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第一书院 松洲书院

作者:路圣石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松洲书院位于福建漳州芗城浦南镇的松洲村,创立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为“开漳圣”陈元光之子所创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被称为“八闽第一书院”。据史料记载,松洲书院可谓中国最早书院。

松洲书院与松洲威惠庙在建筑上合为一体,形成“前庙后校”,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后来松洲书院历经各朝重修,一直保持这种“庙堂兼书院”的特点。

陈珦与松洲书院

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漳州创置设州,首任刺史为“开漳圣王”陈元光。陈元光认为要治理漳州这片土地,“其本则在创州县,其要则在兴庠序”,建州伊始,他就在职官中设专司教育的“文学”官员,并倡导兴办书院。

陈珦是陈元光将军的儿子,唐高宗李治调露二年(公元680)诞生,从小聪慧过人,少时沉静寡言,不善交往,受学于别驾许天正,经书过目不忘,尤善词赋。陈元光曾爱抚地说:“儿非戈戟士,乃台院秀儒也。”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陈珦16岁,举明经(相当于后世之举人)授职翰林承旨直学士。

当时武后称制,朝廷昏乱,他郁郁寡欢地任职12年,终于忍无可忍,借口双亲年迈,上疏乞归养。回到漳州后,景龙二年(公元708年)龙溪县令席宏隆礼聘请他主持乡校,开创书院于松洲,“与士民话说典故,子弟多有向方。”

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书院,《龙溪县志》有载:“松洲书院,在二十三、四都,唐陈珦与士民讲学处”(漳州郡城外农村基层建制先以乡、里设置,南宋末改为都、图制之),其办校旨在“为导民于礼乐,无混迹于渔樵”改变“海滨世无仕者”。

松洲书院包括书舍、厅堂、跑马场,面积约15亩,既可教学,又可习武,具有相当大规模。陈珦把孔子“文、行、忠、信”融于一体,言传身教,导士民于礼乐,开士子之茅塞,培育了大批人才。

陈珦在松洲书院只讲学五年,就因为他的父亲陈元光将军不幸战殁于大峙原,朝廷因岭南多事故,令陈珦夺情代州事,陈珦上表恳请,等服丧后履任。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他在漳州刺史任上上疏乞休,重新回到浦南,再到松洲书院聚徒讲学,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病逝。

松洲书院在贞元迁州后,前落改为崇祀陈元光及其部将的威惠庙,后进仍为书院讲学处,这种“庙堂兼书院”的特点,历经宋、元、明、清各朝重修,均仍保持“前庙后校”的旧构风貌。@*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珠江又是一条充满传奇色彩的河流,碧水潋滟、华灯闪烁,明珠镶嵌的百里珠江,向人们展示着广州城厚重的肌理,诉说着悠悠千古动人的故事。
  • 广州古城,山环水抱,藏风聚气,具有“三山五岭雄,三江五河美”的山水格局,和“白云越秀翠城邑,三塔三关锁珠江”的优美环境空间结构。
  • 海珠石在今海珠广场一带,原为江中一巨石,事实上是一块由白垩纪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大礁石,因耸起于江水之中,故又称海珠岛。
  • 广阔的嘉峪关关城横卧戈壁滩上,两侧城墙与山相连。巍峨朱色的城楼昂然欲飞,衬托着祁连山如玉的雪峰,美丽如画。
  • 登上古关,举目远眺,四周沼泽遍布,沟壑纵横,长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杨挺拔,泉水碧绿。红柳花红,芦苇摇曳,与古关雄姿交相辉映,使人心驰神往,百感交集,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它位于甘肃敦煌西南七十公里南湖乡的古董滩附近,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注: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 白帝城,在现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位居高山,形势险要,雄伟壮观。
  • 雁门关,又名雁门塞、西隆关。相传每年春来,南雁北飞,口衔芦叶,飞到雁门盘旋半晌,直到叶落方可过关。故有“雁门山者,雁飞出其间”的说法。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 居庸关是万里长城上最负盛名的雄关之一,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明代碑记中就称其为“天下第一关”。居庸关位于距北京市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南俯京师,北拒塞外,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所以自古即为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 天井关雄踞太行山的最南部,故又名太行关,地处晋豫交界的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天井关,因关前有三眼深不可测的天井泉而得名,为山西省内的六大雄关之一,是利用太行天险而修筑的重要关隘,晋豫两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