,過去一年裡,由於日本經濟並無起色,日本的外國淨資產已增至1兆美元,年增幅高達57%。這些來自歐日的金錢,有許多都投向美國股市,一定程度的支撐起了美國股市的向上拉抬。但這種「異化了的股市」,即和美國經濟的基本面乎沒什麼關聯。
  
美歐日等國經濟持續惡化
  
根據今年第一季的統計,美國成長率僅1.3%,低於預估的2%。由於景氣繼續趨緩和過度消費所造成的沉重債務負擔,使得今年第一季的美國申請破產件數,略增至36萬6841件,比去年第四季的31萬2335件,增幅高達17.5%;其中,個人破產案增加17.8%,公司破產案較上季增加19%。另外,則是美國公司的稅後利潤平均增幅也仍在下跌之中,去年第四季為4.3%,今年第一季則更縮為3.1%。而公司的電腦及生產設備投資也仍持續減少,去年第四季減少2.1%,今年第一季再減2.6%。至於耐久貨物的訂單,今年2月仍成長3.9%,3月成長已降為2.2%,4月則為-5%。由這些基本面的數字,已可看出美國其實仍走在一個經濟下滑的波段之中。至今還沒有到觸底的程度。
  
除了美國經濟繼續下滑外,去年底歐洲全面減稅後一度強化的榮景,到了今年已似乎動力用盡,由於資本投入減少和消費不振,歐洲最大的德國,前一季的成長率仍達2.6%,今年第一季已減為2%,法國則亦僅2.7%。而民在日本方面,今年3月,消費增加了1.6%,曾被認為是脫困的徵兆,但到了4月,消費的成長又再成為-1.2%。截至目前,日本金融體系所累積的赤字已達4400億美元之鉅,它已成了一個金融分析師寇蒂斯(Kenneth Courtis)所謂的「緊縮驅動的金融內爆」的格局。失業增加、工資減少、消費不振、金融體系無法負荷,更大的災難猶在虎視眈眈地等待。
  
面對這種美、歐、日等皆持續惡化的局面,任何樂觀的估計,可能都會被評為一廂情願,而應當將它視為長波段繁榮後,另一個長波段衰退的持續。就如美國為例,利潤率降低,公司持續地解僱員工,以及因而造成的購買力減退,破產案件不斷增加,它的後遺症至今仍未完全顯露。
  
美國經濟持續下滑,在過去一年裡,已使它來自亞洲的進口減少了整整8%,而最影響亞洲的,厥為電子和資訊市場的大幅度緊縮。根據美國高科技研究暨顧問的Gortner Inc.最近的估計,全球電子商品市場,2000年總值約2260億美元,今年將衰退到只有1880億美元,減幅高達16.7%,到了明年雖然可能增加13.2%,達到2130億美元的水準,但仍將低於2000年。而半導體方面,該公司估計今年的萎縮幅度將高達15%到30%左右。電子相關產品的出口占亞洲對美出口的59%,當美國嚴重萎縮,它所造成的震盪,已不言可喻。別說美國萎縮所造成的市場嚴峻了,縱使美國景氣恢復,亞洲過去在此方面的過度投資與產能過剩,屆時也將是一個慘厲的競爭局面。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最近的估計,去年全球仍有4.8%的成長率,今年將僅3.2%。而「亞洲開發銀行」則估計,2000年亞洲成長率達7%,今年減為5.3%,明年回升到6.1%。但上述這些數字,到了目前似乎已有了繼續下調的必要。以馬來西亞為例,它去年成長率8.5%,原估今年或許將有5%至6%的成長率,但今年第一季成長僅3.2%,較前一季的6.3%,不啻為極嚴重的對比。而以香港為例,它在去年,成長率高達10.5%,而今年第一季已由原估的4%降為實質的3%。
  
在這樣的衝擊下,今年的台灣,經濟情況也不能倖免。在1和2月份,電子產品即已萎縮了6.35%。而今第一季數字公布,原估成長率4.02%,實質則僅1.06%,創下26年之新低,如果將稍早前公布的4月份失業率3.96%計算在內,台灣經濟的惡化,實可謂已到了相當嚴重的地步,雖不能算是亞洲之末,但卻絕對不比其他亞洲國家為佳。
  
亞洲在美歐日皆嚴重下滑聲中,難免受到衝擊。然而值得注意的,乃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之推估,在亞洲已有衰退之虞的此刻,似乎只有中國大陸和印度例外。中國大陸去年成長率達8%,估計2001年和2002年,仍有7%以上的成長率。而據日本最新的貿易白皮書,亦認可這樣的推估。在往後10年裡,中國大陸由於體質的轉化,「市場國」的特性增強,內需帶動的成長將成為它最主要的成長因素。至於印度,它從2000年起,一直到2002年,估計亦將有每年6%到7%的成長率。而據中國大陸官方的修正,它今年的成長率當可在7.3%到7.8%之間,對美出口成長10%,低於去年的16.55%,由於內需的增加,對美日成長的減緩遂可被吸收。至於吸收外資方面,估計今年將再創新高,達到25%的增長率,為512億美元。
  
美歐日等國經濟的持續惡化,亞洲亦被波及,但只有中國大陸和印度得以繼續保有高成長,這固然與中印過去的基點較低,成長空間較大有關,但更重要的,乃是它已顯示出,當今的世界經濟結構已出現巨大的變化,「市場國」已日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新興的「市場國」出現,它已成了帶動地區成長的關鍵。
  
當心步上日本失敗的後塵
  
也正因此,在這個台灣經濟日趨惡化,而中國大陸的經濟則持續成長的此刻,如何緩和台灣本身的問題,進而擬訂未來的兩岸經貿和政治關係,遂變得格外重要。在這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即將啟動的時刻,政府的未來動向遂格外地應予注意。
  首先就政府現階段的因應策略而論。面對經濟的快速下跌,政府的最初反應乃是「擴大內需」,所謂的「八一○○方案」即是這種概念下的產物。問題是,以擴大內需來帶動繁榮,本質上乃是國家低度發展階段的策略。早年台灣在石油危機時代,以兩年以上的國家總預算推動十項建設,即是成功的範例。然而,這種模式在目前的台灣是否依然有效,已確堪懷疑。目前的台灣,民間投資與消費乃是經濟成長裡最主要的貢獻要素。以「八一○○方案」,它所能貢獻於經濟成長的比重即在0.5%以下,甚至還可能在0.3%以下。不當的擴大內需,除了有限資源的錯置外,甚至還會強化了財政的包袱。近年來日本持續以擴大內需的方式企圖復甦經濟,而其邊際效果至為有限,但卻使得公共財政更趨惡化,這種只有短線意義的操作模式,除了增加有限的就業機會下,是否會有更多後遺症,已值得商酌。
  
除了擴大內需的策略有待商酌外,面對經濟情勢的惡化,官民各方的「台幣貶值說」又告出現。但這種將競爭力化約為匯率的思考方式,是否得當,卻實在值得懷疑。以貨幣貶值來帶動出口,乃是最傳統、也最不負責任的一種策略。貨幣貶值乃是複雜的問題,它固然有增加出口的短效,但卻會留下更多難以克服的長期後遺症:惡意的貶值,將使得台灣在亞洲地區惡名昭彰,甚或誘發競貶效果,造成地區的金融動盪,並抵銷掉貶值之利益;其次,則是貶值還可能造成進口成本大增,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至於有人企圖藉著台幣貶值,提高台商對外投資的投資成本,俾阻止當今的大陸熱,則所見未免太過偏狹──讓整體社會及產業付出巨大代價以阻止對大陸的投資,最後難免使得政府成眾矢之的。基於此,所謂的「台幣貶值說」,可能乃是一切對策裡最壞的一種,允宜慎重處理。
  
而與「擴大內需」同樣值得謹慎的,乃是所謂的「銀根鬆綁」之提議。在過去的一年裡,由於經濟持續惡化,金融體系的壞帳率增加,使得金融體系在放款時趨於保守,一年放款不過三千餘億,較平常的七、八千億確為短少。問題在於,鬆綁銀根,增加流動性,固有緩和危機的效果,但任何操持不當,尤其是在大環境惡化之際,鬆綁銀根卻可能和「擴大內需」相同,變成以財政金融手段來抵擋一切難題,最後淪為類似於日本的困境。日本以財政金融手段意圖復甦經濟,被國際社會評為「金融社會主義」,最後反而使得財政金融的自我陷阱愈挖愈深,變成新的「緊縮驅動的金融內爆」(Deflation-Driven Financial Inplosion)之局,這是不能不事先有所斟酌。過去10年來,台灣各個層面皆鼓吹鬆綁,無效的鬆綁使得台灣在各層面皆嚴重的「去紀律化」,留下的問題有許多都反映在財政和金融上,在又要「銀根鬆綁」的此刻,這些教訓不能不特別記取。
  
台灣「再紀律化」 刻不容緩
  
因此,面對全球經濟結構變動所造成的困境,舊式的、片段的思維方式與手段,可能都難以發揮真正的作用。目前全球經濟重心已經「新興市場國」轉向。而就在這樣的時刻裡,由於美國鷹派的新圍堵策略,整個亞洲漸趨不穩定,並可能危害到整個亞洲的繁榮。最近一期的《美國商業周刊》即指出,亞洲雖對美國冷戰時代保護亞洲的貢獻深為感念,但對美國目前的作為卻不以為然,因而「皆認為還是和美國保持距離較好」。由這些因素綜合考量,當今台灣要擺脫經濟困境,最後無可迴避的,仍在於政治和政治經濟學。台灣一切的經濟對策,都必須考慮下述問題:
  
──面對亞洲的困局,台灣在「軍事亞洲」和「經濟亞洲」間已必須有所選擇。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梭羅(Lester Thurow)早已指出過,當中國大陸在這個全球化時代加入貿易的行列,全球的貿易秩序就已注定將發生巨大的結構調整。在這樣的變化裡,台灣應如何重新自我定位?並重新規範兩岸關係?
  
──台灣是否有可能在新的兩岸認知下,重新界定自己的經濟位置,從而以更大開創性的方式介入中國大陸的發展,不但前往投資、生產,甚至鼓勵台商連同幹部工人也都更積極地前往大陸,俾塑造出「資本主義在台灣萌芽,在大陸完成」的宏願?
  
而除了兩岸這種外部關係的重新思考與界定外,吾人亦不能疏忽了李光耀最近的精闢言論。他指出未來的亞洲,縱使美國復甦,但亞洲本身的競爭也將更為激烈,因而亞洲本身健全體制,合理化管理,尤其是金融財政的改革尤為迫切。今日的台灣,「去紀律化」的問題日益嚴重,政府與體制的效率已趨倒退,如何「再紀律化」,或許也不容低估。
  
台灣的經濟並非只有經濟而已,它必須從兩岸關係、內部體制重建等核心點切入,畫出新的藍圖。而這乃是「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不可辭卸的責任!

──原載《新新聞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國際象棋史上划時代盛事-世界明星女隊聯手挑戰中國 (5/28/2001)    
  • 陳水扁總統將親自主持經發會 (5/28/2001)    
  • 總統財經會報 金融緊縮受關注 (5/27/2001)    
  • 呂秀蓮:財經官員要考慮民間疾苦 將危機化為轉機 (5/26/2001)    
  • 蔡英文:新政府大規模規畫三通 (5/25/2001)    
  • 財經評論: 電子安全業前景光明 (5/22/2001)    
  • 逾半民意不滿阿扁政績 (5/20/2001)    
  • 專家警告通貨膨脹可能是美下一個經濟威脅 (5/20/2001)    
  • NBC財經女主持左右股市 蓋過格林斯潘 (5/20/2001)    
  • 港府六月一日起實施輸入大陸專才計劃 (5/18/2001)    
  • 經諮會構想版權屬于李登輝 (5/18/2001)    
  • 布希的能源計劃 美國石油業界表示歡迎 (5/18/2001)    
  • 改變對台策略溫和方針奏效 (5/17/2001)    
  • 与《財富》爭雄: 華爾街風云人物福布斯發家史 (5/17/2001)    
  • 陳水扁:選後將組聯合政府和國會多數執政聯盟 (5/17/2001)    
  • 巴拿馬青少年勞工人數眾多 (5/17/2001)    
  • 金管局研究追債手段 (5/17/2001)    
  • 520就職週年前夕 陳水扁將發表電視談話 (5/16/2001)    
  • 核四停建/監院對政院與經部糾正但不彈劾 (5/15/2001)    
  • 財經評論:網路購併再度升溫 (5/15/2001)
  • 相關新聞
    財經評論:網路購併再度升溫
    核四停建/監院對政院與經部糾正但不彈劾
    520就職週年前夕  陳水扁將發表電視談話
    金管局研究追債手段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