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近30萬本創紀錄 《壹週刊》震動台灣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31日訊】港產傳媒《壹週刊》打正「狗仔隊」旗號在台灣創刊。據報道,近三十萬本創刊號昨在數小時內幾被搶購一空,成為台灣銷量最高的周刊。台灣立法院多名委員昨向行政當局提出緊急質詢,要求遏止「狗仔新聞」,法務部則指出,民法對民眾私隱有保障,但「狗仔」行為是否違法則難一概而論。台灣學者則擔心偷窺、揭露私隱文化將日趨嚴重。

蘋果日報報道,在創刊前夕已經引起台灣朝野震動的台灣《壹週刊》昨日正式面世,創刊號以台灣總統陳水扁未來女婿的情史作為招徠,推銷策略以大台北為主,集中在便利店、書店及報攤出售。早上七時許,在台北車站內的誠品書店在十八分鐘內售出全數三十本《壹週刊》,需要臨時加送逾千本滿足需求,據報道,近三十萬本創刊號於數小時內幾乎全部售罄。

是否違法界限複雜

不過,據中央社報道,《壹週刊》的創刊,引起多位立法委員關切,國民黨籍立委郭榮振、陳振雄向行政院提出書面緊急質詢,要求行政院長張俊雄應對到處散播「狗仔新聞」的《壹週刊》加以遏阻,共同對《壹週刊》狗仔隊說「不」。國民黨籍立委林政則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審查民法修正草案質詢時也指出,狗仔隊透過竊聽器、遙控照相等工具,採訪政治人物、演藝人員,對個人隱私造成很大威脅,夫妻間也可能因為報道破壞和諧關係。

台灣法務部法律事務司司長陳美伶回答議員時則表示,台灣民法規定有隱私權,如果被「狗仔隊」侵害隱私權,可以請求精神賠償,涉及妨害名譽也可以請求賠償,至於侵害姓名權、肖像權事前如果得知可予以制止,但是跟蹤、偷拍是否違法界限複雜,要以事實認定。

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講師張錦華則批評《壹週刊》帶來「狗仔文化」,接近「侵犯私隱、炒作八卦」的風格,為傳統新聞價值觀所不容許。她警告,由於該刊是外來投資,行為若太過分,很容易引起台灣人排外情緒,而出現罷賣行動。

狗仔精神鍥而不捨

而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學者亦指摘,「狗仔風氣不可長」,「企業有企業的倫理及規範;也需對人有基本的尊重」。他憂慮,如果《壹週刊》銷情理想,將吸引部分台灣傳媒效法「狗仔」作風。

當地八卦雜誌《獨家報道週刊》社長沈野則批評該刊創辦人黎智英不熟悉台灣市場,「成功率極低」,又說「他吹牛吹得太大了!」並警告,誹謗在台灣是刑事罪行,記者可以入獄,《壹週刊》好自為之。

台灣《壹週刊》的總編輯裴偉則強調,早已作好了被民事索償的準備:「台灣公眾人物有被報道的義務,只要是事實,不是造出來的,我們就會報道。」黎智英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則強調,是以「狗仔精神」,即鍥而不捨、主動、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新聞採訪,但台灣《壹週刊》並無成立過正式「狗仔隊」,因為台灣新聞已夠多,當需要重要相片時,才會派記者跟蹤訪攝。

編者按:台灣《壹週刊》與《蘋果日報》同為黎智英擁有,特此向讀者申報。(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壹週刊陷台灣社會於不安? (5/31/2001)    
  • 未出版先轟動﹐「壹週刊」創刊號披露陳千金未婚夫另段戀情 (5/31/2001)    
  • 狗仔隊空降 震撼台灣 (5/30/2001)    
  • 東方控《壹週刊》敗訴訟費裁決 (4/13/2001)    
  • 《壹週刊》被告誹謗 (4/11/2001)
  • 相關新聞
    壹週刊陷台灣社會於不安?
    喝啤酒排結石 這次踢到鐵板
    傳出軌前已拍到土石流 無人通報 台鐵:加強監看
    Dcard又裁員  剛撤電商部門 3個月內裁員2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