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阳光

浮生行吟:慈悲吉祥月

黄历七月刚刚过去,但是,这个俗称“鬼月”的月份,所留下的余韵袅袅、久久不散,值得再三深思、玩味…….

从小就是个胆小怕事的孩子,一般民间“鬼月”的禁忌又特别多,再加上无知、迷信作祟,每年到了这个时节,总是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要一直等到八月开始,才得以从紧张、诡谲的氛围中挣开,恢复正常的生活。如今想来,自己真的是庸暗愚痴的可笑又可悲,正如同佛家所开示:“有情轮转世间,出乎无明妄动。但此根本无明极为微细,难以觉察。静观世事,蠢动居多;一般人生,造业而已。因而体悟佛语不虚,世间现象即无明之行迹,斑斑可考。”“无明”,障蔽了事物的本来面目,让人无奈的随波逐流,终其生而无所得。

长大之后,透过佛法才恍然大悟,原来“鬼月”是一个慈悲吉祥的月份,尤其是黄历十五,称为“中元节”的这一天,是整个月里的最高潮,它的寓意醇厚深远,既温馨又感人。

“中元节”的起源,主要来自佛教中“目连救母”的故事。目连是佛祖座下法力最高深的弟子,他的母亲因为生性吝啬、恶毒贪婪,死后堕入轮回中的饿鬼道。目连为了解救母亲,就在黄历七月十五时广造“盂兰盆会”,引导地狱里的孤魂野鬼享用盆里的食物,为母亲赎罪,使母亲获得超渡。后来每到七月十五这一天,佛家就会教民众做“盂兰盆会”,以百味五果供养佛、僧,解救在阴间受苦的七世祖先。

除了“盂兰盆会”,“抢孤”、“抢旗”、“放水灯”和“烧化”也是中元节台湾常见的几项传统习俗。寺庙在举办普渡大会时会建一个“孤棚”,棚子里排满粿饭和供品,祭拜各路“好兄弟”(即孤魂野鬼)。“抢孤”就是当仪式完成后,大家冲上前去抢剩下的供品。传说只要抢到供品,一年之中都会很幸运。而“抢旗”就是抢高挂在孤棚竹竿顶端的红色小旗;这枝旗被视为航海人在海上的护身符,能保佑他们平安归来。中元节晚上将瓜皮或油纸做成的各种防水灯,放到河中、海边,让它随水漂流,叫做“放水灯”。放灯的意思,是给水里的鬼魂照路,以免他们迷路。“烧化”就是把纸钱和纸做的衣服、用品等烧掉,给祖先的亡魂使用。

从有关“鬼月”、“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这些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在,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凡此种种,都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因而,过去透着丝丝诡异,令人怖畏的“鬼月”,转念之间变成一个慈悲月、吉祥月,在在充满了良善美好的讯息,所以,我们在度过鬼月、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怪力乱神的角度,与世间的有情众生期勉互爱。@*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