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钱烦恼:“知道”本身有着巨大的力量

约翰.阿姆斯壮(John Armstrong)/译者:陈信宏 褚士莹

人气 13
标签:

我相信“知道”本身,有着巨大的力量。

比如说当我们自从学会九九乘法表之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回到不懂得乘法之前对于数字的想法。

已经“知道”的人,无法揣摩“不知道”者的内心世界,虽然自己也曾经是其中一名成员,但是“知道”会巧妙地彻底磨灭在这以前的所有记忆。

这是为什么,每次我总是喜欢问那些向往环游世界旅行的人,他们认为要去环游世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每次,我总是会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大多数的人立刻就说是“金钱”,接着一定有人会说“时间”,在这之后,“健康”和“家庭”也都会被陆续提出来。

“如果钱是最大的问题,那么一张可以环游世界一圈的机票大概多少钱呢?”

每个人总是从五十万、一百万台币开始猜,也有人认为需要两百万台币。

但是当我证明,一张最便宜的环游世界RTW机票,原来六、七万元就可以买得到,大家总是非常惊讶。那些觉得自己不可能有钱去环游世界的人,突然也松了一口气。原来环游世界的机票,用买一辆摩托车的钱就足够了。

“询问机票价钱,明明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可是为什么摩托车价钱这种称不上重要的资讯人人都了解,对于当做梦想的环球旅行,却连到Google上去搜寻一下,或是打个电话到旅行社都不曾这么做呢?”

“因为觉得根本不可能,所以就没有勇气去────知道。”

可是一旦知道以后,环游世界就没什么了不起的了,几万块钱的机票,只是自己去或不去的问题而已,已经不是能不能实现的问题。

同样的,那些说没有时间的人,一旦经过我的计算,发现一年五十二周,每个上班族本来就有周休二日,这样一来就是一百零四日的周末,如果加上其他的各式各样国定假日、台风假、事假、病假、休假,任何一个社会人每年都有将近一百六十天以上的假日,也就是每年有将近一半的日子,本来就是假日,怎么会说没有时间呢?就算搭船环绕世界,也只要一百一十天啊!

至于认为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无法环游世界的,我告诉他们我的护士朋友法兰克,在豪华游轮上开设一间洗肾中心的故事,即使是一个星期要洗肾三次的糖尿病患,也因此可以像健康人一样参加航海行程。我也不只一次在世界不同角落看到全盲的背包客在自助旅行,难道阻止我们去环游世界的,是比洗肾或眼盲更加严重的健康问题吗?

至于那些认为自己有家庭牵绊,以至于无法去旅行的,我也会告诉他们我的好朋友阿瑟,如何放下全职工作、还在念书的丈夫及当时两个还是国小年纪的子女,到土耳其去寻找自己的第二故乡,买了一间在地中海旁的农庄,过着自己种有机无花果,自己萃取第一道橄榄油的田园生活。如今子女也都长大成家,并没有因为母亲没有天天在旁边陪读而成为问题学生,反而因为从小就看到双亲虽然超过了做梦的年纪,但是一个插班考大学一路念到法律博士,另一个藉由旅行寻找自己,都是诚实追寻生命梦想的人,所以对于父母的爱与尊敬,没有因此而稍减。

一一分析下来,似乎这些原先认为无法解决的难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不知道”。

知道与不知道,差别是很巨大的。

知道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是件比想像中更大的人生工程。

我有一个同事,来自缅甸某个少数民族,在自己的家乡是个非常优秀的社区发展专家。有一天,长期赞助他工作的瑞典NGO组织,要送他到斯德哥尔摩去受训,当我们认为他很优秀,英文也很流利,应该不会有什么困难的时候,另一个曾经去过瑞典受训的缅甸同事,却显得忧心忡忡。

“他这辈子只用过钥匙开门,但到了瑞典却要用感应卡,万一毫无重量的感应卡弄丢了,他进不了房子,又不知道该怎么求助的话,在热带成长,从来没有经历过摄氏三十度以下气温的他,可能会在下雪的北欧冬天冻死吧?”

手机该如何储值、银行该如何开户、为什么大部分的人都在地底下移动(地下铁)而不是在地面上,这些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回答的问题。

这是为什么,我一次又一次发现自己在泰缅边境的移工学校,向这些刚离开缅甸乡间的年轻人,开课解释什么是银行业务,什么叫做贷款、保险、信用额度、信用评比、资产管理。信用卡以及现金卡的区别,对于从来没有使用过银行,也不知道金融是怎么回事的人来说,已经不可思议,我还没开始说次级信贷、二胎、再保险呢。

知道如何使用世界都这么困难,知道如何使用人生,比想像中更不容易。

两年前,日本NHK出版了平安寿子的一本长篇小说,书名就叫做《人生的使用方法》,描述一对退休的夫妇,借着找寻兴趣,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

无独有偶,前一阵子网路上也流传一篇短文,说是当电器用品坏掉的时候,平时喜欢看产品说明书的五岁儿子总会冷冷的在一旁说:“我们自己没按规定操作使用,当然容易坏!”延伸到思考我们是不是读清楚了“人生使用说明书”,否则过度使用了人生,因为我们如何对待自己、对待别人、对待环境的方式,最后就会变成我们的命运。

哲学训练背景的作家艾伦.狄波顿在二○○八年夏天,于伦敦开设了一间“人生学校”(The School of Life),专门解答人生与生活上会面对的大小疑难问题,如:钱不够用、对工作没有热情、两性关系失调、如何保持冷静、如何在数位世界中生存、如何让世界变得更好等等。一般人随时都能走进这间学校,并且在里面得到想要的答案,我也认真的去上另类的“主日学”,我还记得那天的主题是“别过度看重幸福的重要性”。

当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到伦敦去寻找昨天的历史踪影时,对于选择在伦敦生活的人来说,伦敦却是一个明天的城市,无论是最新的思潮、建筑、发明、流行、艺术或是生活风格,对于未来的想像,才是让伦敦一直走在世界前端、几个世纪以来不断向潮流的最前线滚动的真正原因。

这是为什么,作为一个旅行者,我总是为那些只去伦敦看旅游书上景点的观光客,觉得非常可惜。

对于想要在伦敦寻找私房景点的朋友,我常常会推荐他们去被誉为“英伦第一才子”的瑞士作家艾伦.狄波顿开设的“人生学校”,上一堂自己喜欢的课。

艾伦.狄波顿一九六九年生于瑞士苏黎士,从八岁起在英国接受教育,曾求学于顶尖的哈罗学院与剑桥大学。他通晓法文、德文及英文,才气横溢,文章智趣兼备,书写主题丰富多变。在二○○二年《旅行的艺术》风靡全球之后,目前已有二十多国语言的译本,在台湾也拥有相当多的粉丝。二○○四年,在各界瞩目之下,《我爱身份地位》于英国搭配由他所主持的电视节目一同推出,旋即登上英美畅销书排行榜。全球死忠的书迷总是每年都翘首盼望狄波顿的新作问世,也总是意犹未尽。但并不是很多人知道,其实只要到伦敦,一年到头都可以前往艾伦.狄波顿开设的“人生学校”去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

狄波顿之所以会决定在二○○八年的夏天以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的方式创办这所人生学校,我觉得跟他创作生涯的起因其实是一样的。

狄波顿曾经公开表示:“我在求学过程中感到非常失望,尤其是在大学期间,因为学校所教的一切似乎都无关紧要。我什么科目都涉猎过,可是内心还是觉得空荡荡的……我要写我自己想看的那种书籍!”而他所谓的那种书籍,就是利用广义的文化来诠释及定义人生。他认为写一本能够帮助人享受人生的书,是一件很美也很重要的事情。这是为什么他从一九九三年开始以哲学论说文的形式,出版各式各样的作品。

人生学校也就是这个理想另外一种形式的具体呈现,供人学习如何解决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像是给那些早上赖床不想去上班的人的生涯规划、怎么跟分手情人相处的人际关系、了解我们为什么会说谎、如何在消费时代里做有创意的旅行、如何自己一个人生活、如何变成一个别人眼中很酷的人等等。有些课是晚上开设的,地点又在商业街的精华区,所以适合白天逛街购物参观累了以后来。如果意犹未尽的话,也有周末全天课程,甚至有在教堂里进行的另类布道会,内容有趣而不可思议,像是强调悲观比乐观重要,或是作白日梦对人生的必要性等等。

除了上这些不可思议的课程,学员还可以一起吃大锅饭、参加小旅行、接受非传统式的心理咨商。就算不打算上课,也可以纯参观,在有趣的附设商店购买一些伦敦别处买不到的纪念品——比如专门谈孙子如何教阿嬷用手机传简讯的书。

如果能够到伦敦,从人生学校带回一些人生的热情,用新的态度面对日常生活,或许这将是伦敦最特别的纪念品也说不定。至于那些没有机会到伦敦去上人生学校的,那就看书吧!

摘自《不为钱烦恼》 先觉出版社 提供

相关新闻
万那杜人快乐的秘密  不为钱烦恼
如何让兰花重新开花? 园艺达人教你秘诀
从事园艺工作也有运动功效 一举数得
恩与仇 人情债难还 互惠互利开启合作契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