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海漫遊

【藝海漫遊】陶藝家吳讓農

紅茸、嫣華採訪報導
font print 人氣: 97
【字號】    
   標籤: tags: ,

台北縣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在2003年時頒發了第三屆陶藝成就獎,獲獎人是吳讓農教授。他鍾情於中國傳統陶瓷的美,更沉迷於唐三彩、宋朝鈞窯的釉色變化,作品的形式大部分是傳統梅瓶、膽瓶、盤、碗等,吳讓農用一甲子的時間,從古陶器中走出一條既古典又創新的陶藝之路。

吳讓農先生

(一)話說從前

吳讓農於民國34年進入北平藝專陶瓷科就讀,第二年徐悲鴻先生接任校長。對於陶瓷界來說,景德鎮的白瓷自古以來就是藝術精品,是很多做陶瓷的人追求效仿的標地。徐悲鴻校長認為不需要效仿景德鎮瓷器,跟在人家的腳步後面走永遠也追不上,因為各地方條件不一樣,「沒有那樣的土,沒有那樣的原料,你怎麼樣做也做不出來那麼好的東西。北方人做陶瓷,就應該有北方人的個性,可以走粗獷的路線,像北方人那樣,那樣才適合你。」校長的這一個觀念深深的影響了吳讓農,使得他在陶瓷的創作上不斷的開創了更新的面貌。

仿白瓷習作

認真學習的吳讓農得到徐悲鴻校長的器重,民國37年畢業後以學校助理的身分被派到台灣,到一個日本人治理的工礦公司陶瓷廠做短期研究。可是來了之後才發現陶瓷廠的條件並不好,他就寫信給校長,校長說:「雖然它不好,但是終有你可學的。」因為這句話,吳讓農決定留了下來。

縮釉茶碗

綠碗

當時因為各工廠都要拿出一些作品參加在總統府舉辦的博覽會,工礦公司的總經理就要吳讓農幫忙做參展的作品,於是他看看倉庫裡邊有什麼材料就拿來調配釉藥,有些化學材料玻璃瓶上的名字都不見了,有的則是看不清楚了,吳讓農就用猜的,看它像什麼東西就拿它當什麼用,結果調配出了許多種顏色的釉,像黑釉、咖啡釉、綠釉、紅釉等等,全是其他人都沒有見過的顏色,轟動了全廠。

後來中共把北平圍城了,吳讓農也無法回去了,總經理因為欣賞他的作品,就要他留了下來,就這樣他在陶瓷廠裡邊待了六年半的時間。他在工礦公司裡邊負責開發新的產品,當時臺灣還沒有人製造抽水馬桶,吳讓農就參考破掉的抽水馬桶的構造,摸索的去做,直到民國39年底,在臺灣製造的第一個抽水馬桶終於產生了。

在臺灣早期的陶藝史上,吳讓農常常扮演帶頭開創的人。他不但自行研發創作,也在國立臺灣師範大舉工藝系任教,長達四十三年的教學時間,作育了眾多的陶藝界精英及教職人員。民國55年吳讓農的個人工作室終於花開結果,他的作品獲邀首次代表臺灣參加義大利法恩札國際陶藝競賽展,隔年更在歷史博物館舉辦前所未有的陶藝個展。此外,鶯歌陶瓷博物館也於民國92年時頒發了第三屆陶藝成就獎給他,他七十歲時退休,後來搬到山明水秀、氣候宜人的埔里居住,過著養花蒔草的鄉居生活。近代台灣的陶藝逢勃發展,樣貌豐富,陶藝先驅吳讓農教授將近一甲子的努力,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二)作品簡介

1. 斑駁釉

斑駁釉綠瓶

斑駁釉盤

斑駁釉藍瓶

這個作品是用兩個釉藥,第一個釉藥是白色的,溫度很高,上完了以後立刻上綠色的釉,綠色的釉溫度比較低,一上完了以後底下那個釉,有的就待不住了,掉下去了,脫落到底板上去了。吳讓農解釋他這個釉藥融合了古代的兩個特點,一個就是像「唐三彩」的釉藥般的流動,另一個是像「鈞窯」的釉藥般有一塊一塊的斑紋,這樣做出來的釉就稱為「斑駁釉」。

師法古人,而又能從中自我創新,吳讓農在自述中寫道:『我崇敬自然,我認為自然的變化更健康、更美,所以,我的釉表面所表現的斑駁及流動,純屬在火中的變化,是自然的流露,本來是瞬間的活動,但在我的作品表面己冷凝成為永恆。』

2. 藍白釉

藍白釉盤

藍白釉盤

「鈞窯」產於河南禹縣,書上面寫「鈞窯」有「蚯蚓走謎」者真,無「蚯蚓走謎」者假。這個「藍白釉」是先上一個藍釉,再上一個白釉,白釉乾燥的時候會裂開,底部藍釉的顏色就露出來了,這就是「蚯蚓走謎」了。

3. 天雨花

天雨花是絞胎,唐三彩裡邊已經有絞胎的東西,不過當時絞胎顏色都很少,只限於淺一點的咖啡色、深一點的咖啡色、稍微白一點的土等等互相作絞胎,所以它的顏色並不鮮明。吳讓農的絞胎呢,則是好多種顏色的絞胎,都是前人沒有做過的,做出來花花綠綠的,因為每一個絞胎的花紋都不一樣,所以他給它取了個名字——《天雨花》。

天雨花系列

吳讓農笑稱:「這是老天爺做的花不是我做的花,我沒有辦法做出來這樣的花。」天雨花的每一個作品都是唯一的,吳讓農說有時喜歡某個作品,同樣的方式特意去做,但無論如何也沒有辦法燒出第二個相同的作品來,因為窯裡的世界是屬於老天爺的創作空間。

吳讓農說:『作陶對我來說,是生命、是興趣、也是休閒。我的職業是作陶,是教作陶,生活在作陶的世界中。』『陶對我來說,永遠是一個謎,永遠無法去把握,變化多端,其中的趣味也不是局外人所能感覺得到的。』

一生作陶的吳讓農,總是著有不足與外人道的無窮樂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情」字是描述心的距離,舉凡君臣、師生、親子、手足、夫妻、知己及陌路、神凡,都有情的展現空間。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12月30日起以「情為何物」為題展出26(組)件書畫,呈現人世間不同情感的面貌。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正在展出「愛硯成痴」特展,一百多件硯石各具風格,件件值值細細品味。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院即起推出年度大展《無界之涯──從海出發探索十六世紀東西文化交流》,集結北院及法國、荷蘭、日本等12家國內外館所的珍貴典藏,呈現16世紀亞洲、歐洲、美洲經由航行所展開的交流故事。
  • 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即起推出「祀與戎:古代兵器攻略」特展,讓民眾在近距離欣賞青銅兵器精湛工藝的同時,走入三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認識古代「冷兵器」與「熱血戰爭」交織出的權力故事,感受故宮版的「冰與火之歌」。
  • 無論古今,藝術家創作常以自然為師,像不像「幾」分樣,活靈活現的動物更是藝術家們汲取靈感的泉源,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人氣國寶展11月起由郎世寧〈百駿圖〉領軍,搭配清代〈肉形石〉及明代〈貼金鴨薰〉等6組件器物精品,邀觀眾品味藝術家們出神入化的「寫真」技巧。
  • 現在,公眾可以參觀米開朗基羅的密室。1530年,米開朗琪羅擔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像逃犯一樣躲藏在那裡,以逃避教宗的憤怒。
  • 近年來,韓國流行文化透過影視多媒體的傳播,在世界各地掀起波瀾,連帶也帶動探索韓國文化與藝術的風潮。故宮南院10月6日起推出「朝鮮王朝與清宮藝術的交會」特展,以朝鮮與明、清兩個帝國使節往來的紀錄,開啟敘事脈絡,通過書畫、文獻與器物等不同質材展件,呈現18世紀朝鮮王朝(1392—1879)的黃金時期,及其先後與明、清帝國交會的經過。
  • 呼應秋的色彩繽紛,故宮南院「翰墨空間–故宮書畫賞析」常設展9月19日起以「色彩魔術師」為題展出30件作品,包括宋代張即之〈上問尊堂太安人尺牘〉、五代南唐巨然〈秋山圖〉及元代馬琬〈喬岫幽居〉等3件重要古物,展期至12月10日止。
  • 相思樹林後面的那一片雜亂而茂密的菅芒草開花了。它們同一時間抽花吐穗,競相爭豔,略帶些嫩紫的白花在微風中輕柔地搖晃,撩弄一地的詩情。
  • 杜甫詩:「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他所吟詠的大地是何等的恢宏壯闊啊。李白也寫過這樣的詩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同樣也是氣象萬千,千古傳誦不絕的名句——雄闊荒古又原始大塊的壯美。
評論