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中大學生發明RFID科技 針灸不漏針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1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嘉義報導)中醫是中國老祖宗的智慧結晶,隨著技術進步,傳統針灸療法如今也能很科技!當中醫師幾根針扎下去,便能通暢經絡、調和氣血,但是你可知醫生有時也會漏拔針嗎?中正大學資訊管理系學生楊雅晴、陳姿吟、莊詒鈞利用RFID技術,杜絕過去手工紙本紀錄療程所存在的漏針問題。陳姿吟表示:「中醫科學化是目前的趨勢,我們與嘉義基督教醫院合作開發這套電子化核針作業系統,目前院方已列入評估,考慮近期開始實際試用。」

由於每位病患身上進針穴位和數目不盡相同,只要病患人數一多,加上進針與退針的醫師可能並非同一人,此時便有可能發生漏針的疏忽,漏針除了會使留針時間過長而影響療效外,甚至可能發生斷針及針刺的危險,釀成意外進而造成醫療糾紛。曾有一位實習醫生表示:「漏針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因為這是最基本的。但有一次拔完針,患者跟我說腳上還有一支,那對我來說真是震撼,我覺得我已經尋得這麼仔細,怎麼還可能漏針!」

陳姿吟進一步說明:「我們和嘉義基督教醫院的中醫部醫師訪談後得知,目前院方採行紙本記錄以及醫生護士雙重確認的方式來預防漏針事件。」根據中醫師表示,通常患者進行針灸療程時,每次最多約扎20至40針不等,這對於痛覺不敏感的患者而言是一大潛在危機,如中風或半身不遂的病患便無法察覺身上是否有未拔除的針。甚至對一般人而言,如果針扎在某些較無酸痛感的穴位,或是視線不可及如背部、頭部等處,也有可能發生醫生漏針而患者不自知的狀況。

因此楊雅晴、陳姿吟、莊詒鈞在指導老師古政元與廠商協助之下,進行「中醫針灸核針流程再造」產學合作案,利用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將核針作業電子化。「針灸核針系統」是在針上貼上RFID電子標籤,對應醫生所開的針灸處方,系統在療程中會以語音提示醫生該下針的部位,同時顯示每一針的進針退針狀態,完善管理針灸流程,即使由不同人員執行針灸療程亦完全無漏針疑慮。另外該團隊也改良「針灸處方開立系統」,以電子化系統完全取代傳統紙本作業,從問診室到針灸室,患者只要佩帶內建RFID的手環式標籤,便能透過手環讀取到針灸處方。

以電子化核針作業的構想參賽,該團隊勇奪雙銀獲獎連連。先後拿下「2009RFID趨勢應用盃競賽」專業實務組第二名,獲頒獎金五萬元;以及「第十四屆全國大專院校資訊服務創新競賽」產業實務組第三組第二名。其中RFID趨勢應用盃競賽是經濟部及教育部首度合辦的RFID創意競賽,得獎作品將優先獲選為經濟部「RFID加值應用旗艦示範計畫」輔導對象,未來有機會技術轉移進入市場,並依主辦單位安排於海內外參展。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