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严冬将至

人气 3
标签:

【大纪元11月23日讯】今年九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困境已无法用“盛世大联欢”的假象掩盖了。但由于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仍存有诸多遐思。大陆官方媒体热切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经验”,叫好声不绝。然而许多华裔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将迅速走向崩溃。究竟中国经济真相如何?

为何中国表面GDP高增长对应的却是持续暴跌的股市?GDP和股市到底哪个更能说明中国经济的实情?为何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但同时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银行坏帐比例高达45%?高速增长GDP下,何以应届大学生失业率高达5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了九倍,但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中国每日消费在一美元以下的人口达到三亿多。究竟人民币是升值了还是贬值了?为何没钱买房的百姓要急于买房而变成“房子的奴隶”?

中国拥有世界最高的国民储蓄率不足为奇,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银行存款率年年超出当年工资发放率,这是咋回事?中国经济到底过热还是过冷?既然经济发展这么快,为什么老百姓的反抗那么多?

怪象连篇,在抛不完的疑问中,一场凛冽的严冬正向中国经济袭来。

严冬将至的中国经济
文 ◎ 王静雯

最近大陆官方媒体正流行回顾“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经验”,叫好声不绝。然而许多华裔经济学家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已由盛转衰,将迅速走向崩溃并带来政治体制的坍塌。究竟中国经济真相为何?“九大怪象”可见端倪。


二零零八年十月二十五日上海虹口区夜景。很多人相信,中国未来经济面临巨大挑战。(Getty Images)

从去年开始,中国的股市下跌、房市低迷,失业率上升、食品涨价,企业倒闭等经济败象已相继登场,为保北京奥运,大陆媒体一直不许这些负面消息冒头,“盛世大联欢”掩盖了正在逼近的经济危机。今年九月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困境不得不摆在了台面上。由于各自立场不同,视角不同,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得出了迥异的预测和不同的解释。

最近大陆官方媒体正流行“改革开放三十年成功经验回顾”等话题,叫好声不绝。十月二十七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在其最新报告中指出,截至二零零七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2,360美元,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生产总值GDP由一九七八年的3,645亿元上升至二零零七年的 249,530亿元,人均中国生产总值从381元上升到18,934元,扣除价格因素,二零零七年比一九七八年增长近十倍,年均增长8.6%。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实体,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即使面对华尔街金融风暴的冲击,大陆主流经济学家也在为中国拥有外汇管制防火墙而自喜。如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现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林毅夫强调,中国经济改革是奇迹,未来前景依然乐观。由于坐拥三大因素:庞大的外汇储备、严格的资本管制、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将安然度过金融风暴。

也有人很悲观。近来有御用文人在海内外撰文表示,“在未来的五到十年内,底层人要过类似于六十年代的苦日子。”他们把中国将要爆发的经济危机归咎于美国的金融风暴。尽管这一归咎不成立,从中人们也看到了中共内部对前景的悲观恐慌。

在海外,很多华裔经济学家普遍唱衰中共经济,如著名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中国杂志》主编程晓农、著名政经评论员草庵居士、伍凡、杰森等,他们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危机早在几年前就出现了,即使美国不爆发次贷危机,中国经济也会在二零零八年由盛转衰,并迅速走向崩溃。他们还预测,经济上的崩溃将带来政治体制的坍塌,中共的统治在未来几年里摇摇欲坠。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九日在《法拉盛论坛》的第八次研讨会上,著名中国经济学家何清涟女士对中美经济危机之差异发表了精辟的见解。(摄影/钟涛)

中国经济“九大怪象”

面对上述截然不同的观点,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真相到底如何?这是个极其复杂的经济学命题,三言两语很难解释清楚。下面我们从百姓能观察到的“九大怪象”去剖析中国经济的畸形现状。畸形生命是很难长久存活的,畸形经济的崩溃也是自然界的必然选择。敏锐的人还会发现,中国经济衰退早已在房地产、股市、金融、制造业中蔓延并露出端倪,一场凛冽的严冬正向中国经济袭来。

怪象一:GDP高增长 股价熊市狂跌

近日,中国政府公布今年前三季的中国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为9.9%,这是六年来第一次回落到个位数。中国表面优异的经济增长对应的却是持续暴跌的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市,在中国一直无法和经济挂钩。二零零五年经历漫长熊市终于出头的中国股市,一度泡沫狂涨,但自从去年十月以来又一路暴跌,上证指数从6,400多点砸向1,600多点,跌幅超过70%。人们搞不懂GDP和股市到底哪个更能说明中国经济的实情。

怪象二:最无效率的最快经济体

二零零三年《财经》杂志有文章称,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另一方面,如果用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比例来衡量,中国是最没有效率的经济体。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看这是匪夷所思的: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同时又是最无效率的。这里面牵扯到政治体制问题。

二零零四年三月,官方公布的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为18,900亿人民币,约占贷款总额的19%,据世界评级机构标准普尔估算,中国银行的坏帐比例在45%,也就是说老百姓的银行存款有一半都打了水漂。美国布鲁金斯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拉迪警告说,中国大陆随时可能发生金融灾难。

怪象三:高速增长GDP下的高失业率

据大陆官方数据,二零零六年毕业的大学生,半年内没找到工作的至少一半以上,二零零七年这个数据更加恶化。一个普通的会计职位,投递简历申请工作的就有 1,600人,郑州一个商店营业员的职位就有一千个大学生去竞争。与大学生相比,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就业前景更加困难。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经济发展这么快,为什么还有这么高的失业率呢?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二十日,江苏南京一个大学生招聘会场景。中国教育部称二零零七年应届大学毕业生为五百万,其中30%在毕业前没找到工作,但实际数据比官方公布的大得多。(Getty Images)

当美国的GDP增长率达到4%时,其国内失业率就降低到4%以下,而中国GDP增长率为10%左右,而应届大学生失业率就高达50%,这种怪象一方面说明中国GDP数据有假,一方面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畸形。

怪象四:官员与民众生活的巨大差距

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在解读中国高GDP增加下的高失业率时指出,二零零七年中国的GDP发展速度是10.4%,但老百姓感受到的GDP只有6.2%,实际情况比陈教授计算的更糟。GDP增长了,但百姓生活却没有大的改善。人们也许有肉吃有奶喝了,但喝的却是三鹿奶粉那样的毒奶。调查显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真正受益者只是少数官僚、精英,普通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实质的变化,相反,心中的担忧更多了。

二零零六年四月初,国务院研究室、中纪委办等发表了《全国地方党政部门、国家机关公职人员薪酬和家庭财产调查报告》。报告称党政干部已经形成社会特权有产阶层,其中地厅级以上干部已是官僚特权阶层。官僚特权阶层年收入是当地城市人均收入的八至二十五倍,是当地农民年均收入的二十五至八十五倍。二零零六年世界银行报告称,中国0.4%的人口掌握了70%的财富,美国是5%的人口掌握60%的财富,中国的财富集中度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

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每日消费在一美元以下的人口达到三亿多,这跟中国所宣布的贫困人口五千万相差六倍。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了九倍,但民众的生活水平却没有真正的改善,社会分配的不公可谓世界罕见。

怪象五: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

顾名思义,人民币升值就是人民币值钱了,以更少的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然而过去四元钱买一斤猪肉,现在要花十四元才能买回来,这说明人民币贬值了,通货膨胀已威胁到百姓的一日三餐和衣食住行。

以农民为例,随着世界粮食价格的攀升猛涨,按理说中国农民的收入会更多,农业生产积极性更高,然而随着种子、化肥等农业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而农产品收购价却在“剪刀差”的歧视下保持低价位,结果出现“谷贱伤农,谷贵也伤农”的怪象,以至于“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三农问题,成了中国一大经济难题。

怪象六:没钱买房与抢着买房

中国房价之高早已超出普通人的支付能力,老百姓没钱买房,但购房处总是排着长长的买房队伍。没钱买房的百姓为什么还要急于买房而变成“房子的奴隶”呢?因为人们担心房价被越炒越高。据说上海绝大多数商品房都是外资在里面炒作。

网络上流传这样一个房屋炒作实例。一炒家去年用五十万购得一房,几个月后,他们把房价炒到了八十万。于是炒家用另一个人的名义以八十万的价格将房子卖给自己,并从银行得到八成(六十四万)贷款,首付十六万。经过这一轮倒卖后,这个人用银行的钱赚得房屋差价三十万,减去第二次首付十六万和一点点所得税,他挣了十四万,而房子还在他的手中,他唯一的负担就是要还六十四万的贷款和利息。即使没有真正的买家出现,他也不怕,大不了还不起贷款,银行把房子收回去,但他已经赚了十四万。当然这样的炒家都是给了银行官员好处费的。

怪象七:世界最高存款率与贪官的钱

中国内需疲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中国的GDP贡献中,消费只占35%,而房地产却占了50%以上,欧美发达国家正好相反,用于消费的占70%以上,房地产只占了不足20%。据欧盟二零零五年的数据,美国、日本和欧盟的私人储蓄率分别为4%、11.5%和11.1%,而在中国,由于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老百姓出于养老、医疗等顾虑,积累了大量预防性储蓄,加上住房、教育、医疗等体制改革,把原本政府应当承担的义务“包袱”转嫁到百姓肩上,于是中国储蓄率一直在40%以上,比美国高了十倍。

中共官员也公开承认,中国拥有世界最高的国民储蓄率是支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也是这次避免发生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关键。中国的高流动性避免了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流动性短缺危机。

中国银行存款还存在一个怪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银行存款率年年超出当年工资发放率。例如二零零一、二零零二年每年存款都超出发放工资三千多亿。这说明全国的贪官污吏在加速贪钱,使全国银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年年大大超过了全国工资总额。

怪象八:中国经济是过热还是过冷?

近年来中央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抑制过热的经济。然而香港经济学教授郎咸平在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写下《中国经济的八大危险》,称中央针对过热经济采取的货币从紧政策是错误的,是‘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的毒药。

他认为,中国经济具有特殊的二元性,与GDP相关度大的房地产业、资源性企业发展过快过热,而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制造业发展则太慢太冷。中央采用一刀切的办法只是加速了经济的恶化。银行提高利率并不能阻止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发展,却使民营制造业由于得不到贷款而无法发展,很多企业家把原本应该用来发展生产的钱拿到股市炒作,如二零零六年海尔集团筹集一百五十万元投资房地产,不但促成了股市房市的泡沫膨胀,也给制造业的发展带来斧底抽薪的困难。

中国制造业不但投资环境恶劣,而且由于中国企业处在国际产业链的最低端,其价值极其低下。如广东省制造的芭比娃娃出厂价是一美元,其中60%是原料价格,35%是加工费,而到美国终端沃尔玛超市的售价是九点九九美元。由于外商控制了大物流环境所包括的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及终端零售,把七大产业链的最低一块分给中国,中国企业在“硬一元”里面再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软三元”里面的高利润。

怪象九:经济发展这么快,为什么老百姓的反抗那么多?

著名经济学家何清涟分析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塑造了中国社会的反抗模式。中国近年来社会反抗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反征地,二是反拆迁,三是反污染,四是泄愤型反抗,正好对应了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最快的四大板块:股市、房地产、金融和资源型企业。

中国股市的实质就是政府藉股市“圈钱”,让百姓为破败的国有银行和企业买单。如今百姓都明白自己的钱被骗了,股市上积累了大量民怨,股民怒砸交易所的消息频频出现。

中国的房地产不同于别国的是,政府既充当买者,利用手中权力强制以低价从农民手中征来土地,又充当卖主,以数十倍的高价转手倒卖给地产商,从中牟取暴利。目前中国有八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三无人口”(无土地、无工作、无住房),城镇有三百七十万户失去住房,民众被逼上绝路后的反抗日渐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

至于GDP大户资源性企业,他们主要是石油化工企业。在中国纳税五百强中,前面六十多名几乎都是国家级重点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的发展导致了民众反污染的抗争。当百姓利益受到侵害而多方申诉不得解决时,久积的怨恨会藉一件小事爆发出来,从而导致“瓮安事件”、“高莺莺事件”等大规模反抗。

制造业下滑 世界工厂倒闭

从中国经济的种种怪象中人们不难看出,这样的畸形经济必然短命。去年以来,各种潜在的经济危机逐渐露头并日趋恶化。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业在内需疲软的情况下主要依靠出口生存,目前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度已超过60%。然而从二零零五年以来,中国政府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却给民营企业带来巨大的负面冲击,使冷的行业更冷。

从去年开始,中国“世界工厂”的三大支柱产业:纺织、制鞋和玩具,由于有毒物超标等质量问题,遭到西方各国贸易壁垒和抵制。据官方报告,仅今年上半年就有六万多家中小企业倒闭,导致两千多万工人失业。当然,随着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出口企业的倒闭将更为严重。今年一月以来,中共还增加了12~15%的企业出口税,令出口企业苦不堪言。

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房价大幅跳水

专家称中国楼市可能是世界上泡沫最严重的。联合国和世界银行认为的房价收入比在三倍到六倍是合理水平,超过六倍的房价则太高,而北京四环内的房价收入比是二十七点八倍,如此高的房价在中国非常普遍。老百姓买不起房,买了房的大多也变成了“房奴”,一辈子都被房价压得直不起腰。

去年中国房地产总产值超过中国农业的产值而成为中国最大产业,几万人创造的产值竟然超过八亿农民。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曹建海这样描述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商:“就是在桌子底下塞钱的,别的什么也不做!”

这样一个病态的产业出现泡沫破灭也是迟早的事。二零零七年下半年以来,房价出现大幅降价,房市交易量出现大幅萎缩。据官方报导,二零零八年前七个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0.9%,但销售面积却大幅下降。七月份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8%,增幅同比下降37.2%。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南京等地出现大量退房者,有的地区退房户高达35%以上。如北京楼市折扣从三个月前的九折到现在的六折五折促销,降价幅度更深、范围更广。一对北京夫妇购房十天后房价降了十四万,人们预期房市也会同股市一样,一头栽进无底深渊。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日,北京秋季房地产交易会上。目前中国房地产业泡沫化严重,普通百姓即使愁白了头也很难支付高房价。(Getty Images)

股市崩盘 政府也救不了市

中国股市泡沫的崩盘已成为既定事实,世上很难有市盈率四十倍的股市而不出现拐点的。上证指数从二零零七年十月十六日的6,124点一泻千里,直到近日触摸到1,664点,跌幅逾70%,两市市值亦如洪水决堤,从去年高点至今市值已蒸发了近二十四万亿,相当于中国一年的GDP消失了。

如今民众普遍认识到,中国股市不是为了让股民赚钱,而是为了政府圈钱。如A股主要板块银行股自二零零六年上市以来大量发行股票,到二零零七年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从19%下降到8.05%。美国银行曾向中国建设银行投资三十亿美元,短短两年后就获利三百二十亿美元,其主要利润来源于中国股民。

中国政府利用股市转嫁了自己的银行烂账,但也严重挫伤了中产家庭的消费能力,使扩大内需成为泡影。据调查,去年入市的股民97%损失了一半以上,2%保本,只有不到1%的人盈利。

中共官员弃船出逃 资金外流严重

资本外逃是中国的一大特色。资本外逃率是出逃资金占引进资金的百分比,中国的资本外逃率一九九三年以前是52.3%,以后逐年增加,近年来某些年份的资本外逃率甚至高于100%。朱镕基曾承认外逃资金累计二千多亿美元,仅二零零零年一年外逃资金就达四百八十亿美元,超过当年外商对华投资的四百零七亿美元。

如今中共隐瞒这个数据,但十月以来大陆媒体报导的两位市区级官员在出访法国时滞留不归,这显示奥运后中共官员出逃现象更为严重。俗话说,大难来前鼠先逃。这些了解中国经济黑幕的中共官员的外逃,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经济政治局面的恶化。

资源环境窘境已到来

中国经济增长一直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目前中国GDP约占全球的6%,却消耗了全球30%的煤炭、钢铁和棉花以及50%的水泥。中国环保官员称,中国万元GDP能源消耗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至十一倍。过去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建立在资源榨取性的过度消耗甚至浪费的基础之上的,未来生态环境的窘境将阻碍经济发展。

比如中国四十五种主要矿产十五年后只剩六种,五年后70%以上的石油依赖进口。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者,有三分之二的中国人呼吸着不达标的空气,中国一半以上的河流污染严重,约三亿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58%的土地属于干旱或半干旱地区。据推算,空气和水污染使中国损失了5.8%的GDP。

严冬袭来 噩梦刚开始

穆迪信评(Moody’s)认为,中国经济高成长现象正在消退当中,如果经济成长率降到维持就业率增长的最低门槛8%以下,对中国来说,已经等同欧美的负成长,9%的经济成长率只是噩梦的开始。

如今面临国际金融风暴的中国经济,在内忧外患下矛盾重重、举步维艰。以最近中共三中全会新土改政策的受阻为例,原本想放开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把二十万亿的农村住宅基地变成可以流动的资金,从而盘活中国国内内需,缓解经济危机,但这项改革却被延后了。面对房市、股市、金融、制造、资源、环境、人心、通货膨胀等一系列滞涨问题,也许再高明的大师也无力回天,拯救中国经济的颓势了。◇

===================================================================================

华尔街令北京雪上加霜
文 ◎ 齐先予


中国房市惨跌,主要城市的房价直落。图为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日,一名投资者在二零零八北京秋季房地产展示交易会上的建筑模型前打呵欠。(Getty Images)


对比一九八九年的日本泡沫经济和一九二九年的美国股灾,如今中国经济面临两大危机同时爆发的严峻考验,一是自身泡沫经济的破灭,二是华尔街危机引发的牵连,两者内外合力,可谓生死劫数。

今年入秋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北京当局在窃喜的同时也在暗自忧伤。喜的是一则可以借机宣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把美国的救市行为曲解为搞国有化,二则可把中国原有的经济危机说成是金融风暴的受害者;忧的是中国出口型经济将面临巨大衰落,从而危及其依赖经济发展假象建立的统治合法性。

美国救市不是国有化

随着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国家政府力量拯救濒临灭亡的金融业,大陆官方学者解读为:资本主义国家也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避免经济失控,言外之意,中共的集权统治才是人类应有的选择。很多海外学者驳斥该言论是在有意误导民众。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解释说:“美国救市跟当年中国和苏联进行国有化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不是国家把民间力量从行业中挤掉,而是在危机时为民间市场力量提供援助。”“不是与民争利,也不是通过政府经营来实现‘均贫富’,只是解决危机的一个临时做法,一旦危机过去,美国政府将从那些国家持股的银行、金融机构或企业中淡出。”

他还说,这肯定不是在否定市场经济理念,也不是证明计划经济和国有经济是人类的重新选择。国家在市场中必须承担维护产权和契约权益的责任,当意外市场事件威胁到太多公众利益时,政府有责任出面保护公众利益。现代社会里政府的作用和角色大了很多,但权力增加的同时,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必要性也大大增加,因此出现了现代宪政民主制度,这些同步发展不是偶然的。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四日,四川成都一皮鞋厂。目前欧盟对中国产的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国内厂家出口创汇更难了。(Getty Images)

日本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

很多人把这次华尔街风暴比喻成一九二九年的股灾或一九九一年日本股市泡沫。有趣的是,美国股灾也是在快速发展三十年后出现的,为此美国遭遇十五年的大萧条、日本也因此丢失了十年。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到一九九一年二月的四年零三个月期间,日本经济在投机活动的支撑下高速发展。此前的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二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日、德、英、法)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宣布利用日元的升值来减少美国的贸易赤字。在国际资本的炒作下,日元在一年内升值一倍,从一美元兑换二百四十日元变成了一百二十日元。

在国内外多种因素的促成下,日本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当时东京二十三个区的地价总和甚至达到了可以购买美国全部国土的水平,而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此外,地价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账面财产增加,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三点九万日元,由于没有实业的支撑,泡沫股市开始下跌。到了一九九二年八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一点四万日元,账面资产在短短的两年间化为乌有。接下来是十年的大萧条,使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一九二九年的美国股灾和大萧条

从一八九九年开始,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三十年后,特别从一九二零年开始,美国制造业以超过6%的增加速度飞速发展。一九二九年十月二十九日股灾爆发,短短两周内共有三百亿美元的财富消失,相当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总开支。

接下来连锁反应很快发生:疯狂挤兑、银行倒闭、工厂关门、工人失业、贫困来临、有组织的抵抗、内战边缘。数据显示,在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一年,有五千家银行倒闭,至少十三万家企业倒闭,汽车工业下降了95%。到一九三三年,工业总产量和国民收入暴跌了将近一半,商品批发价格下跌了近三分之一,商品贸易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占全国劳工总数四分之一的人口失业。大萧条时期持续了十五年,其中十年内失业率接近20%,而在国际上通常将12%的失业率作为临界线。

三十年代的大萧条对美国经济造成极大的伤害,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才让美国逐步摆脱衰退,而美国股市回到崩盘前的水平时已是三十年后的一九五八年。围绕大萧条成因的解释,形成了今天流派众多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争论的焦点包括政府不适当的财政货币政策、技术冲击、投机盛行、社会分配不公、道德沦丧等等。但有一点却是公认的,即投资者非理性乐观的情绪是产生悲剧的原因之一。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香港金融风暴受害者在香港消费者理事会前抗议银行的欺骗行为。(AFP)

华尔街风暴令中国经济雪上加霜

有分析家称,这次美国次贷风暴与一九二九年的股灾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信用被无节制或恶意地放大后的信用危机导致金融危机,反过来促使信心崩溃,市场走到一个非常不理性的程度。

有人认为,假如把握得好,中国有望成为这次金融风暴的赢家。比方利用外汇购买大量价格便宜了一半的石油和矿产,或去股市“炒底购买美国”,或借机要求西方国家开放市场。但也有人相信,中国经济能在金融风暴后存活下来就算幸运了,哪敢奢望当赢家。上述乐观想法一是不现实,如大量购买的石油存放在哪里?全球民众正要勒紧裤带过苦日子,如何能对中国扩大市场?二是没有认识到中国经济自身存在另一场危机。

对比一九八九年的日本泡沫经济和一九二九年的美国股灾,如今中国经济面临两大危机同时爆发的严峻考验,一是中国国内自身泡沫经济的破灭,二是美国华尔街危机引发的牵连,两者内外合力,中国经济正面临一大生死劫数。

许多了解中国经济真相、明白中共本质的人相信,危机爆发后,中共不会像正常政府那样把广大民众的利益放到首位,而是把中共少数官员的得失放在首位,利用牺牲民众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这样的“舵手”是很难让中国经济的航船顺利度过风暴袭击的。◇

===============================================================================

粤港经济前景迷离难测
文 ◎ 吴雪儿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香港上市的合俊集团旗下两工厂倒闭,六千五百名员工面临失业。图为二零零八年十月十八日,一名等待领取拖欠薪资的工人睡在位于广东省东莞的合俊集团控股公司工厂的一张桌子上。(Getty Images)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欧美消费能力下降,出口导向经济走向末路,包括香港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已现倒闭潮。大陆媒体报导,东莞平均一天倒闭一百家企业;学者指出,今年将有上万家香港企业倒闭。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包括香港在内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体,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虽然在九十年代之后珠三角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然而最近以来,珠三角经济体,包括香港在内,不但面临国际金融风暴的波及,而且在制造和加工出口等方面都遭遇困境。

每天倒闭一百家企业

加工厂聚集地珠江三角洲在金融海啸前就已经积弱,今年以来,中国有六、七万小企业倒闭,其中大部分属于出口贸易型企业。而金融海啸触发的倒闭潮更是惨不忍睹。

当中最怵目的要算是在东莞经营十四年的港资企业合俊。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厂之一、香港上市公司合俊集团旗下在东莞的三家工厂突然倒闭,逾六千人失业。而差不多同期,港资家电生产商百灵达国际位于深圳宝安区的工厂倒闭,令超过一千二百名工人失业。

据大陆媒体报导,中国制造业倒闭之严重,“传闻东莞平均一天倒闭一百家企业”。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任陈广汉指出,早在黄历过年时,香港商会曾经估计,今年将有上万家香港企业倒闭。

香港经济金融评论员石齐平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珠三角地区外向型企业面临的困难,有多重原因:“表面上看,和最近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有关,但本质上,国际经济形势所造成的冲击,应该说,还没有真正的冲击到珠三角或中国其他一般的劳力密集型行业,因为这个冲击要在以后才出现。”

而财经评论员吴木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引发港企倒闭风潮的原因,第一是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型企业的经营;第二是全球市场对中国产品品质的质疑也不利于标有“中国制造”品的出口;第三是出口退税新政策的不利影响。

加工业出口导向经济已末路

中国经济发展走的是所谓的“东亚模式”,即和日本、韩国一样,以出口作为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中国在这方面更为极端,中国GDP的50%和进出口有关,是全球外贸依赖度最大的经济体。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问题更为严重。二零零六年,广东省进出口额超过了该省的GDP,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

面对全球发生的金融危机,欧美消费能力下降,大量企业的产品出口就陷入了困境。有资料显示,今年中国玩具出口额前八个月虽然有五十一亿美元,只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个百分点。而合俊集团旗下的三家企业以及珠三角地区大量代工企业倒闭,意味着珠三角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正面临穷途末路。

另外,在一片的倒闭潮中,珠江三角洲却出现一种矛盾现象:现存的工厂却仍难以招聘到工人。显示出珠三角一带在劳动人口方面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

有报导引述东莞厚街一家港资工厂的负责人说,今年原先计划增加一条生产线,且认为招聘工人不会太困难,因为有大量工厂倒闭,失业工人大增。不过,厂方最终却因无法招聘到足够的工人,只好放弃计划。

有分析指,有多重原因导致珠三角出现上述矛盾现象,一是区内物价急升,生活成本上涨,导致外省劳工撤离;二是工厂订单不足,加班工资少,收入降低,员工不愿在区内工作。

珠三角加工企业发展最快的这二十年来,经研发或原创,再被广泛生产和使用的产品很少。有学者认为,珠三角中小企必须转型自救,不可再单一倚赖出口。珠三角加工业应该建立自己品牌,有助将来发展内销。中国过渡政府总统伍凡今年初曾指出,很多外资来到中国,就是寄望于中国的庞大人口的内销市场。

伍凡认为,珠三角企业必须尽快开发内销市场,这不但有利于外资投资,对中国本土的经济也很关键:“中国的内销市场建立不起来,中国的经济永远不会好,现在我们所看的表面经济繁荣,通通是在城市地区,都是在沿海地区,你看不到农村的面貌。而决定中国经济有真正的发展,让全国百姓得到真正的好处,不把中国国内的内需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建立起来,那都是空的。那中国经济就是绑在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加工厂。”

李嘉诚损失一千八百亿

受金融海啸影响,香港股市狂泻,恒生指数从去年高位三万多点,回落到现在一万多点。有报导指,港股一年前的市值曾高达二十三兆一千九百七十亿港元,现今只剩下八兆五千八百亿港元,蒸发了约十四兆六千一百七十亿港元,以七百万港人计,等于每人损失二百零八万八千港元。

有报导指,港股一年前的市值与现今相比,蒸发了约十四兆六千一百七十亿港元。图为港交所内的情况。(Getty Images)

蓝筹中跌幅最大的,要数中信泰富(267-HK),该股因炒卖外汇累计期权而亏蚀一百五十五亿港元,一年之内跌价91%。而去年最重伤的便要数内房股、资源股及航运股,跌幅全部都接近90%。

而在金融海啸中“没顶”的公司包括有:恒丰金(870-HK)、佑威(627-HK)、德发(928-HK)、合俊(2700-HK)便要申请清盘,百灵达(2326-HK)内地厂房结业,五股皆已停牌,持有这些股票的散户心里要有数,它们随时变成废纸。

据《理财周报》报导,自美国雷曼兄弟九月十四日宣布倒闭后,香港长江实业与和记黄埔主席李嘉诚、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李兆基,以及新鸿基集团代表郭梓文等“亚洲三大股神”,同全球投资人一样受到股灾冲击,个人身家大失血。

有“华人首富”之称的李嘉诚,个人身家因此缩水近四成。由其控股的八家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缩水达四成,浮亏总额约为一千八百四十三亿港元。

郭梓文兄弟及李兆基浮亏也分别达八百零五亿及四百八十六亿港元;若以这半年股价走势来看,李嘉诚的长江实业股价跌幅约41%,由郭梓文家族掌控的新鸿基地产跌幅为53%,跌幅最大的却是由李兆基创办的恒基地产,跌幅高达55%。

不过据《工商时报》报导,三股神“越跌越买”,增持的主要是自家企业的股票。李嘉诚自九月二十九日起多次增持长实股票,累计共增持四十二点八万股,投资约三千五百二十五万港元,让李嘉诚对长江实业的持股比率上升至40.24%。

金融海啸中,恒生指数跌至四年来新低,股市也随即出现恐慌性抛售。(Getty Images)

香港优势渐渐丧失

郭梓文与李兆基两人则展开比李嘉诚更积极的增持动作。整个九月郭氏家族一共增持了八次,共增持二百七十二万五千万股新鸿基地产股份;此后,郭氏家族十月份再透过家族信托基金增持一百二十万股,投资达八千零五十二万六千万港元,对新鸿基地产持股比率已升至42.69%。

李兆基则早于四月初即开始增持自家股票,累计已七次增持恒基地产共一千四百六十五万五千万股,涉及资金高达八点五亿港元。有港媒报导指,一位超级富豪炒外行炒亏了一百亿元,后来坊间传闻是李兆基。传闻更指李兆基雷曼投资也亏了大笔钱,但因为自己的身份,不敢出来索偿。

香港作为中国经济的示范窗口,近年来越来越丧失了自己的特点的内趋力。八十年代之后,香港制造业北上,本地则以外贸服务、物流和金融为商业三大支柱,然而,随着中国的开放,外资大量直接进入内地生产和贸易,而港口吞吐量近十多年增长了数十倍,香港外贸服务和物流方面的优势荡然无存。

这次国际金融风暴仍在扩展,最后结果如何没有人能够预知。显然,如果香港的金融市场再遭到重创,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则岌岌可危,而香港经济将失去其最后的一个重要优势。◇

从高空眺望的新界地区,可以看到设在区内的货柜码头(Getty Images)

──本文转自第95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
http://mag.epochtimes.com/097/1.htm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联合国报告:中国须将资源转向弱势群体
何清涟:美国金融危机当真害惨了中国?
吴国光: 中国改革已经终结
陈破空:“中国模式”,随时可能猝死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