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

戏曲漫谈:吕剧

吕剧是流行于山东以及河南、江苏、安徽部分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1910年前后,广饶县琴书艺人时殿元、谭秉伦、崔兴乐等把琴书段子《王小赶脚》化装上演,形成了“化装洋琴”,又称“洋琴戏”、“迷戏”等,后称“吕剧”。

吕剧名称的来源有各种传说,据博兴老人回忆,吕剧的“吕”应是二十五户为一闾的“闾”,意思是街坊邻居戏,家乡戏,久而久之,把“闾”简化成“吕”。

另一种说法是,时殿元等人在说唱《王小赶脚》时,时殿元扮演脚夫王小,崔兴乐扮演二姑娘,还有一头纸糊的小毛驴,故当地观众称之为“驴戏”。后来,这种“驴戏”进了济南府,许多观众不明白这个剧种的来源,只听到“驴戏”的谐音,再加上当时表演的主要剧目是《吕洞宾打药》,于是,观众就把这种剧叫做“吕剧”。

吕剧的基本腔调有四平、二板等,伴奏乐器以坠琴、扬琴、二胡、三弦为主。

──转自《世华网》(http://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