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心理

年少不再?

〈小时候骑坐在爸爸的肩头上,两只小手紧紧抱住爸爸前额时的幸福感觉,为什么在上了小学之后,便消失了?难道童年真的这么短暂吗?〉

早上,带着一本小小的图画书《我最讨厌你了》到这群大小孩的团体里去,想做个大胆的试验;到底“好的故事书”有无分年龄的高低?

等了一会儿,大孩子们陆续脱鞋进来,热情的跑来和我打招呼,我引导大家为成弧形之后,便退到小凳子上坐下来,拿出手中的小书,说:“我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的某些心情,例如:流着口水,羡慕的看着别人吃糖,或找不到妈妈的害怕;而那样类似的心情,延续到我们长大还是经常会出现。我今天特别带了一本描写小小孩和他的好朋友吵架的图画书,内容相当精彩,作者运用简单却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我们每个人童年难忘的经验;我相信这样的事情都曾经发生在你我的身上!”

“先拿出来看看再说嘛!”一个孩子不耐烦的打断我。

“快点讲!”其他人附议着。

在众人期盼之下,我缓缓的念出书名:《我最讨厌你了》;然后,一句句的引领着他们走入书中的世界……

当故事讲完时,孩子们被书中率真的童稚之气引得格格的笑着;过了一会儿,我问:“还记不记得自己小时候的事?”大家点点头。

“小时候常常回外婆家,她家住在乡下,种好多水果和蔬菜,我每天都到果园里爬树、抓蜻蜓,好好玩喔!”

“我最喜欢去公园荡秋千了!”

“小时后最好了,都不用上学读书!”

看着大家兴奋的述说着自己的快乐的童年时光,不能自己时,我索性提议:“我们把自己最开心的事画出来好吗?”

“好啊!”有人愉快的赞成。

“可是,我不会画呀!”有人扭捏的迟疑着。

“画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把那样快乐的经验画下来,让它重回到我们的眼前!”

这时,已经有人开始趴在地板上认真的画了起来,慢慢的就连刚才犹豫的人也到前面来拿了一张白纸,慢慢的进入了状况。

绘画实在是件有趣的事,才没多久的功夫,现场就被五颜六色的粉蜡笔渲染的热闹非凡。每个人的脸上都被自己的作品吸引且专注的与自己的心灵对谈。

“我画好了!”阿强抬起头,神采飞扬的看着我说。

我凑近一看,明亮的色彩描绘出一个小孩兴高采烈的躺在大人肩头上的画面;“我就是这个小孩,他是我爸爸!”阿强指着画对我说明,“以前,爸爸常常让我骑在他肩上,和妈妈一起去逛街!”

“我小时候也曾骑在我爸爸肩上,好好玩喔!”有人附和着这样的经验。

“这真是一段难忘的童年?”我注意到他浮现出一股如梦似幻的幸福神情。

“那时候爸爸对我好好喔!常常带我出去,买东西给我;不像现在动不动就打我、骂我……”

“现在爸爸管得较严?”

“何止严?我觉得他根本就是看我不顺眼,讨厌我到极点……”

“猫头鹰,我也画好了!”燕子拿着画跑过来拍拍我的肩。

“你要不要告诉我们,你画的是什么?”

“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山!”燕子开心的说着。“以前只要有假日,我们全家都会出去玩!”

“那现在呢?”

“现在?哎!那有假日,都被安排到补习班上课啰!”

“喔?”

“妈妈说我功课不好,以后上国中会跟不上,没办法!只好大补特补了。”孩子们在一旁与她嘻笑逗弄着。

“我妈老是说读书都没时间了,哪有时间去玩!嗳!补、补、补,都消化不良了,还补!”

看着他们一张张的画,听着他们神采飞扬、容光焕发的描述着当年的快乐时光;又神色黯然的说到今天的无奈时,真觉得他们说的:“小时候真好!”实在有理!

只是,这句话在我这个年长他们数十岁的人听来,真是有点啼笑皆非;十一、二岁对我而言不也还是“小时候”吗?可是,为什么眼前的这些归类在我的“小时候”时期的孩子们,却已经有“年少不再”的感喟了?

——转载自台视文化出版社《我是坏小孩?》@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