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会“饿死”的Goulburn地主以及……

——游澳洲最老内陆城Goulburn(三)

文:曾铮 图:吴坎、李希哲

人气 8
标签: ,

【大纪元11月30日讯】“饿死”是我们几个中国人私下里给一名瑞士驻澳记者起的外号——谐音,他名叫Urs ,而且听不懂中文!

“饿死”是个记者,彼得(Peter)是个农场主,卡罗(Carol James)是房地产销售商,他们三个人的职业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略微跟他们一接触,你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他们都在澳洲最古老的内陆城市Goulburn,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澳洲及南太平洋地区外国记者协会主席“饿死”(Urs Walterlin)。


Goulburn街景


农场主彼得(Peter)

房地产代理商卡罗(Carol James)

最早认识“饿死”,是在澳洲及南太平洋地区外国记者协会的一次活动上,“饿死”当时是外国记者协会的主席。当我提到想去Goulburn时,他居然说,他就住在Goulburn,并自告奋勇的帮我们张罗。

从“灯红酒绿”的悉尼来到“饿死”在Goulburn的家,我们吃惊的发现,他居然拥有一大块森林,面积足足有111公顷,相当于45万平方米(有了这么多地,怎能饿死!),他在森林中间开出一块空地,修了一套现代化的别墅,认认真真的过着类似“隐士”的生活。


“饿死”开着车给我们带路,驶向他的巨大领地。

“饿死”开着车给我们带路,驶向他的巨大领地。


“饿死”在森林中间开出一块空地建了这套现代化别墅。

“饿死”在森林中间开出一块空地建了这套现代化别墅。

他为什么选择住在Goulburn呢?

他说:“这很简单,我不喜欢城市,但另一方面,由于我的工作,我不得不经常到悉尼,所以能找到一个离悉尼很近、离首都堪培拉也很近的地方就非常重要,所以Goulburn就是一个符合逻辑的选择。”

早上七点多,我们跟着“饿死”,沿着他自己开出来的土路,开车到了他的森林大屋。大屋后面的大绿罐子,是用来储存雨水的,一家人喝的用的,都是天然雨水。从这个大屋走到“饿死”所拥有的森林的边缘,足足需要半个小时。“饿死”的孩子到森林里散步时,都要带上步话机,以便随时联络。

“饿死”平时就在这里工作,通过卫星上网,从互联网上与现代化的世界发生着联系。真有事儿需要出门儿了,从这儿开车到堪培拉机场,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路上连一个红绿灯都不会有,比住在城里还方便呢!


别墅旁边的大树。请注意树上挂的那个东西,
那是孩子坐在上面打秋千玩的。

从别墅中远眺一望无际的森林。


森林别墅沐浴在朝阳之中。

从别墅中远眺一望无际的森林。

我们到的时候,女主人克里斯汀(Christine)正在准备早餐,“饿死”的两个儿子杉弥尔(Samuel)和大卫(David )略有些羞涩,却又落落大方的接待了我们。别看他们住在乡下,家里的钢琴是通过eBay网站买的,孩子的教育也没有受影响,兄弟俩的四手联弹,还挺像那么回事儿呢!


走在森林大屋的走廊上。勤奋的摄影师吴坎在边走边拍。

客厅


森林大屋的阳台

“饿死”和他太太克里斯汀(Christine)在做早餐。


自家烤制的面包

厨房



大储水罐,已实现靠天喝水!环保新概念!

兄弟俩的四手联弹,还挺像那么回事。



俺在地主家混了一顿早餐。

“饿死”的儿子大卫(David )为我们一展身手。


“饿死”的两个儿子杉弥尔(Samuel)和大卫(David )

围栏里养着一条大狼狗,听见有生人来,一直叫,
大卫在安抚它。


上学的路上,停下来取信。乡间的信箱就这样,
设于路边,每日自行取信。

孩子们在上中文课。

吃过早饭,就该去上学了。杉弥尔和大卫在Goulburn的一家私立学校上学,这个名叫坦柏林(Tambelin)的学校一共只有十九个学生、其中一个是华人孩子。令人吃惊的是,这个以白人为主的小小的私立小学中,居然开设了中文课!


这家小学唯一的华人孩子

那天上的课是,一个孩子站起来说出某个五官的名字,
其他人就用手指着五官,看听懂了没有。

据说,学校是应“饿死”和其他家长的要求特意开设中文课的。

“饿死”说:“作为一个外国特约记者,我经常接触澳洲资源产业的资料,我写了大量的关于澳洲矿产出口到中国的文章,所以我能看到对于澳洲来说,中国是一个多么重要的国家,它是澳洲最大的出口国家。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孩子们学一些基本的中文很重要,因为这样他们就能成为两个国家和两种文化之间的桥梁。”

那么这些小学生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一名叫杰克(Jack)的学生骄傲的对我们说:“我叫杰克,我十岁了。我喜欢中文课,当我星期一到学校的时候,它让我有个盼头,我觉得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它给了我很好的技能,就是说万一我到中国去旅行,或有其它这样的事情时,我就能对付了。”

学校的老师奎英(Hauren Quigg)也跟着孩子们一起学中文,而且觉得收获不小。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我自己也在学,但我觉得我没有孩子们学的快,我试图跟着孩子们一起上课,而他们也在教我,如果我在哪里卡住了,我会问他们。这不是政府的要求,我们并不是必须教一门外语,但我们决定要这样做,当Urs向我们提出这个建议时,我们立刻就行动起来,我们觉得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一直在这样做,我们希望以后中学也能教中文,这样他们能一直在学校里学中文。”


老师奎英(Hauren Quigg)跟孩子们一起学中文。

十岁的Jack说,他学习中文,是为了以后去中国
玩时可以对付对付。

学中文,不光是学认字、发音,还包括学习和体验中国的饮食文化,比如包馄饨。澳洲的学校里都有烹饪的课程,只不过大部分都是教怎么做西餐的,在课堂上包馄饨,大概是这里的中文老师柏林达(Belinda)的独创吧!


上黑板写中文字。

包馄饨也是学中文的一部分


在“饿死”及其他家长的要求下,学校开设了中文课。

Big Merino也是Goulburn的地标之一。

从坦柏林学校出来,我们来到一个离Goulburn城区大约半小时车程的农场。“饿死”告诉我们,到了Goulburn,一定要去看看这样的以养羊为主的农场,要知道,Goulburn的另一个最有名的标志,就是一只高达15米的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羊!这只羊的英文名字,叫做Big Merino。

彼得是个很典型的澳洲农场主人,从父母手中继承了一个30平方公里大农场。农场用篱笆分成一片一片的,用来养羊,光篱笆就有400公里长,这些篱笆过一段时间就需要整修,彼得说,通常他每年换8公里的篱笆,所以要把所有的篱笆换完,得50年的功夫呢!

彼得原来养着一万三千头羊,这几年干旱,只剩下九千多只了。农场的主要收入是卖羊毛,一头羊每年可以剪一次羊毛。彼得的羊毛主要都出口到中国。

彼得将我们带到他剪羊毛的地方,指着排成一排排的已包装好的羊毛介绍说:“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羊毛都用来出口,2/3或60-68%的部分都出口到中国,中国对我们是一个很重要的市场。我们出产最高等级的羊毛,它们主要用来生产女士及男士的高级套装。”


彼得的农场

彼得向我们演示,剪羊毛时,把身体趴在这个吊起来的
圈里,可省一些腰劲。否则长期弯腰剪毛会很累腰。


这些是羊的粪便。彼得说,他的孩子们把这些粪便
卖给自己的同学做肥料,收的钱就做零花钱用。

同行的一名摄影师喜欢玩点黑白照片的情调,
就拍出了这批黑白的,还真是别有意境。

离开了剪羊毛的场地,彼得开着车,领我们去看他的羊儿们。

上万只的羊被分成一群一群的,用篱笆隔开,当一片牧场的草被羊吃得差不多了,就把它们赶到另一片草地去。赶羊的工作通常是由牧羊犬或人来完成的。这一次是彼得开着车包抄羊群,让它们从篱笆开口处进入到另一片草地。成百上千头羊的奔跑起来,还真有千军万马的壮观!


羊群

羊群



彼得开着车将羊群赶往另一处草地。

成百上千头羊的奔跑起来,还真有千军万马的壮观!


成百上千头羊的奔跑起来,还真有千军万马的壮观!

成百上千头羊的奔跑起来,还真有千军万马的壮观!


牧场

供羊群饮水的小池塘


大片的羊群被撵走后,彼得才发现,咦,这里怎么还有一只身上还带着血迹的小羊羔啊?这一定是刚刚出生的,因为他前一天还没看见它呢!

彼得说:“我们自己繁殖新的羊羔,我们每年大约繁殖四千五百只小羊羔,我可以带你去那边看几只小羊,大量的小羊很可能在这周出生,所以我们很快就会有很多小羊羔了,现在是春天,春天里草都长起来了,所以要在春天繁殖小羊,这样它们出生后有足够的草可吃。”

彼得说,现在要想买到他这么大规模的农场已经不容易了,他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方式。

“我觉得我自己非常幸运,我喜欢在这里生活,这里地方很大,有很多户外空间,我是自己的老板,我们过得还行啦,我想这可能是很容易过活的一种方式,我很喜欢我做的事情,我觉得我很幸运。”


牧场

一只刚出身一天的小羊羔和它的妈妈



牧场

彼得的农场有30平方公里大


牧场

牧场


牧场

刚出身的小羊羔身上还带着血迹


春天里,正是繁殖羊羔的季节。

除了羊以外,彼得也养了不少牛。

与彼得一样,房地产销售商卡罗也说,她到“外面的世界”周游一圈,还是觉得Goulburn最好。

“我在这里做房地产代理,已经有二十四年了,我很喜欢这项工作,这是一个了解和分享人们的生活的好机会,我到人们家中去走访,分享人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找到他们想要的房子。”

谈到 Goulburn什么地方最好时,卡罗毫不犹豫就给出了答案。

“是人。我们这里有许多很好很好的人,他们很友好,很关心他人,关心社区,无论什么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有人受伤了,有人需要帮助,这里总是让你感到是在一个大家庭里一样,他们都汇集在一起,照顾这个人,或受到影响的那个家庭。”

原来,从大都市被吸引到Goulburn这个古老的小镇的人们,都有着同样的情趣。

卡罗说:“人们喜欢Goulburn的生活方式,绝大多数人到Goulburn来的原因都是喜欢这里的生活方式。”

地主“饿死”则总结道:“这里很显然是个很好的地方,人们非常好,生活方式特别好,你能在这里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房子,而在悉尼,很遗憾,你已经买不到这么便宜的房子了。你的孩子可以在这里安静而和平的环境中成长,但这里又什么都不缺,这里不是一个乡下小镇,而是一个真正的城市。从这点看,这里完美无缺。”


除了羊以外,彼得也养了不少牛。

彼得的房子。带游泳池,且里里外外没有一点“农民”气息。


彼得的房子。

彼得的房子。


彼得的房子。

花园里还养着不少花。



花园里还养着不少花。

花园里还养着不少花。


彼得的房子。

坦柏林学校的操场



Goulburn街景

Goulburn街景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福哥迷彩游记】花莲县瑞穗乡 (中)
【福哥迷彩游记】花莲县瑞穗乡 (下)
【福哥迷彩游记】花莲县寿丰乡 (上)
澳洲: 被提前发现的福地(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