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斥巨資發展間諜衛星?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3月30日訊】3月18日,美國《洛杉磯時報》披露了美國的一個“絕密”計划:總部設在加利福尼亞州的一些美國航空航天公司正為制造新—代間諜衛星而悄悄招募工程師。

由美國秘密軍事机构———國家偵察局于1999年開始實施的這項計划,預計將招聘多達20000名雇員,其中包括5000名工程師、技術人員以及電腦編程人員。

美國家偵察局發言人說,一种體積較小、价格較便宜、數量較多的衛星首次發射時間定在2005年。他還稱,這項今后20年實施的計划將是情報界歷史上“最昂貴的一項計划”,金額高達250億美元,耗資規模甚至超過了美國當年制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划”。這种新式偵察衛星將處于比目前的衛星更高的位置,這使得該衛星可以最多在某一地點“停留”10分鐘,拍攝的圖像數是目前的8到10倍。

美國為什么斥巨資秘密發展間諜衛星呢?

軍事尖兵———未來戰爭是發現者的胜利美國信奉的軍事理論是:“未來戰爭是發現者的胜利”,誰先發現,誰將是胜利者。美國國家偵察局作為美國政府最秘密的、年預算高達60億美元的机构,推行這個絕密計划,就是為了從太空對全球地面目標進行監控,以求“最先發現”而制胜。所以,間諜衛星扮演著軍事尖兵角色。

間諜衛星的主力是成像偵察衛星,也稱照相偵察衛星,主要用來搜集戰略情報、識別目標和監視軍備控制條約的執行情況。

1960年8月18日,美國發射了全世界第一顆軍事成像衛星,公開稱其為“發現者”14號科學衛星,實際是日冕計划的9009任務衛星。美國的成像偵察衛星目前已經發展至第六代,地面分辨率達0.1米,工作壽命達8年之久,衛星在光線不足 或完全黑暗的情況下也能清晰地拍攝地面目標。

電子偵察衛星,主要用來探明軍用電子系統的性質、位置和活動情況以及新武器的試驗和裝備發展情況。美國的電子偵察衛星已經發展到第六代,目前正在使用的是普查型、同步型、大橢圓軌道型和新型極度軌道型,共有9顆衛星在軌工 作。其中“大酒瓶”同步軌道衛星有很強的星上信息處理能力,是一种能向全球范圍的美軍指揮官提供多种信息的多功能軍事衛星。

導彈預警衛星如同前哨,用于探測導彈的發射,提供導彈預警信息。目前國外部署的預警衛星有兩种,一种是地球同步軌道型衛星;另一种是大橢圓軌道型衛星。它們都是通過星載紅外探測器和可見光電視攝像机感受導彈灼熱尾焰的紅外輻射,對其探測和跟蹤。

海洋監視衛星則似后盾,用來探測和跟蹤海上的艦船和潛艇。通過截獲艦艇上的雷達、通信和其他無線電設備發出的無線電信號,判明与确定它們的性質、位置、航速和航向。海洋監視衛星已發展到可探測水下潛艇,敏感海水0.003度的變化,因為潛艇通過會使水溫升高。此外,這种衛星還能監視巡航導彈的發射。

政治王牌———誰能控制空間,誰就能控制地球人造地球衛星給世界帶來了划時代的變化。其特點:

一是快。衛星的速度快,每秒7公里多,1.5小時可繞地球一圈。二是廣。衛 星的偵察監視范圍廣,可俯視地球面積42%,拍一張照片可覆蓋34000平方公里。 三是自由,指其在空間運動受限制少,獨往獨來。

正是有了這些特點,衛星就成了俯瞰全球、君臨天下的一种政治王牌。

上世紀60年代初,繼艾森豪威爾之后,美國總統肯尼迪面臨蘇聯第一顆衛星上天,美全國大嘩的形勢,大聲疾呼:“誰能控制空間,誰就能控制地球。”這句名言深刻地說明了空間已經成為世界風云的“制高點”。所以,間諜衛星起著政治王牌的作用,走的是天,看的是地,想的是權,真正目的和實質是為了“控制地球”!

美前空軍參謀長福格曼在其公開講演中,就曾不無威脅地宣稱:“在新世紀的頭25年,你能及時地發現、盯住和跟蹤、瞄准在地球表面移動或者位于地球表面上的任何有重大影響的目標。我可以非常坦率地告訴你們,今天我們已經能夠做到其中的大部分。這种能力將對所有的軍种產生深遠的影響。”

科技先鋒———空間优勢和信息优勢的聯盟美國堅持的“軍事模式”是“將安全建立在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科學技術之上”,而現代科學技術的巔峰則是“空間优勢和信息优勢的聯盟”。所以,間諜衛星展示著科技先鋒的形象。

應該指出:衛星雖然在海灣戰爭中出盡風頭,但也和所有高科技兵器一樣,并非風光無限,衛星也出過洋相,給軍事家留下了足供評說的陰影。如:開戰初,

7顆圖像偵察衛星,只有1顆能透過云層。衛星在戰爭中始終無法發現“飛毛腿”導彈的机動發射架,對其偽裝、坑道、溝渠的遮掩難以識別,還不得不派特工人員。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仍效果甚微,戰后伊還交出138個机動發射架。

印度不久前進行的核試驗,采用聲東擊西等方法,躲過了美國的偵察衛星。這同樣說明衛星并非万能。

美國已經看到:其衛星存在著圖像不清、易受攻擊和體積龐大、价格昂貴的弊病,每顆衛星价值約10億美元,且操作不便,并被認為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表現不佳”,因為它們無法迅速傳回圖片

針對這种情況,美國科學家聯合會說:必須進行“一項多年的努力,提供一种功能更強,但价格較便宜的方式以滿足國家的需求”。

于是,一种體積較小、制造精巧、更便宜、更高效、數量較多的衛星便應運而生。

可以預計,在這個秘密計划里,值得注意的科技突破將是———傳感器、小衛星、衛星群和數据鏈。

傳感器,被認為是高科技的“触角”,并有“征服了傳感器就征服了高科技”的說法。可見光、紅外相机及導彈防御激光器代表了傳感器的發展趨勢。

新型傳感器將使用兆象素陣列,重几公斤,耗電几瓦,能產生1米至10米分辨 率的圖像。几十公斤重的激光器耗電增至几百瓦,能對水蒸气和气象要素進行空間和瞬時的可讀數測量。

隨著計算机、兆象素可見光和紅外線陣列、激光器、合成孔徑雷達、微波探測器、等方面的技術進步,將導致重要的新型傳感器問世。

小衛星技術也正如火如荼。一般認為,長、寬、高不超過50厘米,重量不到500公斤,研制費用在几十万到2000万美元之間,研制周期在2年以內,既可用小型火箭發射又可搭載發射的衛星,稱為小衛星。

与大型衛星相比,小衛星具有其獨特的优點:机動發射、生存能力強、能适應未來戰術作戰的需要;成本低、研制周期短、系統投資少;可充分利用大型衛星發射火箭的剩余能力進行搭載發射,大大節約發射費用;可互為備份,抗毀能力極強;可實現真正的全球覆蓋,覆蓋包括極區在內的全球任何地方;傳輸時延短,地面終端簡單,特別适合于衛星移動通信。

衛星群,其技術与小衛星技術密切相連。

不少研究人員正在設想在不太遙遠的將來,發射不同個體之間相互聯系的微型衛星群(每顆重量在10至100公斤)和超微衛星群(每顆重量低于10公斤)。美 國噴气推進實驗室微机電系統(MEMS)研究負責人威廉·唐設想在5—10年后發射 “體積大大縮小的”衛星,在10至20年內發射每顆衛星重僅1公斤的星群。

美國航天局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的一個小組正致力于研制一個由重10公斤的衛星組成的星群,該小組希望在2007年一次向遠地橢圓軌道發射多達20顆衛星。

數据鏈,其技術則是衛星群技術的關鍵。

美國馬特拉·馬爾科尼航天公司負責研究与開發的董事讓·布羅凱說:“星上處理將是衛星技術領域今后10到15年內惟一的一項重大突破。”在數据鏈技術里,包括:高效、遠距离光學通訊;用于抗干擾通訊的多波束自指零天線;數据融合技術;以及自動目標識別等等。

不難看出:美國斥巨資秘密發展間諜衛星,而且規模超過當年的曼哈頓原子彈工程,決不是盲目的,而是一箭三雕,甚至多雕的。


    相關文章
    

  • 美國机密部門(NRO)專門負責秘制科技 (3/19/2001)    
  • 花二千億元美國研發新天眼 (3/19/2001)    
  • 美國巨資開發新一代間諜衛星 体積小功能強 (3/19/2001)    
  • 美國250億美元打造新一代間諜衛星 (3/18/2001)    
  • 美國間諜衛星偵測到中國新飛彈基地 (3/16/2001)    
  • 美傳媒:大陸再建導彈基地對准台灣 (3/15/2001)    
  • 中國新導彈基地給美國軍售找到理由 (3/15/2001)    
  • 台軍方稱兩年前已掌握中共仙游飛彈基地動態 (3/15/2001)    
  • 中共建成第二座瞄准台灣的飛彈基地 (3/15/2001)    
  • 美衛星証實:俄羅斯核武蠢動 (2/15/2001)    
  • 科學家稱土耳其東部為伊甸樂園所在地(一) (1/27/2001)    
  • 東風31Ⅱ導彈潛射成功 中共核武威懾力惊中外 (12/25/2000)    
  • 日用七百多億日元發展間諜衛星 (12/22/2000)
  • 相關新聞
    科學家稱土耳其東部為伊甸樂園所在地(一)
    中共建成第二座瞄准台灣的飛彈基地
    台軍方稱兩年前已掌握中共仙游飛彈基地動態
    中國新導彈基地給美國軍售找到理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