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采风

中华老字号:“桂发祥”麻花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是河北省大城县西王祥村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幼年丧父,1924年因旱荒兄弟二人随母乞讨来到天津。

  

1928年,兄弟二人投身在李富贵麻花铺当小伙计,每天炸完麻花,沿街叫卖。1933年,又到刘老八麻花铺学徒,由于聪明能干,手脚勤快,很快就掌握了炸麻花的全部技艺。之后,范氏兄弟与人合伙在河东杜庄子炸麻花,不久,因地点偏僻又回到东楼在忠厚里开店维持生计。

  

1937年,他们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大沽南路十八街处,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当时,麻花制作技艺墨守成规,千篇一律,以两三棵白条拧成叫“绳子头”,用两根白条一棵麻条拧成称“花里虎”,皆用麻条拧成的名为“麻轴”。

  

在竞争中,范贵林精于思考,反复探索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加一棵含桂花、闽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条,炸出麻花香甜味美,堪称独特。而且经过多次试验改进,终于总结出酵面兑碱,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增减的配比方法,使炸出的麻花一年四季质量保持稳定。后又根据顾客需求炸制出一两、二两、半斤、一斤、二斤重量不同、大小各异的多种规格的麻花。这种夹馅什锦麻花风味独特,口感油润,酥脆香甜,造型美观,久放不绵,因而蜚声津门,倍受群众青睐。范贵林亦随之扬名,被众人顺口取得“麻花大王”美称。

  

桂发祥麻花的选料和制作方法很特殊。他们先用热油和面,撒上桂花、闽姜、白糖、青梅、核桃仁、青红丝等,制成酥馅面,搓成酥馅条;用糖汁和面后,搓成白条;把一部分白条蘸上芝麻,便成麻条。再把酥馅条、白条、麻条合股拧,对折再拧。麻花成型后,放进花生油锅里在微火上炸透,成金黄色出锅,夹上冰糖块,撒上青红丝和瓜条等小料,这才成为“十八街”什锦夹馅麻花。这种麻花不仅酥脆香甜,而且能存放几个月也不绵软。

  

“十八街”桂发祥麻花以其色泽金黄,风味醇厚,具香、酥、脆、甜的诱人特点而名扬中外。@(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