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不在我

黃金源
font print 人氣: 19
【字號】    
   標籤: tags:

有位心理學教授講過這樣一個笑話:一位學生拿著一份「用紅筆畫著一個大鴨蛋,底下有兩條槓」的考卷,遞給爸爸並問道:「爸爸,這到底是遺傳的影響?還是環境的影響?」不管是遺傳或環境的影響,都是父親的錯,反正,千錯萬錯,都「不是我的錯」!

以下兩則則笑話,也反映人們「錯不在我」的心理!

(一)
老師對張生說:「你的作文怎麼老是丁等?」
張生無可奈何地說:「唉!文人相輕自古為然,我又有什麼辦法?」

(二)
路人:「哇!你怎麼變得這麼瘦?王哥!」
柳哥:「我不是王哥,我是柳哥。」
路人:「啊?怎麼連名字都變了?」

其實「錯不在我」的心理,可以用知覺扭曲的形式巧妙掩飾,請再看底下兩個笑話:

(一)
一個法官在庭上規勸一個酒鬼說:「先生,你犯這麼多罪過,都是你酗酒害死你!」
囚犯答道:「法官大人,您真是明察秋毫!大家都說我是個大壞人,只有您看到了真正的兇手!」

(二)
國慶日兩位太太在樓上觀看遊行,其中一位太太看到他的小孩子也在遊行的隊伍中,高興的嚷道:「多麼雄壯威武的隊伍!可惜,除了我的孩子之外,所有的人的步伐都錯了!」

以上是用笑話闡述「錯不在我」的心理,在歷史上我們同樣可以看到許多偉人,也存在這種心態:

根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相爭,一代蓋世英雄項羽戰敗,逃到烏江邊,覺得無顏再見江東父老,在舉劍自刎之前,單槍匹馬再度衝入敵陣殺數十人,然後返回殘部,歎道:「天亡我也,非戰之過也。」項羽臨死還是認為錯不在我!。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有一天修禪出定後,喜出望外,寫出:「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後,立刻差書童過江,將詩送給佛印禪師。佛印閱畢,莞然一笑,在詩上寫了兩個字:「放屁」,再交給書童帶回。蘇東坡一看回信中竟是「放屁」兩個字,不禁火冒三丈,立刻過江理論。誰知佛印禪師早已大門深鎖,雲遊去了,蘇東坡在門上只見一副對聯:「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大文豪蘇東坡修養甚高,卻也跳不出人性的弱點!

多年前我曾參加一個團體,它主要修練工作是每天跪拜唱頌兩百次,祈求上天化延核戰毀滅劫!在唱頌之前,有五分鐘的反省懺悔(正確時間多久已經忘記)。跪拜唱頌兩百次,需要兩個小時,可說相當累,不過與五分鐘的反省懺悔相比,我反覺得那五分鐘相當難熬,因為再怎麼想,都想不出自己做錯甚麼!

其實「錯不在我」是人們很普遍的心理狀態!

在台灣台中師範學院教書的十年,我曾對當時的大學生,以及從前師專畢業回鍋補修學分的學生,大約上千人,做過一個情境測驗。這個測驗情境如下:

「想想你大學畢業後,很快找到對象結婚。日子飛逝,瞬間七個年頭過去。你也染上七年之癢。剛好學校中,有個很談得來的同事,每天打情罵俏。終於,有一天兩人攜手同遊,不幸的,碰巧一位老同學與你擦身而過。這位同學眼尖,一眼認出你這位老實的同學,竟然做出這種越軌的事情。不過,當時這位同學沒讓你出醜,裝作視若無睹的樣子走開了。可是回家一想,這麼老實的同學怎麼會做出這種事情?真是不可思議!所以寫了一封信,把你臭罵一頓!」現在請用五分鐘,寫一封信,回應你的同學。

學生上千封的回信,當然是琳瑯滿目,不過林林總總的的內容,我把它們歸為三類:

1、合理化:承認做這件事,但不覺得有錯。

「唉,你不知道沒有愛情的婚姻,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如果你是我,你也會和我一樣!」
「當初我年輕不懂事,上錯天堂投錯胎!現在這個女生才是我的真愛,她真叫我只羨鴛鴦不羨仙!」

2、否認:根本否認有這回事!

「我們好久不見了,我又是大眾臉,你看錯了! 誤會了!」
「我們好久沒聯絡,我現在已經不當老師,改行當調查員,那一天我是和一位女同事一起去調查一個案件,你誤會了!」

3、反擊:以攻擊代替防禦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
「 吹皺一池春水,干卿底事!」

我約略的統計一下:大學生(年齡約在18~22)比較多數採用合理化的策略,其次是否認。那些回鍋的學生,年紀較大、社會經驗也多了,所以採用反擊的方式比較多。顯然,社會大染缸使人性變得更加醜陋。

這種「錯不在我」的心理,心理學家稱為自我防衛機制。人為了維護自尊與自信,所採取保護自己的機制。因為一個人承認自己犯錯,就等於自我貶值,會嚴重打擊自信與自尊。可是這種自我防衛的措施是「欺人自欺」的行為。一個人如果死不認錯,那就無從改過,人性也只有不斷向下沈淪。人際衝突與矛盾中,只有不斷向內找,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懺悔,認錯改過,徹底排除這種「錯不在我」的劣根性,個人修養或心性才能向上提升!@*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先從生活小事談起。我太太因為還在上班,所以還住在原來的住所。我個人因為腦瘤開刀,變成重度失聰,而且因為顏面神經在手術中割斷了,所以造成眼眼角膜經常破皮,視力也就受到影響。不管是走路或開車都很危險。為了修煉一種上乘,所以在煉功點附近買了一間舊公寓,目的是為了到煉功點比較方便。
  • 經聽過一個到中國大陸旅遊的人說在某個省份,有一間財神廟。那個財神廟大門貼了幅對聯:右聯寫著:「頗有幾文錢」;左聯這樣寫:「你求、他也求」。横聯說出財神的心聲:「教我如何是好?」這個人看了頗有感慨,想到這個年頭,連財神也難為。雖然財神擁有幾許財富,但是擋不住廣大信眾的祈求,連財神都有抓襟見肘的窘境。
  • 聽過這麼一個故事:有一隻老鼠被貓追著,嚇得一身冷汗,所幸就在逃命之路上不遠處,有個老鼠洞,牠趕緊鑽進去保住老命。經過一段時間後,洞外傳來狗吠聲,老鼠心想:好傢伙!狗來了,換成這隻索命貓逃命了吧!於是大搖大擺的走出洞口。作夢也沒想到,一出洞口,就被剛才那隻索命貓逮住了。
  •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個父母的共同想法與期望。所以每個父母知道他們懷孕後,就開始注意營養的吸取,避免感冒、吃藥,希望寶寶出生後健壯聰明。可是有些兒童年齡逐漸镸大後,開始出現不聽話、抗爭,甚至各種偏差行為,當初的期望完全落空。教養孩子變成苦差事。許多父母被子女的偏差行為氣得暴跳如雷。父母也把孩子打得哭哭啼啼,自己也傷心掉眼淚。
  • 有位醫生告訴我他的一個故事:「有一天家裡來了一隻全身皮膚病的癩痢狗。看牠走路病厭厭的樣子,可能好久沒吃東西了。我同情心油然而生,就幫這隻流浪狗擦藥、給東西吃。第二天那流浪狗又來了,我又給予照顧。第三天流浪狗三度造訪,這回我想了:這隻狗天天來,身上又有皮膚病,在門口走來走去,會使病患者心生害怕。所以就拿棍子趕牠走。可是那條狗好像不肯走,不得已我就用棍子打牠。雖然我每天打牠,牠還是每天光臨!」
  • 莎士比亞曾在其名劇「皆大歡喜」(As You Like)中,闡釋人生如戲,每個男男女女都是演員。事實上,生而為人每天扮演許多角色。歸附角色對一個人是很可怕的。因為當一個人被歸附某種角色開始,他便會努力學習該角色行為,賣力演出,並養成了人格角色,從此一輩子拋棄不掉該角色......
  • 在教育心理學上有一個很有名的理論,叫做「自我應驗的預言」或者稱之比馬龍效應。其主旨都在說明當一個人被「認定」或「歸附」一個角色後,他個人很可能實踐了所被歸附的角色。
  • 我沒學過佛學,此文不是要解釋「隨心而化」是甚麼意思?我是用隨心而化這個語詞,說明人類普遍的心理現象:人們看事與物,往往不是看到事物的真實存在形式,實際上,人們所見只是自己內心的投影。
  • 管教子女時,父母應對自己使用的語言謹慎小心,父母或許不會唐三藏的緊箍咒,然而父母平日所使用的語言,仍然有著緊箍咒般的魔力。老師也是非常有機會使用語言魔咒傷害學生的人。語言所以有如此偌大的魔力,主要在於語言的暗示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