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心得

浙江一家六子女读哈佛康奈尔等名校

【大纪元7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文华综合报导) 浙江瑞安市的蔡笑晚一家六个孩子:长子蔡天文,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毕业,现为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4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5岁获得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高盛公司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六女蔡天西,18岁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8岁担任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

中国青年报最近报导了蔡家人才辈出的故事。今年66岁的父亲蔡笑晚为了分享自己成功教育子女的心得,最近出版了新书《我的事业是父亲》,在大陆引起家长们的热捧。

黑五类多生孩子 让后代圆自己的成材梦

蔡笑晚的父亲曾担任国民党的法医,于是不管他多么努力的学习工作,成功对他来说都遥不可及,于是蔡笑晚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从1967年到1977年的10年之间,蔡笑晚和妻子共生育了六个孩子,五男一女。

长子一出生,蔡笑晚就开始对他进行早期教育。与众不同的是,他教孩子的不是认字说话,而是数学。儿子还在襁褓中的时候,蔡笑晚就用手指在他的下巴上划一下,嘴里念“一”,或是拍着他的小手有节奏地数数。八个多月时,老大蔡天文就能按顺序念出一至五,一岁多就能认识一至十的阿拉伯数字,然后是中文数字和大写数字。

“一般的家长只从一教到十,但我一直教他们念到千位数,让他们对大数字也很熟悉。等到他们会写的时候再教加减乘除法,因为有了大数字的基础,多位数的运算就便利一些了。”

立志教育,把《荷马史诗》写进家训

孩子们一过三岁,蔡笑晚的育才策略里又增加了一项立志教育。他坚信“从小立大志的孩子,不会满足于现状,取得成绩后,还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

蔡笑晚在家里墙壁上贴满了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一有空儿就给孩子们讲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每天清晨,他在楼下拉起二胡,孩子们就开始陆陆续续地起床。接着他又打开广播,调到播放英语和日语节目的频道。孩子们每天听,渐渐对外语产生了兴趣。等到夜幕降临后,全家人围坐在灯下,蔡笑晚看物理专业书,孩子们读课本,成为雷打不动的习惯。在蔡笑晚一手营造的氛围熏陶下,小女儿四岁就告诉爸爸她要当中国的居里夫人。

旅行是很好的励志手段

“我始终认为伟大的情怀和广阔的胸襟不是通过简单的说 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让美和伟大的外景、崇高的意境结合在一起才能感化出来。”早在1970年代,蔡笑晚就带 全家、背 背囊、以最省钱的方式游遍北京、天津、东北三省等地,“我们用最节省的方法,大部分靠走。孩子们也就10岁左右,两个人抬一个包,我们大人一人背一个。每到一个景点,我就给孩子们讲解有关的历史故事,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想像。”

培养自学能力闯天地

“真正做学问的人,他的能力和才华绝不仅仅是老师能够 他的,必须通过自学才能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蔡笑晚指出,子女在通过早期 育和立志 育而奠定了人生发展基础后,就需培养其自学能力。

这主要通过三种方法,首先,观看孩子早前打下的基础是否扎实;其次,留心孩子对新事物的兴趣;最后是了解孩子对目标是否有强烈的追求欲。他在 子女功课时,不会每课来讲而是告诉他们那些部分重要,要先学、那些次要等。

在他的指导下,六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自学能力,都先后跳级。为了让孩子的才干得以发挥,蔡笑晚不惜多次让孩子转学,从小学到博士,大儿子共读过11所学校。



《我的事业是父亲》封面。互联网

把教育孩子当成事业

蔡笑晚坚信,把孩子培养成材是天下每位父母最要紧的人生事业。为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摆放足够的时间陪伴子女、与他们一起成长。“孩子们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跟我沟通,这得归功于早期 育,早期沟通得好就不会存在隔阂。”

蔡笑晚一直坚持写日记,几乎篇篇都与孩子的成长教育有关。他还给每个孩子从小建立了档案,将成绩单、录取通知书、奖状、学习笔记、好作文,还有亲子通信都收集起来。蔡笑晚经常会拿出来看看,对比孩子们的成绩变化,并且通过信件把握他们的心态变化。

去年年底,三个儿子从美国募集到100万元资金,以蔡笑晚的名义在瑞安设立了“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从今年起,每年7月,“蔡笑晚奖学助学基金”将拿出5万元人民币奖励当地的优秀高考生和品学兼优的贫困生。

蔡笑晚教子心得

【五主动】:孩子在3岁内,父母主动开发其智力,尤其数学思维;孩子5岁时,父母主动令其尽早上学读书;发现孩子智力超常,要主动帮孩子跳级;主动为孩子创造没有压力的外在环境;主动告诉孩子,考上大学是求学的开始,及早准备考研或留学。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