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盼廿載 羅大佑解禁 終在京城開唱

人氣 1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8日訊】羅大佑終於在工人體育館對著激情的北京歌迷放歌了。《北京晚報》在演唱會前評說:「在台灣,羅大佑早已與主流的低齡流行格調沒有了任何關係,但在內地,特別在北京,他卻具有文化偶像與青春代言的地位。」「羅大佑的熱風似乎正導向一種危險、過度、喪失理智的無限崇拜。」

中國時報報導,
這是在連篇累牘的讚詞中,少數有警示意味的評論,但卻點出一個大家心照不宣的關照。這位「憤怒青年」、「黑色旋風」,詞曲充滿批判和「造反精神」的文化偶像為何最終得以獲准和他的狂熱的支持群眾見面?《北京晚報》從側面提供了如此的答案:「但願近距離的親密接觸能讓崇拜者釋放掉那份過度的狂熱。五、二七(演唱會的日期)應該是讓人們趨向于理智和平淡的轉折點。」

羅大佑不僅是藝人,也是強烈的文化現象,反映某種社會狀況,也產生推動和改變的力量。就像在他之前的鄧麗君一樣,產生於台灣社會,卻在大陸開花結果,出現巨大的影響。一九八二年,羅大佑以《鹿港小鎮》、《童年》、《戀曲一九八○》等崛起台灣歌壇時,反映了兩種主要社會情緒;一是年輕一代對政治和社會陳規感到厭煩,公開表示不買帳。二是台灣工業化迅速,純樸的鄉村生活型態快速流失,人們在進步的同時對過去晚上搖扇子聽廣播的日子萌生莫名的鄉愁。這種既要打破現狀又不禁懷念過去的矛盾,恰巧是社會巨大轉型中的主要心理和文化特徵。羅大佑的歌進入大陸的時間大約在一九八五年前後,那時的大陸人民經過慘烈的文革,剛從鄧麗君?貜犖q聲中鬆了一口氣,然而青春無可阻擋的本能永遠需要燃燒的材料,需要反抗、需要愛恨、需要耍酷,根據大陸樂評的說法,羅大佑的歌適時地滿足了這一代年輕人「青春的躁動」,迅速地獲得了他們的心。又由於兩岸環境的限制,對大陸歌迷而言,羅大佑遠在天邊,更加深了那份崇拜與神祕的感受,而對於年少的心而言,顯然沒有一樣東西能比叛逆加神秘更具有力量了。

一九八○年末期,羅大佑住在香港,新的時代條件使得兩岸三地更為接近,此時羅大佑的一些創作直接觸及大陸事務。《愛人同志》暗諷毛的個人崇拜,《京城夜》預見了六四的血腥,《侏儒之歌》批判鄧小平,《五十元》罵李鵬。對於六四前後草木皆兵的中共而言,這些歌不僅只是「叛逆」,實際上是反動透頂,跟敵對勢力的顛覆行動已是一線之隔了。,不過這些歌雖然被禁,但私底下流傳甚廣,尤其《京城夜》曲調悲壯恐怖,與六四之夜的氣氛極為相似,北京人聽來十分震撼。除了音樂吸引人之外,羅大佑自詡的客家人硬頸的精神與北京人的豪氣十分對味,他的歌尤其受北京人喜愛似乎反映了這點。

另一方面,北京哥兒們的溫情也在羅大佑的戀曲中找到寄託,《戀曲一九九○》是他們的最愛,百唱不厭。在三、五年間,這首歌與齊秦的《大約在冬季》被戲稱為中國大陸的《國歌》,唱片行、商店、電視廣播、KTV等老是點播,銳不可擋。九二年鄧小平南巡後,大陸政治環境驟變,中共開始對六四進行冷處理,盡量縮小打擊面,羅大佑可以進出大陸,不過在許多港台藝人已走過好幾場秀之後,有關邀請羅大佑來大陸演唱的申請始終不被批准,一直到去年九月,羅大佑終於在上海、杭州、南昌和昆明四個城市開唱,北京歌迷表現出京城式的誇張,他們包了一架飛機和八節火車箱奔向上海,這些當年曾受羅大佑勾引的輕狂少年,現在已是主管、企業家或政府官員,因此實際上這是一趟青春的朝聖之旅。

今年五月廿七日,羅大佑終於在他最有影響力的北京放歌,雖然同台的還有超人氣的周華健和李宗盛,但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場演唱會是衝著大佑來的。《北京青年周刊》如此說:「歌迷久盼二十年之後,羅大佑終於可以直接面對熱愛他的北京歌迷了。對大多數二十五歲至三十歲的歌迷而言,羅大佑代表他們青春時代的掙扎、反思和對民族與社會的終極關懷,那樣深深刻入生命的印記,不是歲月可以消磨的。」這天晚上,北京天氣不錯,能容納六萬人的工人體育場坐得密密麻麻,其中三十歲以上的占了大半,很少看見這麼多這種年紀的人來擠流行音樂會,在周華健、李宗盛掀起觀眾的情緒之後,超級卡斯羅大佑終於在驚呼中現身,仍然如二十年前一襲黑衣,幽暗的燈光,吶喊的歌聲,至於進入充滿懷舊的《光陰的故事》、《童年》的歌曲時,全場出現了集體大合唱,在偌大的體育場上,迴音飄盪,令人印象深刻。第二天《北京青年報》以封面故事報導這場盛會,斗大的標題清楚簡單地總結:「工體(工人體育館)上演光陰的故事!」文章說:「看來大家還想親身聆聽羅大佑那一、二十年的戀曲,回憶流逝光陰的故事……。」

至於可能觸及的政治問題,似乎大家都以不明說不強調的方式跳過去,然而就如二十年前羅大佑崛起台灣社會的情況,「叛逆」與「懷舊」不可能解釋所有的理由,大陸對羅大佑演唱會的解禁反映了新的社會與文化狀況,如果「造反」也意味著商業票房時,「造反者」和「被造反者」無形間成了經濟利益的共生體,被造反者也就失去了恐懼的理由。羅大佑解禁背後更反映了大陸經濟與社會微妙的質變與轉型。(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羅大佑李宗盛周華健相約京城 工體上演光陰的故事 (5/27/2001)    
  • “5.27”眾星遭“質疑” 羅大佑“口才”稱冠 (5/27/2001)    
  • 羅大佑笑抨北京攝影記者 (5/26/2001)    
  • 專訪羅大佑:解剖他的音樂和生活 (5/25/2001)    
  • 齊秦演唱會草率行事 歌迷稱”幸虧不是羅大佑” (5/18/2001)    
  • 十載愛情划句點 李烈正式搬出羅大佑家 (5/18/2001)    
  • 羅大佑訪談:每首歌后面都有一個故事 (5/18/2001)    
  • “5.27”門票訂購已達7万 (5/18/2001)    
  • 特寫:羅大佑–你的樣子 (5/17/2001)    
  • 羅大佑北師大說光陰故事 (5/16/2001)    
  • 羅大佑﹕大陸音樂創作潛力好于港台 (5/16/2001)    
  • 羅大佑為了“527”演唱會 在京一路奔波 (5/14/2001)    
  • 妙語連珠 羅大佑与莘莘學子共話“光陰故事” (5/12/2001)    
  • 羅大佑─與我的記憶有關 (5/11/2001)    
  • 著名音樂人羅大佑作客新浪聊天室訪談實錄 (5/10/2001)    
  • 命運多舛 蔡琴右耳突然失聰 (5/8/2001)    
  • 8000張低价票售罄 樂壇傳奇人物聯手打造“5-27” (5/7/2001)    
  • 我的音樂很孤獨–羅大佑自述“非音樂”主張 (5/5/2001)    
  • “風云榜”里“風云變” (4/24/2001)    
  • 羅大佑:沒有北京歌迷在場我會覺得很孤獨 (4/20/2001)
  • 相關新聞
    羅大佑:沒有北京歌迷在場我會覺得很孤獨
    “風云榜”里“風云變”
    我的音樂很孤獨--羅大佑自述“非音樂”主張
    8000張低价票售罄 樂壇傳奇人物聯手打造“5-27”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