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耶稣的使命(3)

——根据《圣经新约》而作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作者:凌悟

三、在犹太的旷野

在约旦河谷一带有一些人聚集在那里。他们是来接受圣徒约翰施洗的。给人感觉有些年迈的约翰身着粗陋的骆驼毛的长袍衣服,腰束皮带,他站在河边面对着那些人向天祷告着:“你们忏悔吧,天国已经临近,我以天主的名义,为那些坦诚忏悔,真心侍奉神的人们施洗。”

接着他开始为那些人施洗。过来一会儿,从不同的方向,不约而同的来了两股人群。

约翰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他们回答:“我们是法利赛人前来受洗的”

那面另有人们说:“我们是撒都该人也是前来受洗的。”

约翰轻蔑的用鼻子“哼”了一声,“你们这一伙毒蛇!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惩罚呢?你们要结出善果来,与悔改的心相称,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桩上,凡结不好果子的树,统统砍下来丢在火里。”他停顿一下,环顾四周继续说道:“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这就是我曾经说的‘那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

说话间,耶稣一个成年人的形象出现在大家的面前。约翰一眼认出了他。上前去拉着耶稣的手寒暄一番。耶稣客气的说:“我是来受你的洗的。”

“这句话从哪说起,”约翰说道:“久闻您的大名,你来找我?我本应受你的洗。”

耶稣忙答道:“这得有个先来后到的,按规矩,你暂让我受你的洗。这样我们才能尽符合神意。”

约翰无奈之下只得同意。让耶稣受了他的洗。当仪式完毕的时候,天空忽然开启,耶稣自己看到圣灵像鸽子一样从天而降,落在了他的身上。这时天上又传下一个声音,仿佛是上帝的声音,“这就是我的爱子,我所钟爱的。”

约翰又问道:“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呢?”

耶稣对着大家说道:“你们去,把所听见,所看见的事告诉给所有的人:瞎子能够看见光明,瘸子能够行走自如,长大麻风的身体也洁净了,聋子也听到了声音,死去的人复活了,即便是穷人也会被传到福音。凡是不因跟我作对而跌倒的就有福了。”

这一番话听罢,约翰带领大家齐声高呼:“从今以后我们就听命于您耶稣基督的。”于是,耶稣又向大家介绍起约翰来,“他就是以赛亚先知所说的,‘在旷野高声呼叫为主修路,修一条笔直的路’的那个人。”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说:“是的,他比先知大多了。我实在的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盛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然而天国里最小的比他还大。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的大门已经打开,努力寻找的人必将进入。因为众先知和律法所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有耳听的,就应当听,我可用什么来比喻这个世代呢?就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约翰来了。也不吃,也不喝,人们就说他被鬼附着的,人子来了,也吃也喝,人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待续)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此时正是夜晚时分,夜幕低垂,星光黯淡。一家由树桩围成的庭院里,座落着几间灰褐色大石头砌就的房子。从窗户和屋门口散射出来的暗红的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并偶尔伴有婴儿的啼哭声。
  • 三位身穿长袍的中年男子牵着两头毛驴。毛驴的背上载满着货物,他们跟随着行人鱼贯而行的走进了城门口。这几位就是从东方来的占星家。
  • 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生产队的社员每一个人几乎都是小偷。一年四季,只要地里有吃的东西,我们就都去偷。
  • 他爸爸在土坑里铺上席子,慢慢走上坎来,伸手夺下二狗的尸体,一边往坑里放,一边说道:“让他胀着肚子到那边去吧。做一个饱死鬼,总比在这边做一个饿死鬼强。”
  • 我们已经整整三个月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许多人的身体肿得像发面馒头,亮晃晃的,手指头按下去,一按一个窝。
  • 我是最后一个上台汇报产量的人,在我前面的人已经把产量报到一万多斤了。我一听慌了神,我到底该报多少产量呢?
  • 有一些地方,山上树木稀少,不够烧炭,干部就叫社员去挖祖坟,把埋在地下的棺木挖出来作燃料,连躺在地下的死人也要为大炼钢铁贡献自己的力量。
  • 那些年代,人们对吃一顿饭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有钱也买不到吃的东西,生产队长掌握着吃饭大权,社员们连炊事倌也不敢得罪。
  • 大跃进的评比站队,根本不需事实依据,完全凭借谎报的数字决定。那时候,没有办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 我们的某些领导后来提起大跃进,不但不总结教训,反而把“自然灾害” 四个字念得字正腔圆,把他们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那几年天不旱、地不干,四季风调雨顺,请问哪来的自然灾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