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中国相声史《 “撂地”作艺》﹙下﹚

艺人演出

﹙续前﹚

“处妙高”,是天桥八大怪之一,只知姓张,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在天桥“撂地”作艺,擅说笑话及在布幔中摹拟各种山西小调、码头调。他蓬头垢面,连鬓胡须,常着纱袍,手拈草珠,摹拟人物的音容笑貌,口编诙谐对联。未曾献艺,先向观众要钱,然后钻进账中表演,有时也使用格调低下的“荤口”段子。

“管儿张”,姓名及生卒年均不详。据说是张三禄的后人,在天桥“撂地”作艺。他用九根细竹竿支起蓝布帐子,前面放一小桌,桌子放大、小竹笛,先吹各种小曲,吸引游人。然后钻进账子里表演口技,摹拟夫妻二人对话。内容是︰大奶奶住娘家,过了些天,大爷拉着驴接大奶奶,路过高梁地,大爷到地里拔高粱。驴惊了,拉长声叫,大爷赶驴,抖响驴脖子上的铜铃铛,慢慢走远了,声响全无,…他便从帐子里钻出来向观众打钱。

七、 单口笑话

*第三种——讲中长篇的笑话,摹拟各种做小买卖的吆喝声。艺人主要有韩麻子、粉子颜。

韩麻子,姓名不详,卒于1900年,面呈紫黑色,笑意盎然,口齿清晰。头部凹凸不平,发辫常常盘在前额侧面,因而绰号“鸭儿广”。他于清末同治、光绪年间,在天桥“撂地”说单口笑话。韩麻子的表演独具风格特色,却也有不足之处,像有时挖苦观众过于刻薄;而他表演的相声段子流传下来的只有《学货声》。

韩麻子表演之前,先把画眉鸟笼子在地上放好,观众习惯的停住脚,围成了圈。他手摇一把破扇子,眼珠滴溜乱转,常常以诙谐的语言逗人发笑,拿手的段子有《硕二爷跑车》、《古董王》、《刘墉私访》等,他还擅长摹拟各种货声。演完打钱,两手往腰里一掐,只用眼神示意,从来不讲一句话,观众纷纷解囊。

粉子颜,姓名及生卒年不详。擅说《康熙私访》、《四霸天》、《神力王》、《刘墉》等长篇笑话,常用白沙子撒出工工整整的对联。例如︰“书僮研磨,墨抹书僮一手墨;梅香添煤,煤爆梅香两眉煤。”据说他还能说回文体联语,自称是朱劭文的盟兄弟。

八、 怪诞滑稽

*怪诞的滑稽表演。艺人主要有孙丑子、王老板。

孙丑子,姓名和生卒年不可考。面目丑陋,靠出怪相把观众逗乐。每逢游人涌来之际,他装扮成孝子的模样,身穿白袍,披麻戴孝,拿着哭丧棒,举着招魂幡,哭着喊着,摔着丧盆,哗众取宠,博取廉价的笑声;后来这发展为传统相声《福寿全》。

《天桥杂咏》载云︰“为谋生计戴麻冠,行哭爸爸又喊冤。莫道国人多忌讳,也知除假使真钱。”

王老板,名字和生卒年不详。相貌怪异,面部肌肉松弛,擅于五官挪位,儿童都喜欢看。他身体强壮,冬天也穿单衣、赤脚,专门摹拟京剧武旦“十三旦”的演出。﹙“十三旦”即侯俊山,1854—1935年。﹚摔打上也很见功夫,偶而说点笑话,自1900年以后就见不到他了。

九、 小结

以上这四种类型的“撂地”技艺各占一绝,互相却很少交流。作为谋生手段,但始终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

﹙待续﹚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