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方法

都市里的印地安哲学

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印地安人很悠闲地躺在一棵大树下,欣赏周遭美丽的风光。突然间来了个白人,并告诉这位印地安人说:“喂!老兄!请你尽快搬离这块土地,我已买下了它。”印地安人反问这位白人,买下这块土地要用来做什么呢?白人回答说:“我先要丈量土地,然后在上面盖很多房子,成立一个休闲渡假中心。”印地安人又问:“成立休闲中心,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白人带着充满憧憬的口吻说:“这样我可以赚很多的钱。”印地安人再问:“先生!你赚这么多钱,打算用来做么?”白人回答说:“我打算用这笔钱,找个地方好好的去度假。”

白人和印地安人最终的目的相同,都想过悠哉舒适的日子。只是白人绕了一大圈,在过程中还必须承担的经营成败和失去健康的风险!

补习班里的白人模式

在我们的生活周遭似乎不乏像故事中白人这类的人,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升学主义下的辛苦学子。大嫂家的老大为了考个好高中,从国一就参加各种数理补习班,白天已上了一整天的课,晚上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赶补习班,星期假日也不得闲,还得上总复习班。原本喜爱室内设计的他,忙得抽不出时间去学美术基本功,更遑论对美学的概念培养了。

二嫂家的老大,更是补界中的大客户,才小国五年级的他除了补资优数学外还要补国文,国文补什么呢?经询问之后,得知补的是中国的古诗词!我家老大于是问他,这种具有意境美感的东西能补出什么感觉呢?表弟耸耸肩莫可奈何地说:为了考资优班只好死背啊!上国一之后补得更勤了,还外加了国二先修班的课程,以便更能掌握致胜的先机。这些小朋友整天都很忙碌,最大的知识来源是课本,最方便的休闲娱乐就是打电动和看电视。

儿子打从国中开始,日子也过得相当的寂寞,从不参加补习班的他,在放学回家的日子,竟然找不到可以打打球、聊聊天的朋友,原因是大家都乖乖地补习去了。

曾在私立小学任教过的我,倍尝那种以分数的高低论英雄的冷暖滋味。为了表面分数,家长可以和老师发生冲突对立,不惜牺牲可以引导孩子从事观察研究激发孩子学习潜力的课程教法。这些孩子被灌输着人生的目标就是进入一流学府,然后拥有高人一等的工作机会,然后呢?就可以拥有较高的收入,过着高品质的生活。

拥有高学历高待遇就真的拥有高品质的生活吗?好像也并不那么绝对。

源于大自然的无形收入

有位朋友,几年前辞去所有的工作,在家闲晃了半年。以前的他翘着二郎腿,每月就有二十万元进账,其他的收入自不在话下。身为一位名医,名作家、名嘴,每天有看不完的诊、听不完的苦痛,赶不完的演讲、写不完的稿,还要被各种公益活动追着跑。为了要减压也曾三更半夜流连于PUB买醉而忘了回家,早晨醒来带着熊猫般的黑眼圈出门,夜晚再拖着蹒跚的步履返家,每天对妻儿说不上几句话,家庭嗅不到一丝温暖的气息。

长期追名逐利结果,各种病痛不约而同地相继而来,身材臃肿精神涣散,怎一个苦字了得?痛定思痛卖了市区的房子搬进郊区,辞去了工作修身养息,现在的他每天早睡早起,规律的运动,除了养花莳草,闲暇时带着妻儿到附近郊山走走海边逛逛。捡捡贝壳、石头或漂流木回家,然后摆进家中的屋顶花园,让待在花园的感觉很普罗旺斯。

少了傲人的收入,以写作演讲为生的日子,虽然过得有点清贫,但身体却恢复了健康,家庭多了欢笑和温暖,这是用再多的金钱也买不到的啊!

另一位朋友在经济不景气的这几年,停止了工作,终日与自然为伍。未婚的她没有经济依靠,还需支付房租及每日三餐的开销,可是忧愁并没有挂在她脸上,相反的是一种自在和满足。问及如何维持生活,年纪大了没有存款怎么办?她说一开始也很担心,可是几年下来也没饿着,平时带带野外解说,到学校社团兼兼课,有时打打零工,收入虽然微薄够用就好,多出来的时间用来游山玩水,带带原住民的小朋友嬉游于山野林间。少了名利的争夺,日子平静而快乐,年纪大也有年纪大可以做的工作。有时跟她行于荒野间,两人自我解嘲地说:“我们不必去赚很多的钱再来消费,我们直接享有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美好事物,这也是种无形的收入啊!”@、

(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