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序书摘

开头的七种方法

万事起头难,作文的时候,更是如此。底下,我们用一段简单的口诀,帮大家归纳出“开头的七种方法”,并点出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开头最常用的方法是“开门见山”和“名人背书”,最易引人注目的则是“故布疑阵”。完全没有头绪的人,只好“自问自答”或“望文生义”。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别把时间浪费在第一句话上!“举例来说”,如果第一句话就花半小时,那你就是“逆向行驶”,死期不远了。

一、开门见山

直接了当,把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最经典的例子是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又例如本书“名作赏析”里的隐地〈到林先生家作客〉。(详见P147)

二、名人背书

引用名人的话(或俗谚),增强作文的说服力。例如本书“名作赏析”里的王鼎钧〈拾穗的日子〉:“俗语说:‘五月田家无绣女。’因为要忙着收麦。”但切忌引用太浮滥的名句,以免造成反效果,如“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三、故布疑阵

利用悬疑或惊奇的方式,制造出想像的空间,引起读者的好奇。例如本书“名作赏析”里的周芬伶〈小王子〉:“他们说,弟弟被关起来了。”(详见P152)

又叫“设问法”,利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慢慢带出主题。例如:梁启超〈最苦与最乐〉:“人生什么是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五、望文生义

先针对题目加以解释、说明一番,然后再展开论述。这种写法大多是针对具多重含意的题目。例如“心灵存折”、“生命”、“行”等。

六、举例来说

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题旨,有点像大一号的“譬喻法”──利用“事件”的相似处,以彼方来说明此方。例如一提到国家与个人的关系,便会想到“覆巢之下无完卵”。

七、逆向行驶

即“逆向操作”,先写与题目相反之内容,随即再拉回到主题。目的是利用反差的原理,把主题烘托出来。例如题目是“守时”,便先写不守时可能会有什么恶果。又例如前面提及的周芬伶〈小王子〉,既是故布疑阵,同时也是逆向行驶。因为题目是“小王子”,但作者劈头就写小王子被关起来了。

底下,让我们以“一张旧照片”为题,练习如何使用开头的七种方法:

一、开门见山

我最难忘的一张照片是六岁时父亲帮我拍的,那一年,我们学校举办园游会,我演的是一个可笑的死人……

二、名人背书

孔子曾经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了抵抗时间这个残忍的敌人,于是我们不停地拍照,试图把生活中每一段值得回忆的美丽时光,都一一收藏进生命的相本里……

三、故布疑阵

我的相簿里有无数张照片,但有一张泛黄的照片,却让我每次都迅速翻过,不敢把目光稍稍停留在它身上,因为那是一张与死亡沾上边的照片……

四、自问自答

人类发明相机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了永远把自己留在过去吗?为了怕遗忘过去的自己吗?这恐怕是一个没有正确解答的问题。不过对我而言,照相是为了“与过去的自己对话”……

五、望文生义

每张照片都藏着一个回忆,一张旧照片就是一个难忘的回忆……

六、举例来说

就像每一帖良药都能治愈一个病人一样,一张又一张的旧照片,也可以抚慰一个又一个再也回不到过去的时间旅人……

七、逆向行驶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照片,那么当我们老年失忆的时候,人不就成了一张又一张空白的纸。为了不让回忆一点一滴地流失,于是人们利用一张又一张的照片,证明我们确确实实曾经年轻过、美丽过、精彩过、认真生活过……

作文开头的方法千千万万,没有哪一种特别好,主要还是得依据题目、当下的灵感,以及你个人的偏好、能力来做决定。切忌蛮干,胡乱套用。另外,你也可以尝试着一次用两种,或多种以上的开头法,只要能运用得宜,什么方法都是好方法。

练习题

请用上面学到的方法,为底下三个作文题目各开七个头。

一、题目:我最难忘的人。

二、题目:当我犯错的时候。

三、题目:最后一堂课。◇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