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随笔:间谍的真相与魅力

苏平

人气 24

【大纪元2012年10月14日讯】“一直就想当间谍。坦率地讲,情报部门从来没有找过我,我真有点吃惊。”这是英国女星伊丽莎白‧赫利说过的一句话。做过间谍梦的,岂止她一人?

10月5日是007系列电影诞生50周年纪念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为邦德过生日。007的故乡英国,掀起间谍热更是想当然了。

那么,今天的间谍到底什么样?与邦德有多少相似之处?为什么人们永远痴迷间谍片呢?

常青树

奥运开幕式上邦德与女王从天而降余温还未散尽,下部007大片《天降杀机》(Skyfall)又将于月底公映。

邦德人到中年但魅力犹存。6月底,LOVEFiLM对2500名英国影迷展开调查,邦德以39%的选票获选最受喜爱的银幕间谍。第二名(其实也是我的最爱)是迈特‧戴蒙扮演的美国中情局特工、丧失记忆的杀手杰森‧鲍恩(Jason Bourne),得票21%。

过去几十年,间谍片永远是银幕、银屏上的常青树。远的不说、好莱坞大片也暂且不提,近年来,美国的《24》、英国的《神出鬼没》(Spooks)等电视连续剧都是粉丝无数。近日,又有两部电视剧在英国登场。10月4日,《追杀》(Hunted)第一集在BBC电视1台隆重登场;《国土安全》第二部也在同一个周末重返四频道。

真仿佛公共汽车,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一来就是两辆一起来!

有伪装?

那么,“间谍”(spy)到底是伙什么人呢?1911年版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战时,间谍与其他人的区别是“伪装”。士兵在敌人领地内收集情报被俘虏,没用伪装就不能算间谍。现代意义上的间谍,牛津辞典说,指的是“受雇于一个政府或组织、秘密获取敌对国或竞争对手情报的人”。

英国间谍的老家、也就是邦德的工作单位是“英国秘密情报局”(SIS,俗称军情六处MI6);军情六处还有个对口单位“国家安全局”(俗称军情五处MI5)。前者主外、后者主内。

MI5和MI6创建于1909年。但是根据MI6网站的介绍,英国从事收集外国情报、监听通信往来的情报组织的历史至少可以推溯到15世纪下半叶。托马斯‧克伦威尔(Thomas Cromwell)曾替亨利八世管理分布在欧洲的秘密特工;弗朗西斯‧沃尔辛厄姆(Francis Walsingham)爵士不仅本人擅长监听,在担任伊丽莎白一世私人助理的同时,还管理着由在海外50名秘密特工组成的间谍网!

无执照

今天,没有看过间谍片的人恐怕不多,但是,见过真间谍的人恐怕也不多。那么,现实生活中的间谍与邦德、鲍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今年早些时候,BBC记者彼得‧泰勒(P Taylor)获准采访数名现役的MI5和MI6情报官,他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间谍和银幕上的间谍有共同点,但总体上讲相去甚远。

影片上的特工活动是以现实为基础的;“行业技能”在真实和虚拟世界中也都大同小异。比如,在基地组织心腹地区招募和管理特工的“迈克尔”(化名,现实生活中职称是情报官)就说,“害怕冒险”肯定成不了事。

许多人想像,当间谍,必须上过牛津剑桥一类的名牌院校。但是泰勒发现事实并非如此。MI5的情报官“沙米”说,原来他以为,进MI5、MI6必须要是贵族出身、学习成绩好的白人男性,但是,在网上应聘,一试居然就被选中了。因为他懂得市井人情、聪明,很容易打入任何社区。

迈克尔认为,邦德迷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人们以为MI5和MI6是个军事或者准军事组织,这并不是事实。

MI6的“安娜”还说。如果邦德现在还在MI6的话,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坐在桌前处理公文,一切行动都要首先获得批准。“绝对不会像影片中那样是匹独狼”,更甭提有什么“杀人执照”了。

两面派

间谍片魅力不减,我最喜欢看的,是动作与悬念。但是,《追杀》的执行制片、主要执笔人斯伯特尼(Frank Spotnitz,《X档案》的作者之一)不久前说,爱看间谍片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他说,间谍,从其定义上来看是“两面派”,看上去是一种人,本质上却截然相反;假装作某件事、目的却不可告人。间谍,是不可信的。而所有的人,在不同程度上可能都有点两面派的成分。向外界展示的面孔可能与内心有很大的差别。每个人都有隐藏的一面,没有人可以全盘地认识别人。因此,人们梦想着能够信赖身边的人、害怕背叛。

间谍生活在一个充满欺骗、怀疑的世界中,间谍故事,使人们心中最深的恐惧“形象化”。

(苏平,2012年9月10日,伦敦)

--转自BBC英伦网

(责任编辑: 辛民)

相关新闻
英前特工出书爆007秘闻
走进间谍奇幻世界
克格勃最崇拜007
美国中情局间谍工具大揭秘
最热视频
【直播回放】3.21疫情追踪:五国确诊破2万
【拍案惊奇】川普指中共延误 武汉二次爆发预警
【直播】3.21美国政府每日疫情发布会
【罗厨寻味】荷香蟹肉糯米饭
【新闻看点】全球死亡数破万 中共4大危机尽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