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两个国家 两个政体

张东光

人气 2

【大纪元2012年11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张东光编译报导)《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出一篇对比中、美两国领导人产生过程的文章,开头说,奥巴马在激烈的美国总统选战中胜选两天之后,中共将在11月8日召开十八大,启动领导阶层权力交接,美国和中共政治行事历如此非比寻常的接近,有人笑称这是类似行星排列的伟大“谐波收敛”(harmonic convergence)。

但在幕后,中共权斗的过程既激烈又冗长,其对政敌的恶毒攻讦不下于美国选举。奇妙的是,中国的民众对这两边领导人的产生正抱着不同方式的关注。

对中国观察家来说,他们不仅对美国候选人抱持极大的兴趣,也留意选举结果可能对中、美关系的潜在冲击,同时更关注领导人产生过程的属性,凸显中共产生领导人的方式与民主国家有多大差异。

在这次的美国总统竞选中,中国问题再度成为关键话题。共和党候选人罗姆尼指控奥巴马对中共过于软弱,他承诺一旦胜选,将在上任的第一天把中共贴上汇率操纵的标签。就奥巴马而言,他的竞选活动聚焦于美国人的工作机会,同时指控罗姆尼透过他长期经营的利润丰厚的事业,将这些机会白白送给中国。

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沈丁立(Shen Dingli)称,“中共希望罗姆尼胜选”,因为罗姆尼支持自由贸易、自由企业精神和减少政府管制,这些可能有利于中国。关于罗姆尼对中国的强硬措辞,他反问:“若罗姆尼胜选,他会真的兑现其政见,让美国丧失数十万个工作机会吗?”

沈教授说,奥巴马在上次竞选中也发表类似的言论,但不久之后就软化了。这是一个中方知之甚详的形态,它提醒了中国分析专家和中共官员:美国政客竞选时总会诋毁中国,上任后他们在没替代方案的情况下就不了了之。

中国博客Michael Anti说,这是“一个北京早已习惯且不再担心的政治说辞”,“对于任何一个明年入主白宫的人,中共将保持过去10年来一贯与美方协调的姿态。”

在这样的逻辑下,部分中共官员倾向支持他们所认为的恶魔,并耐心等待他从竞选中的强硬派转为上任后的务实派。

美国两位总统候选人的对比还有些模糊,但美国的选举过程和中共的一党政治体系的对比就非常鲜明了。在美国的政党媒体、竞选演说和电视辩论中,候选人会公开对抗,但在中国,中共的高层权斗交易悄悄无声,一般民众所知甚少。

外媒成功调查中共高层领导们生活和事业的报导,会无可避免地回流中国,中国的社交媒体也会不断地曝光连贯性和可信度不等的非官方消息。但在某个程度上,中共领导人会管控好他们政治辩论的实质内容和个人的权力斗争不出现于公众的视野。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负责人和胡锦涛最新传记作者克里‧布朗(Kerry Brown)说,有一个关于胡锦涛出生地的自相矛盾的信息被发现,那就是他父亲的死亡日期没有任何讯息。但他看到一个现象是,中共官方媒体提供了习近平详细的个人背景资讯。仅管如此,对于中共领导人的理念、其结盟者、打算如何施政等问题,仍然对外封闭,外人只能从各种迹象中揣摩解读。

在美国的体系内,也存在着可让外人揣摩解读的蛛丝马迹。例如,罗姆尼的几位竞选策略师前几天暗示说,飓风桑迪把罗姆尼的动能抢去给了奥巴马。或许,这透露了共和党最精明的策略师早已知道他们可能会输。

另一个吸引人目光的例子是,罗姆尼的副总统候选人搭档和“最大吸票机”、“最亲密的盟友”保罗‧瑞安曾说过,他若败选可能到大学教书、担任说客赚钱,或呆在一个智囊团中消磨时间直到2016选举年。这些是否也暗示瑞安个人评估罗姆尼会输掉这场选举?

当这类传闻在美国政坛不迳而走时,支持的选民也注意到了。诚然,在竞选的过程中,候选人的语言必须模糊、夸张、煽动兼具,但长久下来,竞选活动有时候会类似小丑表演秀,观察者对于候选人的言论只能粗浅了解,很难知道其真正意图、背后支持者是谁,以及他们真正关心谁等问题。

对于上述缺失,中共媒体也没放过批评。人民日报记者丁刚在环球时报写道,“这凸显选举政治的缺失,该体系鼓励政客找替罪羊……历史显示,政治体系越倚赖投票,其施政结果就越平庸。”尽管如此,中国民众更痛恨中共一党专政下的黑箱作业,他们普遍欢迎民主式的投票行为。

(责任编辑:毕儒宗)

相关新闻
十八大前各界踊跃退党 民众:现在它就倒才好呢!
中国网民:斯巴达?这就是十八大!
傅申奇:十八大 大变局?
李靖宇:失落信仰的美国大选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